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黑龙江、安徽、云南四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吉林、黑龙江、安徽、云南四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文献资料与学者研究表明,第19代商王盘庚迁都,此后两个多世纪中形成伟大的商文明;第22代商王武丁开疆拓土,商朝发展到顶峰。而无论是史书叙述的频度还是民众熟知的程度,商朝末亡国之君商纣王都更为突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史料决定了历史价值观
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记忆
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2、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
A.保护地主利益 B.调整赋税对象 C.强化冲商政策 D.抑制豪强大族
3、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
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
C.推动了科举教育的发展 D.有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
4、康熙帝晚年曾回忆说,当年辅政大臣索尼、鳌拜等人“迫朕杀”与之有怨的尚书苏纳海,他“并未依其言降旨”,索尼、鳌拜等依然宣称是其“旨意”,将苏纳海处绞。这一故事反映出康熙时期( )
A.专制皇权逐渐发展 B.朝廷决策缺乏效率
C.军机处的权力扩大 D.内阁掌握政务大权
5、185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某官员在一份考察太平天国活动的报告中写到,“原本以为一个年轻的刚刚通过斗争而生存的势力,将会是一心渴望得到欧洲人的帮助和合作……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中断与外国的通商贸易 B.列强试图扶持太平天国取代清政府
C.太平天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 D.列强开始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军
6、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说,“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由此可知,当时根据地( )
A.突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
B.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是发展工商业
C.全面贯彻落实了报告中的方针政策
D.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形
7、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C.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D.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8、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壮大。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据此可知,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 )
A.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 B.全面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C.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
9、佛罗伦萨的薄伽丘(1313~1375年)和布鲁尼(约1370~1444年)曾先后为9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著书立传。但丁在薄伽丘笔下是“老师”与“新人”,在布鲁尼笔下是“公民”与“爱国者”。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 )
A.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多样性 B.体现人的价值成为社会共识
C.思想解放重心已转向政治 D.不同社会阶层价值追求分化
10、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
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
11、在1898~1905年乔治·寇松任印度总督期间,英印政府一方面发展教育,改良农业生产、改革税制、减轻农民负担,大力修筑铁路、发展公共事业等,另一方面又孤立知识分子,不让印度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府工作。据此可知,当时( )
A.印度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C.英印政府禁止印度资产阶级参与政治
D.英印政府试图遏制印度民族主义发展
12、1965年,美国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医疗照顾法案》规定:凡符合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和铁路职工退休制度条件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资格享受医疗保险。该法案于当年7月获得通过,全国1960万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为之受益。约翰逊的《医疗照顾法案》( )
A.意欲缓和严重经济危机引发的激烈社会矛盾
B.旨在解决弱势群体因“滞胀”而面临的困境
C.体现了“新政式”社会经济管理模式的延续和发展
D.包含了国家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不多或受损,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新挑战。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谨慎对待经济全球化,应逐步与全球化“脱钩”。
根据所学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坚持“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司马光治史,不大究天人之际,而始终注意人事,区分人物的贤奸善恶。《资治通鉴》中记述各种人物,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视其修心治国、立身处世如何,而论其善恶得失。“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于史实,“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摘编自吴怀祺《<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等
材料二:章太炎认为,“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若“人人以旧史为不足信”,则“国之本实蹶也”。“如我学人,废经不习,忘民族之大闲(防),则必沦胥以尽,终为奴虏而已矣。”“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宗孔氏者,当……取前王陈迹可以感怀者,流连弗替。”
——据《章太炎全集》
材料三:伯赞同志说,过去,在反动统治下,写历史文章就像制造炮弹,总想使它具有尽可能大的打击敌人的威力,总要千方百计地把历史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因此,有时候就以古喻今……他认为解放后社会条件起了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因此,可以也应当对历史科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坚持斗争精神而又避免出现过去的毛病,这样才能使历史科学繁荣起来……他反复强调,要使历史科学具有战斗力,能够不断地战胜非无产阶级思想,首要条件是严格按照历史实际来分析和研究历史,切忌削足适履。
——田余庆《坚持真理无畏无私——深切怀念翦伯赞同志》
(1)以具体史实说明“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章太炎和翦伯赞三人观点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改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历史可以有不同角度,下列材料呈现了观察历史的一个视角。
材料 当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共同的政府里拥有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由这些公民组成的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此时民族主义得以体现。自由主义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另拟一个观察世界近现代史的角度,并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虽然商王盘庚和武丁在位时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商末的亡国之君商纣王受到的关注却更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商纣王成为古代亡国之君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成为历代君主统治的反面教材。所以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而对商纣王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忽略了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盘庚和武丁,说明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记忆,C项正确;史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历史价值观,但不可能决定价值观,排除A项;历史研究与大众的历史认识是有联系的,历史研究会对大众历史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不可能是相互脱节的,排除B项;历史事实的记录和解读应该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而不能是偶然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说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土地兼并。