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含解析)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含解析)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2.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B.洋务运动失败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国民政府垮台
3.下图目录所示的单元主题应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探索
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有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隐退,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正面效应”主要是指 ( )
A.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中国逐步卷入世界潮流
5.有史学家说到了十九世纪,来和我们找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找麻烦”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6.如下图所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纪念碑上镌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
A.中国人民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类 B.中国人民勇于维护领土完整
C.英国走私鸦片商人不堪一击 D.中国人民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8.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日”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曾经发生了( )
A.鸦片战争 B.虎门硝烟 C.火烧圆明园 D.黄海海战
9.1843年,我国棉花等进口货物税率(关税)的降低主要原因是( )
A.积极推进棉花贸易 B.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C.粮食减产 D.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10.1842年《伦敦新闻画报》的一则报道中提到。“它确定了千万赔款和源源不段的新鲜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割让给我们的贸易,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战争到达顶点,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让荣誉和利益不可阻挡地到来。”它评述的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目出自(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如图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英贸易状况。英国为了改变这一贸易劣势所采取的措施是( )
A.侵占澳门 B.走私鸦片 C.提高关税 D.发动战争
13.180年前,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下列对该条约解读错误的是(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该条约的是《南京条约》
14.魏源认为,要抵御外敌,必须要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的这种“师夷长技”思想对洋务派和维新派产生了积极影响,甚至还启发了日本的维新变革。请问,介绍魏源“师夷长技”思想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资政新篇》 D.《新青年》
15.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天津条约》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成,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4~1855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
年份 由英国进口的贸易额 对英国出口贸易额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550 250 1790 230
1850 680 390 990 800
1853 400 390 650 1330
1855 360 340 290 1990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广州和上海外贸地位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提示:从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变化产生影响进行解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清末,英国为了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向中国输入毒品鸦片,林则徐前往广东销烟,但英国却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项正确;俄国、法国、日本虽然在近代都曾侵略过中国,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而造成的,与此三国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1.842米的警世钟”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842米的警世钟”是解题的关键,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A项符合题意;近代化主要分为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正面效应在逐渐成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文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潮流,这是积极影响,故D正确;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是消极的影响,故A错误;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消极影响,故B错误;材料中说的是鸦片战争的正面影响,近代史的开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综上故选D。
5.A
【详解】依据题干的“十九世纪”和“最先‘来和我们找麻烦’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美国、法国、日本“来和我们找麻烦”晚于英国,排除BCD。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十九世纪”和“最先‘来和我们找麻烦’的国家”。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虎门销烟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侵犯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危害了国民身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正确;鸦片走私没有涉及领土主权,排除B;英国走私鸦片商人不堪一击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反映的主题不符,排除C;虎门销烟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不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反映的主题,排除D。故选A。
7.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与鸦片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禁毒”“6月3日”结合所学知识,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历史上的虎门销烟。由此可知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9.B
【详解】由清朝这一时期几种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表可以看出,1843年后,清朝的进口货物税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其原因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B项正确;积极推进棉花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粮食减产和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与关税降低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它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可知,这段话评述的是《南京条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C项正确;虎门销烟不符合材料中“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排除A项;材料中论述的是《南京条约》,不是两次鸦片战争,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故B符合题意;《天津条约》中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A排除;《马关条约》中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排除;《辛丑条约》中没有开放通商口岸,D排除。故选择B。
1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期,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等,但遭受自然经济的排斥,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B项正确;澳门在1887年被葡萄牙侵占,排除A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协定关税,排除C项;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略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180年前”“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结合所学可知今年是2022年,180年前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是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对《南京条约》的正确描述,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认为,要抵御外敌,必须要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长处,为此他编写了《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A项正确; 《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 《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资本主义, 《新青年》主张民主和科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清政府以失败告终,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项正确;《北京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B项;《瑷珲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C项;《天津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6.(1)抗击英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强烈的爱国精神。反侵略性或正义性。
(2)闭关锁国。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3)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工业革命和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任意两点也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1)依据材料一“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可以看出恩格斯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 抗击英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材料一的“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这句话可知恩格斯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是反侵略战争,具有正义性。(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约二百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被打破。(3)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可知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变化:广州的外贸地位下降,而上海的外贸地位上升
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的唯一对外开放城市;《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成为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上海有更便利的交通条件
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可得出,经由广州与英国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经由上海的,尤其是对英国出口贸易额迅速增加,故广州的外贸地位下降,而上海的外贸地位上升。
原因:根据材料“1844……”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的唯一对外开放城市;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成为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上海有更便利的交通条件等角度作答。
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角度作答。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