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 (含解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陈胜吴广起义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永安建制 B.抗击洋枪队 C.北伐和西征 D.提出《资政新篇》
4.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下列人物中,属于农民阶级探索者的是( )
A. B. C. D.
5.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军的失败 B.领导集团的内讧和分裂
C.《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 D.中外反动军队疯狂反扑
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
A.洪仁玕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洪秀全
7.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 D.拜上帝教教义决定的
8.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这就是( )
A.内部叛乱削弱了实力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绞杀
9.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史上称为
A.维新变法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公车上书
10.“他根据‘摩西十戒’编写了十款天条:(1)崇拜皇上帝;(2)不好拜邪神;(3)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4)每周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5)孝顺父母……”材料中的“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洪秀全 D.李秀成
11.金田起义在今( )
A.广东省 B.广西 C.云南省 D.福建省
12.下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②处指( )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定都天京 D.天京陷落
13.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标志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历史事件是
A.永安封王 B.天京事变 C.天京陷落 D.金田起义
15.绘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中③所在的方框内应填写的历史事件应是( )
A.金国起义 B.天京事变 C.定都天京 D.天京陷落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2: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3: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1、2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中,太平天国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
(2)材料3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石达开率部出走,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李宏宇开展“图说中国近代史”为主题的历史探究学习,请参与其中,完成问题。
材料 历史的瞬间
(1)写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举出你所知道的这一运动中的任意两件大事。
(2)从以上图片信息可得,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分别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近代浙江慈溪”、“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结合所学可知,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A项符合题意;B项是秦末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C项义和团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天津和北京,不符合题意;D项发生的地点在北京,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抓住题干的两个关键信息:“近代浙江慈溪”、“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可以排除BCD三项。
2.A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互相矛盾。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是解题的关键,《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思想;《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教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故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D项正确;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排除A项;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体现的是其反帝的性质,排除B项;北伐和西征是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探索者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探索者,B符合题意;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探索者,A排除;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者,CD排除。故选择B。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内部领导人之间的政权夺利和猜忌,导致天京事变的发生,致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运动也因此由鼎盛走向衰败,B项符合题意;北伐失败没有达到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目的,但同时进行的西征取得胜利,使天平天国达到鼎盛,而不是衰败;《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说明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与题干无关;中外反动军队疯狂反扑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故选B。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B.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C.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D.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所以答案选D。
7.B
【详解】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性,但同时他主张建立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大同社会,又体现了其落后性,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不是《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的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没有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拜上帝教教义与《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正确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出来的双重性的根本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1860年以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与以往农民起义不同的地方,故B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太平天国同时反封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9.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史称太平天国运动。B符合题意;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A不合题意;1898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掀起反帝爱国运动,C不合题意;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掀起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0.C
【详解】根据材料“天条”“崇拜皇上帝”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洪秀全。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洪秀全模仿基督教圣经旧约里上帝为犹太人所定的摩西十诫的内容,编写了拜上帝会的十款天条,C项正确;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有关,A项排除;邓世昌与甲午海战有关,B项排除;李秀成与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有关,D项排除。故选C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农民发动起义,B项正确;A项地点不符,排除A项;C项地点不符,排除C项;D项地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依据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②处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56年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爆发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B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定都天京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鼎盛之前,排除C项;天京陷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到1864年,它坚持时间长,规模大,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故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义和团运动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分散性,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运动,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韦昌辉杀了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排除;C项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排除;D项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排除。故选B。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C项正确;金田起义是1851年洪秀全发动的,排除A项;1853年,定都天京,排除C项;1864年天京陷落 ,排除D项。故选B项。
16.(1)①时间:1851年;事件:洪秀全在金田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组织。②时间:1853年;事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进行北伐。
(2)天京事变。
(3)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详解】(1)①根据材料一“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天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因此材料所述之事件发生在1851年。在这一年中,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②根据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乃发兵扫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史为天京,定为都城。定都后,太平天国在经济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是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军事上太平军进行北伐。
(2)根据材料三“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秋, 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这就是天京事变。因此材料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是指天京事变。
(3)根据题干“‘翼王远征’指石达开率部出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中太平天国内部高层内讧不断,争权夺利,大大消耗了自身的实力,导致自身由盛转衰,这也给了清王朝踹息的机会,最终走向灭亡。
17.(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金田起义;水安封王;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西征和北伐;天京事变;天京陷落;《资政新篇)等。(任意其中两项即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这一运动中的任意两件大事,如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
(2)根据图片一“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图片二 “太平军与清军激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可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