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12题各2分,13-16题各4分,共40分)
1. 下列羊的各组细胞中,肯定有Y染色体的是( )
A 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 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和公羊的神经元
D. 精子和公羊小肠上皮细胞
2. 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3. 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能反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A. F2四种子代比例为9∶3∶3∶1 B. F1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C. 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1∶1 D. 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4.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B. 原始生殖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D. 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卵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 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蝇细胞内基因数目要远远多于染色体数目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黄身基因与白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细胞内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6.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与其对应的科学方法或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研究 科学方法或原理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假说演绎法
B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类比推理法
D 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A. A B. B C. C D. D
7. 下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分离定律发生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
8. 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只考虑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②可知该动物为雄性
B. ②时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图①和③为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
D. 若④分裂产生基因组成AB的配子,则②产生Ab、aB两种配子
9. 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 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 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 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10.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精细胞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11. 小麦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一株杂合子高茎小麦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下列有关子代结果形成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后代高茎:矮茎=2:1,可能是显性纯合个体致死造成的
B. 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2:1,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
C. 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DD:Dd:dd=2:3:1,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D. 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DD:Dd:dd=4:4:1,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
12. 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变化曲线。下列正确的是( )
A. bc段可能出现四分体
B. ab段染色体数目加倍
C. a之前的细胞没有mRNA的合成
D. d之后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
13. 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只涉及到一对相对性状),正确的是( )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 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C. 杂合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子不遵循
D. 鉴定一个显性个体否为纯合子只能利用测交法
14.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 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 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 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 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
15.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3/64 B. 5/64 C. 12/64 D. 15/64
16. 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男人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
A. 1/4,1/8 B. 1/8,1/8 C. 3/8,1/8 D. 3/8,1/2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4 题,共计 60 分。
17.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间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2)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区间在______。
(3)图中表示减数分裂时期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
(4)若该生物体中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2-4区间时为______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为______个。
18.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X,Y,常)染色体上。
(2)Ⅲ-2的基因型为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或 _____。
(3)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
19.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H/h)控制,下图是某小组进行的两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B/b、H/h位于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2)甲组实验中,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3)乙组实验中,亲本植株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若让F2的白花植株分别与紫花植株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20. 已知果蝇中,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2 148 48 52
雌蝇 297 0 101 0
(1)实验中选用果蝇的好处是①______,②______。
(2)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两只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
(3)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或______。
(4)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5)欲判断子代灰身雄蝇的基因型,最佳选择子代中______与其交配,若子代表现型______,则灰身雄蝇为纯合子,若子代______,则灰身雄蝇为杂合子。
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12题各2分,13-16题各4分,共40分)
1. 下列羊的各组细胞中,肯定有Y染色体的是( )
A. 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 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和公羊的神经元
D. 精子和公羊的小肠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羊受精卵性染色体为XY或XX;公羊体细胞(如肠上皮细胞、神经元等)的性染色体均为XY;初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X或Y,即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的比例是1/2;同理,精子中含Y的比例也是1/2。
【详解】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均是1/2,A错误;
B、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但受精卵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是1/2,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和公羊的神经元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因此两者一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
D、公羊的肠上皮细胞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精子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是1/2,D错误。
故选C。
2. 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答案】D
【解析】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BC、亲本均为杂合子交配,不属于测交,ABC不符合题意;
D、亲本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能反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A. F2四种子代比例为9∶3∶3∶1 B. F1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C. 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1∶1 D. 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最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基因型为YyRr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YR∶Yr∶yR∶yr=1∶1∶1∶1。
故选C。
【点睛】
4.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B. 原始生殖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D. 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卵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A正确;
B、原始生殖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于卵细胞,C错误;
D、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卵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5. 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蝇细胞内基因数目要远远多于染色体数目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黄身基因与白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细胞内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控制果蝇图示性状基因在该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果蝇的黄身和棒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所以果蝇细胞内基因数目要远远多于染色体数目,A正确;
B、图示为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据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黄身基因与白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真核细胞的基因多数位于染色体上,也可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而原核细胞和病毒无染色体,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与其对应科学方法或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研究 科学方法或原理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假说演绎法
B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类比推理法
D 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A. A B. B C. C D. D
【答案】CD
【解析】
【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3.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从而明确了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B正确;
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设计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了膜具有流动性,该实验运用了荧光标记法,没有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CD。
7. 下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分离定律发生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及相关比例。
【详解】图中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及相关比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①过程,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只考虑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②可知该动物为雄性
B. ②时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图①和③为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
D. 若④分裂产生基因组成AB的配子,则②产生Ab、aB两种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①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中染色体不联会,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图②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A正确;
B、②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
C、图①和③为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和母细胞相同,为AaBb,C正确;
D、若④分裂产生基因组成AB的配子,则AB位于大黑、小白染色体上,则②产生AB、ab两种配子,D错误。
故选D。
【点睛】
9. 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 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 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 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a阶段为有丝分裂,BC段进行DNA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末期;b阶段为减数分裂,FG段完成DNA的复制,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LM表示受精作用;MQ阶段为受精作用后的第一次有丝分裂.
