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鲁教版)2023-2024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复习化学试题精编卷(含答案解析)

(五四制鲁教版)2023-2024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复习化学试题精编卷(含答案解析)



(五四制鲁教版)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复习化学试题精编卷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新特色·科技创新】(2022福建中考)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2.(2022山东聊城中考)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3.(2022山东禹城期末)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C.滴加液体     D.量取液体
4.【新题型·创新实验】(2023山东新泰期中)某同学利用蒸馏的原理,设计饮用水简易净化装置(如图所示),对非饮用水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塑料膜冷凝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净水过程中水蒸发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杯中收集到的液态水是硬水
D.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5.(2023山东海阳期中)下列反应中(略去反应条件),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二氧化碳+水 碳酸
B.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C.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D.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6.【新独家原创】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实验结果、实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然后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放质量大的砝码,再放质量小的砝码
C.连接仪器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后与胶皮管连接
D.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7.(2022山东泰安岱岳期中改编)自1993年以来,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软水一定为纯净物
B.电解水时,电源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C.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操作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2022山东高青期中)关于水的天然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B.在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能量不发生变化
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净化
D.水的天然循环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9. 【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2山东青岛中考改编)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B.气体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D.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10.(2023山东济南槐荫期中改编)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对电解水实验(如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a试管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B.b试管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C.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
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二、填空题(共36分)
11.(2022贵州威宁期中)(2分)(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如图微观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2.[含评分说明](2023山东东营期中)(8分)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蜡烛、镁条、氢气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如实验1所示的现象,由此说明蜡烛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夹持镁条的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2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镁可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因为            。
(3)点燃氢气之前要进行      操作。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色的火焰。
(4)物质能够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13.(12分)合理开发和利用黄河水资源意义重大。黄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同学模拟课本上“净化天然水”的净水过程,欲将黄河水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流程中加入的A物质是常用的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
(2)操作①的名称是    ,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B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进行操作①时发现速率太慢,原因可能是             。
(3)操作②需要用到活性炭,目的是       ,该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得到的液体C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操作③的名称为    ,所得的蒸馏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                      。
14.[含评分说明]【新特色·航空航天】(2022山东烟台中考改编)(14分)烟台籍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空间站中的生活,在轨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炫酷的实验。
Ⅰ.“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图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1)在“水净化系统”中,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  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     操作原理相同。
(2)“水电解系统”中产生氧气的电极接在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3)“氢氧燃料电池”中有催化剂,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释放出电能,实现由   能到电能的转化,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Ⅱ.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将少量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很快整个水球变成蓝色;然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向四周扩散,气泡充满整个水球。
(4)蓝色颜料能让整个水球变蓝,是因为分子具有    的特征。
(5)气泡是泡腾片中含有的柠檬酸(具有酸性)和碳酸氢钠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形成的,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5. (2021山东德州中考改编)(9分)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劳动实践,制造出许多实验仪器,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
①请依据实验目的,从图中选择所需仪器填入表中。
实验目的 仪器序号 实验目的 仪器序号
a.量取50 mL蒸馏水   c.称量铁块的质量  
b.将进行吸附操作后的水进行蒸馏   d.盛放二氧化碳气体  
②图中仪器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下同);如果在酒精灯上方放置一块陶土网,    也可用于加热条件下的实验。
(2)如图是某化学小组实验过程的装置图。
实验中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如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    中称量。托盘天平属于计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16.【新题型·项目式学习】(2023山东新泰期中)(15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1)实验一:探究蜡烛的组成。
查阅资料可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实验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1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石蜡蒸气未全部燃烧
(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硫酸铜粉末变  ,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①补全上表中的实验现象。
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该实验与图2所示的实验相比,优点是                    。
(4)【结论与反思】
①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             。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物理变化,请你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说明:                。
答案全解全析
1.D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2.D 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的正上方;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A 水蒸气在塑料膜冷凝时,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A正确;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玻璃杯中收集到的液态水是蒸馏水,不含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是硬水,C错误;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错误。
5.D D项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既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故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6.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该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7.C 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所以软水不一定为纯净物;电解水时,电源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8.B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在此过程中水分子能量发生了变化。
9.A 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是由于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
10.D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题图中a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为氧气,A错误。电解水时,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b试管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错误。水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氢分子,C错误。该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D正确。
11.(1)A (2)B
解析 (1)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A中所盛物质为纯净物。(2)微观示意图B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子,表示混合物。
12.(1)外焰 (2)坩埚钳 镁+氧气氧化镁 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3)验纯 淡蓝 (4)化学性质
【评分说明】除文字表达式2分外,其余每空1分。(2)文字表达式写成符号表达式不得分;未写反应条件或写错扣1分。
解析 (1)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地方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2)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需要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镁可用于制作照明弹。(3)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之前要进行验纯操作;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4)物质能够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13.(1)明矾 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2)过滤 烧杯、漏斗、玻璃棒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合理即可) (3)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物理 混合物 (4)蒸馏 软水 将肥皂水加到少许得到的蒸馏水中,振荡,产生的泡沫较多,为软水
解析 (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2)操作①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该操作为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过滤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过滤速率太慢,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或待过滤的液体中难溶性杂质过多等。(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液体C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4)通过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蒸馏水属于软水;检验的方法是将肥皂水加到少许得到的蒸馏水中,振荡,产生的泡沫较多,则为软水。
14.(1)吸附 过滤  (2)正 (3)化学 H2+O2 H2O (4)不断运动 (5)CO2 (或二氧化碳)
【评分说明】(1)“吸附”“过滤”书写错误不得分。(3)符号表达式写成文字表达式不得分;未写反应条件或写错扣1分。
解析 (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过滤操作原理相同。(2)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3)“氢氧燃料电池”可使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水,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整个水球变蓝”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6)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1)①a.G b.E c.F d.C ②AEH D (2)7.4 烧杯(合理即可) 称量前托盘天平未调节至平衡(合理即可)
解析 (1)①a.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的仪器是量筒;b.溶解较多碳酸钠固体药品需要的仪器是烧杯;c.称量铁块的质量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d.盛放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的仪器是集气瓶。(2)实验中砝码的质量为5 g,游码的读数为2.4 g,所以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5 g+2.4 g=7.4 g;如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称量前天平未调节至平衡,或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或读数时出现错误等。
16.(1)混合物 (2)BC (3)①蓝 浑浊
②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能够同时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①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 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伴随着石蜡熔化这一物理变化(合理即可)
解析 (1)蜡烛属于混合物。(2)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A错误;导管太长,石蜡蒸气会在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B正确;母火焰中心部位的石蜡蒸气未全部燃烧,C正确。(3)①根据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可推知观察到的现象是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题图2实验只能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三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4)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伴随着石蜡熔化这一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物理变化。
()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