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练习 (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练习 (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练习
单选题
1. 某历史学家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A. 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 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 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 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2. 13世纪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中规定:任何人在织造布匹时不得在真正的羊毛中夹杂羔羊毛,倘使这样做,每匹须付10个“苏”的罚款,一半归于国王,一半归于会长与陪审员,以酬他们的勤劳。材料表明()
A. 城市手工业者生产受到绝对限制 B. 城市管理中王权高于教权
C. 行会代表国王进行城市基层管理 D. 行会规范手工业者的生产
3.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在改革过程中,特别关注采邑上的基督徒农民状况,确定了他们应缴纳的什一税和牲口税,使他们逐渐摆脱了农奴或雇农的悲惨境地。这一措施的直接影响是()
A. 建立了封君封臣的体制 B. 为征伐拜占庭提供了兵源
C. 授予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D. 有助于缓和宗教间的矛盾
4. 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A.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C.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5. 阿兹特克太阳历也称季节历,规定一年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总共365天。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材料可以论证()
A.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B. 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C. 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 D. 农业生产与社会科学的对立
6. 如图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说明()
A. 瓷器是中非交往的最主要物品 B. 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
C.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中非交往 D. 郑和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
7. 古代的非洲文明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农业一直不太发达。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对外贸易发达,被称为埃塞俄比亚的“基石”、“城市之母”和“古代文明的摇篮”。这突出说明( )
A. 气候因素决定区域文明 B. 地理位置影响国家发展 C. 阿克苏姆文明世界领先 D. 埃塞俄比亚工商业发达
8. 14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
A. 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 B. 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C. 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 D. 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
9. 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
A. 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 兴起晚于拜占庭
C. 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 D. 与拜占庭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10. 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亨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A. 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 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 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 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11.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 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2. 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这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A. 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 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
C. 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 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13. 在罗马法中,债务人因其过错而未履行契约义务的后果就是使债权人获得诉权并且通过诉讼从债务人处获得赔偿。根据市民法的规定,赔偿是一项诉讼制度,债因争讼而消灭,原债为金钱赔偿所替代,它的数量由判决确定。据此可知该规定()
A. 消除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 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C. 提供了违约纠纷的解决机制 D. 明确金钱是唯一的赔偿方式
14. 《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
A. 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 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C. 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 D. 罗马法对宗教皇权未构成制约
15. “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
A. 封建领主彼此割据 B. 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君主集权专制 D. 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
二、材料解析题
16. 城市是一卷厚重的历史册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使市民们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城市自治对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布罗代尔说,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永远不会实现统一”。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点。
18.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落实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它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
——据丛日云《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整理
材料二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19. 大津巴布韦文明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多花岗岩岩石,这些岩石由于日夜光照的温差而自然分裂成平整的石片。如果人们在岩石上烧火,然后突然往上面浇水,岩石也会整整齐齐的裂开。大津巴布韦的人就用这个办法取得平整的石片。然后用硬槌修饰成石砖,而不必施用水泥黏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路口处再用木头和硬梁修建,起初房子是建在山上,久而久之也在谷地里建房子。
材料二 大津巴布韦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当时的人依靠简单的刀耕火种为生,既没有灌溉也不用人工施肥,一旦耗尽了原先耕地的地力就迁到别的森林地带去。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种的土地必然越来越多,休耕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少,原来的农业周期被打乱了。这样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度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这种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注定了大津巴布韦必然要被废弃。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津巴布韦被废弃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目的。材料分析了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背景,从关键句子“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可知,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行会的规定可以保障布匹的质量,说明行会规范了手工业者的生产,故选D;“受到绝对限制”过于夸张,排除A;B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行会是代表国王进行管理,排除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奥斯曼帝国。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奥斯曼帝国的基督徒农民所缴税额比欧洲基督教国家有优越性,这有利于赢得基督徒农民对政权的认可,缓解帝国境内基督教群众与伊斯兰群众之间的矛盾,故选D项;封君封臣体制盛行于中古时期的欧洲,排除A项;苏莱曼一世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并非为解决兵源问题而实行的军事举措,排除B项;确定农民的应缴税额并不等同于授予其土地所有权,实际上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手里,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削弱了贵族力量,将权力向中央集中,即当时日本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树立天皇绝对权威和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C;日本仿效唐朝进行改革,没有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排除D。
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美洲文明。材料“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体现的是阿兹特克太阳历主要是为生产实践服务,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A项排除;C项夸大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逻辑,排除。
6.【答案】B
【解析】中国的瓷器出现在非洲,说明中非交往的历史悠久,故选B,瓷器的发展不能说明瓷器是最主要的物品,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排除C、D。
7.【答案】B
【解析】材料“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对外贸易发达”体现的是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B正确。A夸大了气候的作用,排除;材料未将阿克苏姆文明同其他文明进行比较,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8.【答案】A
【解析】 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故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9.【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故C正确。材料不仅仅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排除A项;B说法不是主要原因;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根据“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 。1399年英王亨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可以看出,英国学习本民族语言,这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与增强,故B正确;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国王权力,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统一,排除D。
11.【答案】B
【解析】题干中“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数码是印度人发明的,排除A;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排除C;阿拉伯人是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
12.【答案】C
【解析】根据“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这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可以看出,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从中央到地方权力的割裂,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也不利于王权的加强,故C正确,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故不选A;材料与教会势力无关,故不选B。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社会,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只有通过诉讼才能确定债务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是否应当对债权人作出赔偿以及如何进行赔偿,体现了通过诉讼赔偿担责原则,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A表述太绝对,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罗马对外扩张的问题,排除B;材料反映了金钱赔偿,但无法说明是唯一的赔偿方式,排除D。
14.【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也就是强化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即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封建领主制下,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造成封建领主彼此割据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反映国王间接控制地方,无法体现等级森严,排除B;材料反映国王间接控制地方,不利于君主集权专制,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排除D。
16.【答案】(1)①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②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
(2)①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②促进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的形成;③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或促进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加强);④为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第(1)题①经济上,据材料一“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可知,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据材料一“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可知,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②政治上,据材料一“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可知,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据材料一“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可知,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
第(2)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或促进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加强);为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回答。
17.【答案】(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评价:布罗代尔肯定了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以及其本人利用伊斯兰教在统一阿拉伯半岛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但是,布罗代尔的言论也许过于绝对。就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是阿拉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可能也会有其他人担此大任。
(3)共同点: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概括。第(2)题,根据“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半岛当时所处的状态,再从两个角度分析评价。一方面要看到其肯定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的巨大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布罗代尔的言论也许过于绝对,过分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用。第(3)题,根据所学可知,二者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可得出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
18.【答案】(1)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
(2)“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中古西欧。(1)特点:根据“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征取赋税”得出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根据“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它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得出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根据“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得出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
(2)“自由”:根据“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得出在城市里自由流动;根据“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得出司法自由;根据“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得出财产自由;根据“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得出身份自由;根据“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得出土地自由;根据“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得出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因素:根据“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有权反抗和报复”得出日耳曼人的观念;根据“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得出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根据“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得出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
19.【答案】(1)特色:石头建筑,硬槌修饰。
原因:自然环境影响;保护财产和家眷。
(2)原因:人口大量增加;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垦殖;人口大量迁移。
【解析】本题考查大津巴布韦文明。(1)特色,由材料一“用硬槌修饰成石砖”可知,大津巴布韦的建筑是石头建筑,且用硬槌修饰。原因,由材料一“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多花岗岩岩石”“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并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同时石头建筑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财产和家眷。
(2)原因,由材料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过度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可概括出人口大量增加、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垦殖、人口大量迁移等。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