针对土地兼并和无地农民的存在,此后历代为了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调整赋税标准和对象,从以人丁为主征税转向以资产为主进行征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统治的稳定,B项正确;大土地所有制下占据大量土地的是地主,因此历代政权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不是保护地主利益和抑制豪强大族如宋代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政策,排除AD项;抑商政策针对的是商人阶层,因此强化抑商政策并不会强化政权基础,排除C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阳明是阳明心学的代表,心学不同于程朱理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王阳明在书院中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重,这就有利于传播心学,从而促进了儒学思想体系的调适,B项正确;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在书院中讲学,追随者甚众,所以书院的兴盛应该是有利于巩固心学的地位,而不是程朱理学的地位,排除A项;王阳明在书院中讲学,并不一定针对的是科举教育,所以不能说明推动了科举教育的发展,排除C项;心学主张理在心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这并不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平天国运动。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主张与外国平等通商,并未中断与外国的通商贸易,故A选项错误;B.材料并未涉及列强的态度,故B选项错误;C.根据材料“原本以为一个年轻的刚刚通过斗争而生存的势力,将会是一心渴望得到欧洲人的帮助和合作……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C选项正确;D.材料无法体现此时列强开始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军,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才开始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军,故D选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可见毛泽东对当时的局势形成正确认识,认可私人经济的重要性,有利于巩固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它代表着各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形式,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它既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有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故当时根据地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形,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当时根据地突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排除A项;材料只是认可了私人经济的重要性,并未体现当时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是发展工商业,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报告内容,未体现报告是否落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法兰克王国A.材料中没有体现抛弃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故A选项错误;B.根据材料“……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和所学可知,查理帝国没有全面继承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故B选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体现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故C选项错误;D.根据材料“查理被教皇……加冕”得出,查理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故D选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文艺复兴。A.根据材料“但丁在薄伽丘笔下是‘老师’与‘新人’,在布鲁尼笔下是‘公民’与‘爱国者’”,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多样性,故A选项正确;B.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多样性,并未成为社会共识,故B选项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并未转向政治,故C选项错误;D.文艺复兴反映的都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故D选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政府一方面在印度发展农业及进行相关的改革,另一方面却限制印度的知识分子,不让其参与国家管理,这正是英国政府殖民控制印度的手段,即试图限制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防止印度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从而反抗英国,D项正确;材料没有无产阶级的信息,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于一战后,排除B项;材料中针对的是印度人,即整个印度民族,而不是特指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总统提出的《医疗照顾法案》以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和职工退休制度的老年人对照顾对象,该法案获得通过后,使全国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为之受益。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期间,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险法”等,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救济金和失业金,同时实行社会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提供社会保障。因此题干中美国约翰逊总统的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做法存在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没有经济危机,排除A项;美国滞张危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美国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的历史大势,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要扬长避短、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解析:
14、答案:(1)孔子将复兴西周制度文化作为日标;儒学“五经”皆为远古到周代的文献汇编;孔子编定《春秋》,史事记录中寓褒贬之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传统。
(2)强调历史的重要性;注重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通过准确的历史记录掌握历史。
(3)超越王朝兴衰,探求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历史研究的科学性;不再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解析:
15、答案:示例一
民族解放运动史角度: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瓦解殖民体系,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踏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至20世纪初,欧美列强已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19世纪末,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展开了反抗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抗争:白19世纪末开始,亚洲地区的印度、伊朗、中国等逐步、深入地开展民族民主运动;二战后至60年代,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瓦解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示例二
医疗卫生史角度:疫病影响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从14世纪起流行的欧洲鼠疫,造成欧洲人口锐减和生产停滞,也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世俗力量开始崛起,促进人文主义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传播的传染病导致美洲人口大量死亡,便利其殖民掠夺与扩张;20世纪初爆发的大流感,使一战交战国受到重创,缩短战争进程并改变世界格局走向,也促使许多国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部门;二战后,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控制乃至消除,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疫病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
解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