解: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为CD、GH、IJ、MN段,故A错误;
B、着丝点分裂发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在CD、IJ、NO过程中,故B错误;
C、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OP段为有丝分裂后期,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二倍,故C错误;
D、MN包括间期、前期和中期,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复制后DNA数是AB段的2倍,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受精作用.
10.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精细胞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而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B正确;
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经过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从而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
故选C。
11. 小麦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一株杂合子高茎小麦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下列有关子代结果形成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后代高茎:矮茎=2:1,可能是显性纯合个体致死造成的
B. 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2:1,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
C. 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DD:Dd:dd=2:3:1,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D. 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DD:Dd:dd=4:4:1,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一株杂合子高茎小麦(Dd)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会严格自交,其后代应为高茎(1DD+2Dd):矮茎(1dd)=3:1,若后代高茎:矮茎=2:1,可能是显性纯合个体致死造成的,A正确;
B、若隐性个体(dd)50%死亡,则Dd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4:1,B错误;
C、若含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Dd产生雌配子为1/2D、1/2d,产生雄配子为2/3D、1/3d,根据配子法,后代基因型及比例DD:Dd:dd=2:3:1,C正确;
D、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50%死亡,则Dd产生雌配子为2/3D、1/3d,产生雄配子为2/3D、1/3d,根据配子法,后代基因型及比例DD:Dd:dd=4:4:1,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变化曲线。下列正确的是( )
A. bc段可能出现四分体
B. ab段染色体数目加倍
C. a之前的细胞没有mRNA的合成
D. d之后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曲线图分析:图示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比值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1变成2,其形成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1,其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此阶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四分体,A正确;
B、ab段表示分裂间期,该时期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C、a之前表示G1期,此时期细胞内正在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因此有mRNA的合成,C错误;
D、d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只涉及到一对相对性状),正确的是( )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 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C. 杂合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子不遵循
D. 鉴定一个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只能利用测交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
【详解】A、因为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所以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半是纯合子一半是杂合子,B正确;
C、无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相关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鉴定一个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以用杂交法和自交法,D错误。
故选B。
14.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 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 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 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 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a表示细胞数目)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分别处于减数分裂间期DNA分子未复制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结束。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d存在数量为0的时期,故d为染色单体数;b在细胞乙、丙中数量都与d相等,故b为核DNA分子数;c在细胞甲、丁中数量都与b相等,在细胞乙、丙中b的数量是c的二倍,故c为染色体数,综上分析,A正确。
故选A。
15.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3/64 B. 5/64 C. 12/64 D. 15/64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用A和a、B和b、C和c表示)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由于基因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且隐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150g,而显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270g,所以三对等位基因中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70-150)÷6=20(g)。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0g,所以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AaBbCc杂交,含2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6种,所占比例为:1/4×1/4×1/4×3+2/4×2/4×1/4×3=15/64。D正确。
故选D。
16. 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
A. 1/4,1/8 B. 1/8,1/8 C. 3/8,1/8 D. 3/8,1/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体耳垂离生与连生、眼睛棕色与蓝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基因型为B_A_,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基因型为bbA_,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其基因型为bbaa,因此,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
【详解】根据分析: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所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3/4 = 3/8 ;未来子女为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1/4 = 1/8 。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4 题,共计 60 分。
17.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间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2)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区间在______。
