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湖南省常德市2020-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专题2--湖南省常德市2020-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2020-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汇总
专题2 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1.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7.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2.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这一变化发生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3.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9.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列强的侵略 B. 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近代化的探索 D. 民族觉醒
4.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10.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11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6.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8.从如图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A. 内忧与外患 B. 落后与变革 C. 变法与图强 D. 屈辱与抗争
7.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9.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 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8.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10.“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A. 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 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 【2022湖南省常德市中考】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10.【2022湖南省常德市中考】8. 1901 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 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11.【2022湖南省常德市中考】9.“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 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
12.【2022湖南省常德市中考】10.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 1947 年见证了 (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3.【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8. 2023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9.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15.【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10.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于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非选择题
1.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26.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
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27.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史实,阐述中国人民的“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提示:结合表格所示的史实和所学的知识,围绕“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3.【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26.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漫画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以下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请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别指出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材料三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
4.【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27.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中说——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便带领中国人民在应变中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科学求变,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独立和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与方向”进行简要论述。(提示:结合表格所示的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正确道路与方向”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300字。)
5.【2022湖南省常德市中考】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对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剧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所指的战争是哪一次战争 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败仗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条件有哪些
6.【2022湖南省常德市中考】27.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征程波澜壮,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阅读以下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进行简要论述。(提示:结合表格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英明决策”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闹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 300 字)
7. 26.【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民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法、美等国在政治和对外关系方面各自的特点(英法美等国不可分开作答)。中国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怎样的巨大差异
材料二:中国历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说:“中国从鸡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开始”这一历史结论
材料三: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第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 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和抗日英雄各一例,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8.【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27.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依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进行简要阐述。
(提示:结合表格中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 300字。)
2020-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汇总
专题2 中国近代史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80年代“朝士皆耻言西学”,19世纪末“人人竞言西学”,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人们为挽救民族危机纷纷学习西方先进社会文化,B项正确;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末中国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性质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D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是清朝面对内外交困局面,内部先进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自救行为。它虽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西方的文化、技术,但不是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初”可知,这一变化发生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发生在19世纪,排除。故选择D。
3. 【答案】B
【解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军痛击洋枪队也体现出反抗外来侵略的特点。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海军的一次对决。体现出反抗外来侵略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不是列强的侵略,排除A;近代化探索开始是洋务运动,排除C;民族觉醒不符合材料中抗争的特点,排除D。故选B。
4. 【答案】C
【解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是列宁开创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和苏联革命道路的相同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开创的,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5.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的自卫反击战,到1947年3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平津战役的胜利,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因此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6.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名言,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誓死收回台湾的决心;③“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是佟麟阁的说的,反映了热爱祖国,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佟麟阁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由此可知,每次外来侵略,都遭到了中国人民誓死的反抗。D正确;图片没有反映中国内忧、没有涉及到变法的内容。ABC排除,故选D。
7.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可知,材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与题干“瓜分中国”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瓜分中国”不符,排除B项;C项属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题干“历史评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这一论断揭示了五四运动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与题干“五四运动”不行,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强调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一次全面觉醒,没有涉及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9. 【答案】 B
【解析】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因此,题干材料说明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B符合题意,因此选 B。
10. 【答案】B
【解析】根据“刀上的文字是 Awakening of China (中国人的觉醒)”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开会,头上悬着一把刀,象征着在西方侵略之下中国人民的觉醒,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B项正确。选项 ACD 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
11.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是指抗战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20 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 年,50 年前是 1895 年,1 年前是 1931 年,因此中国五十年的大耻是指《马关条约》,东北十四年的大耻是指九一八事变,C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南京解放是 1949,打败国民党统治,是内部矛盾,与“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不符,排除 AB 项;七七事变是在北京爆发的,不是“东北”,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C。
12.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在中国解放战争中有重要的意义,1947 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敌人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标志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B 项正确;解放战争打响从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排除 A 项;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的开始,排除 C 项;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不是彻底,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B。
13.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 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项正确;《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与题干无关,排除 B 项;《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排除C项;《辛丑条约》也没有涉及香港问题,排除 D项;故选A 项。
14.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 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与瓜分中国无关,排除 A、B 两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漫画无法体现出这种情形,排除D项。故选C项。
15.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可知红军有严明的纪律,能够赢得民心,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士地革命时期,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排除C、D两项。故选B 项。
二、非选择题
1. 【答案】
(1)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解析】
(1)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东三省沦陷。依据材料一“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还可以归纳出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
(2)依据题干“1936年”和所学可知,当时西安事变爆发。形势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依据材料三“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以归纳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等回答其他答案。
2.【答案】
