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 分)
1.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
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
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3. 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
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
此可知唐代科举 ( )
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4. 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将一些粮
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
商业活动。这一做法( )
A.增强了商品市场活跃程度 B.挤压了民营工商业发展空间
C.推动政府改变了抑商政策 D.遏制了政府部门的经济腐败
5. 明代内阁的政治功能一般包括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在实际
运行中,内阁的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内阁对明代政治的影响也处于不稳定
状态,或大或小,或强或弱。这主要是由于( )
A.内阁是传统相权的翻版 B.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
C.阁臣与皇帝关系的亲疏 D.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
6. 押租制就是佃客在开始承佃田地之时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押金的制度。佃农
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
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的个别地
区已有实行押租的记载。清初,押租制渐次流行,至乾嘉年间(1736-1820年),
已遍及十八个行省。这表明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 B.已经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
C.使土地市场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保护佃农的生产经营权
1
7.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痛感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
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继而明确提出了内政、外交、军事、文化改革的必要,
主张“采西学”“制洋器”。这一思想 ( )
A.尚未摆脱“天朝上国”的桎梏 B.表达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愿望
C.最早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8. 1919 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
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
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 )
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9. 1928-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
1930年后,红军兵源构成发生很大变化。如 1934 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源构成
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不超过 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 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 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士兵
10. 1978 年,安徽小岗村 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
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 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
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
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11. 1957 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 50 万增
加到 150 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
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
这说明( )
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2. 在埃及境内共发现 118 座金字塔,大部分是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国王和王
后的陵寝。金字塔的主要建造者是普通农民和手工业者。工期通常安排在尼罗
河泛滥季,每期约调动 10 万人,修建一座陵墓总工期约为 20 年。这些史实说明,
金字塔的修建 ( )
A.推动了埃及国家的形成 B.破坏了埃及农业的发展
2
C.体现了国家的工程组织能力 D.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悲惨生活
13. 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 中既有医生、
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
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
反映了当时( )
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 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
C.人口流动、融合发展 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
14.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
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5. 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等关系
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5分)
16.(14 分) 材料一 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
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
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
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
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
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后汉书·左黄周传论》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
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为社会
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
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4分),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
的目的(2分)。
3
(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
历史进步性。(8分)
17.(16 分)材料一 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
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
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
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
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文行雷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
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
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冒不罪者”,催生枫泾链
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领。随着工商业市领的勃兴,由中小两人和丰工业者构成的
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1分)及原因(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不
同影响。(11分)
18.(10 分)材料---中国近代史有向下沉沦的一面,这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但
又有上升的一面,这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历史的进步。--《历史研究》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
的……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
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中国上升的一面(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工业“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8
分)
19.(15 分) 近代以来,传统观点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
屈辱史和抗争史。其实,在中国人抵御外辱的同时,各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对
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脚步。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屏史与抗争史,还是一部既要
独立又要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说从鸦片战争后西学渐入中国时起,中国的现代
化已经开始启蒙。--改编自建红英《“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史某一个事件,提炼出一个论题,加
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1.D 2.C 3.B 4.A 5.C 6.D 7.B 8.A 9.C 10.C 11.A 12.C 13.C
14.C 15.C
16. (14 分)(1)问题:参与察举的人员急剧增加;举荐者选官不实、弄虚作假。
(每点 2 分)
目的:保证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2分)
(2)进步性:有利于破结党营私之弊,防止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打破了世家
大族垄断官位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从政人员的
文化素质; 把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每
点 2分 答出任意 4 点即可)
17. (16 分)变化: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分)
原因: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曲辕犁使用,耕作技术进步。(每点 2分
答出任意 2点即可)
(2)不同影响:唐朝:加速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江南开发;促进扬州等南方城市兴起
明朝:催生了一批商业市镇;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每点 2分
满分 11)
18. (10 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2分)
(2)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外国资本主
义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提供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提供社会
基础,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每点 2分)
19. (15 分)示例:论题:近代地主阶级的探索救国之路。
论述:19 世纪 60年代开始,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封建地主阶级的
有识之士开展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为其指导思想。所谓“中体西用"是企图在封建专制制度纲常名教的
前提下,引进西方一些先进的经济技术,“中体西用”是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在这一时期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洋务派选择向
西方学习,先后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设同文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
科技著作,开展了洋务运动的实践。虽然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在客观实
际上却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结论:洋务运动企图在“中体西用”的前提下,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
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它再次激发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中国的现代
化之路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