(3)图中表示减数分裂时期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
(4)若该生物体中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2-4区间时为______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为______个。
【答案】(1)B (2)8-13
(3)1-6 (4) ①. 40 ②. 20
【解析】
【分析】曲线图分析:曲线A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图中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其中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其中8~9、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小问1详解】
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A为核DNA含量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小问2详解】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图中8-13表示有丝分裂。
【小问3详解】
姐妹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粒分裂分裂后消失,因此图中表示减数分裂时期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区间是1-6,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小问4详解】
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2-4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此阶段核DNA分子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为40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核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20个。
18.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X,Y,常)染色体上。
(2)Ⅲ-2的基因型为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或 _____。
(3)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
【答案】 ①. 常 ②. X ③. aaXBY ④. AAXBXb ⑤. AaXBXb ⑥. 1/8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
分析甲病: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女患者Ⅰ-1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分析乙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据Ⅲ-2患甲病,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又因不患乙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则Ⅲ-2基因型为aaXBY。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1和Ⅱ-2基因型均为Aa,则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Ⅲ-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Ⅳ-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4×1/2=1/8。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
19.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H/h)控制,下图是某小组进行的两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B/b、H/h位于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2)甲组实验中,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3)乙组实验中,亲本植株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若让F2的白花植株分别与紫花植株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答案】 ①. 两对 ②.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或自由组合) ③. Bbhh或bbHh ④. 1/3 ⑤. BBHH×bbhh ⑥. 8 ⑦. 白花:紫花=4:1
【解析】
【分析】据题图分析可知,乙组实验白花个体自交,后代白花:紫花=15:1,是9:3:3:1的变形,故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只有bbhh表现为紫花,其余均为白花。
【详解】(1)根据乙组实验,子二代表现型比例是9:3:3:1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由以上分析可知,F1均为白花,自交后代白花:紫花=3:1,相当于1对杂合子自交,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bbHh或Bbhh;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bbHH:bbHh=1:2(或BBhh:Bbhh=1:2),故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3)乙组实验中,F1为白花,F1自交后分离比为15:1,故F1基因型为BbHh,亲本为白花×紫花(bbhh),则亲本基因型为BBHH×bbhh;F2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紫花基因型bbhh一种,故白花植株基因型共9-1=8种;F2白花植株与紫花(bbhh)杂交,子代能产生紫花的组合有4/15BbHh,2/15Bbhh,2/15bbHh,后代紫花比例为3/15,其余组合均为白花,即白花比例为1-3/15=12/15,则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12/15:3/15=4: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亲本基因型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并应用正推法结合遗传规律进行推理、判断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关系。
20. 已知果蝇中,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2 148 48 52
雌蝇 297 0 101 0
(1)实验中选用果蝇的好处是①______,②______。
(2)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两只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
(3)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或______。
(4)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5)欲判断子代灰身雄蝇的基因型,最佳选择子代中______与其交配,若子代表现型______,则灰身雄蝇为纯合子,若子代______,则灰身雄蝇为杂合子。
【答案】(1) ①. 繁殖快 ②. 易饲养
(2) ①. X ②. AaXBXb ③. AaXBY
(3) ①. AXB、aY ②. aXB、AY
(4)1/3 (5) ①. 黑身雌蝇 ②. 若子代全是灰身,则灰身雄蝇为纯合子 ③. 若子代灰身和黑身1:1,则灰身雄蝇为杂合子
【解析】
【分析】表格分析,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中:雌果蝇的灰身∶黑身=3∶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雌果蝇中只有红眼,没有白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所以对于2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小问1详解】
果蝇繁殖快、易饲养,且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
【小问2详解】
子代雌性个体均表现为红眼,雄性个体有白眼和红眼,且比例均等,因此可判断,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子代中灰身∶黑身=3∶1,且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因此,两只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小问3详解】
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现象,其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XB和aY或aXB、AY。
小问4详解】
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子代中灰身雄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比例为1∶2,该群体中配子比例为A∶a=2∶1,与黑身(aa)雌蝇杂交,后代中灰身∶黑身的比例为2∶1,即子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3。
【小问5详解】
欲判断子代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则可采取测交实验,即最佳选择是让子代中黑身雌蝇与其交配,若子代表现型全是灰身,则灰身雄蝇为纯合子(AA);若子代灰身和黑身1∶1,则灰身雄蝇为杂合子(Aa)。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