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救国之路的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开始进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兴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在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面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中国人民进行了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辛亥革命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探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开启了中国的强国之路;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等。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学生以短文的形式,通顺的表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对于此类问题,学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用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自有其说。学生切忌空谈理论,不结合史实。如,论题: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阐述:两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开始进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兴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在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面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中国人民进行了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辛亥革命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探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等。
3. 【答案】
(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崛起,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文化自信缺失;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
(3)改正:将第18课改成“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改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解析】
(1)①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南京条约》”“道光朝之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是指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道光年间,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行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②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吉野号、致远号”“甲午大海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幅图是指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崛起,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为了称霸世界,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联军侵华战争。
③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洋人的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幅图是指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时,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到需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因此,“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文化自信缺失。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于是中国展开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国人意识到,只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是不够的。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人士联名上书请求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终于在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进行变法,变法最终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二者都是制度层面的变革,但国家的沉沦没有得到根本变化。于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层面上向西方学习。
(3)根据题干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因此,需将第18课改成“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改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4.【答案】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坚实领导。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
一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自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带领人民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步前进。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与方向。因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中国才能向着繁荣富强稳步前行。
【解析】
本题是小论文题,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与方向”提炼一个观点;紧扣观点,结合表格所示的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正确道路与方向”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论述要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要规范。
例如: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坚实领导。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一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自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带领人民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步前进。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与方向。因此,只有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中国才能向着繁荣富强稳步前行。
5.【答案】
(1)鸦片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
根本目的是英国为了翻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
失败的原因: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兴旺。军事武器先进,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围家,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加紧扩张:帝因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军事上的表现: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日,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等;战略上相互配合。
根本条件:①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②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③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剧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人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一“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可知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英国为了翻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根据所学可从制度上进行比照,即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兴旺,军事武器先进,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围家,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根据材料二“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因此这次战争的影响就是甲午战争的影响,可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行答复。
根据材料二“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可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答复。
(3)根据材料三“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合所学可从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配合作战进行分析答复。如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日,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等;战略上相互配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等方面来答复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条件。
6.【答案】
论题: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论述:1927 年,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8 月1日,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1927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决定上井冈山,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红军长征初期,受“左”倾错误领导,红军损失惨重。1935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 年 12 月,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了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5 年 8 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1950 年-1953 年,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抗美援朝的决策,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只要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此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据题干的“1927 年 8 月、南晶”“1927 年 10 月、井冈山”“ 1935 年 1 月、遵义”“1936 年 12 月、西安”“1945 年8月、重庆”“1950 年- 1953 年、朝鲜”可知,题干表达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遵义会议、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和抗美援朝战争有关。题目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据题干图表及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8 月1日,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决定上井冈山,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红军长征初期,受“左”倾错误领导,红军损失沉重。1935 年 1月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 年 12 月,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将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了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5年8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曝光。1950 年一1953 年,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抗美援朝的决策,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
7. 【答案】
(1) 政治方面: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清朝君主专制强化。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对外关系方面: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英、法、美等国: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殖民争霸。
差异: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进步,但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或中国仍然是农业国,或中国处于落后的农耕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
抗日英雄:正面战场,张自忠、李宗仁等;敌后战场,彭德怀、左权、林彪、杨靖宇等。(只要合符题意均可给分)。
【解析】
(1)政治方面:中国: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689 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27 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可知,这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清朝君主专制强化。英、法、美等国: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688 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爆发”可知,这体现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对外关系方面:中国: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757 年: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可知,这体现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英、法、美等国: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荷、法、英殖民争霸”可知,这体现出,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殖民争霸。
差异:中国: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商品贸易兴盛”可知,这体现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进步,但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英国: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1830 年: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进入 19 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可知,这体现出,工业革命完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理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 1920年”可知,因为,《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知,这是说,1937 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役: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知,这是说,正面战场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战场有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抗日英雄: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捐躯洒血,浩气于云”可知,这是说,正面战场有张自忠、李宗仁,敌后战场有彭德怀、左权、林彪、杨靖宇等。
8.【答案】
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开放性试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根据主题“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观点围绕复兴即可,可确定观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论述的时候,结合表格涉及的史实,“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救亡图存,创办京师大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内容。“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关。“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转折。”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历史成就。因此论述可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历史史实的意义进行阐述,如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制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开放性试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