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梓学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滁州市定远九梓学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民国初年,政府先后颁布了“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晓示人们一律剪辫”等一系列法令与命令,众多的社会热心人士也纷纷组织团体,努力宣传民众,转移社会风尚。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学习主题( )
A. 洋务运动 B. 民主建国 C. 实业救国 D. 移风易俗
2. 章士钊在《孙逸仙 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主要是因为他( )
A. 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C. 创建兴中会,建立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D. 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一事件标志着( )
A.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D.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4.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5.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70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 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B. 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了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可见,第一个五年计划(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 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7.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建设和科技成就。以下的成就不属于文革时期的是( )
A. 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建成
B. 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8.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1952年,小刚的父亲参加了土改,并获得了土地
B. 1954年,小刚的父亲参加了一届全国人大,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58年,小刚的父亲参与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D. 1978年,小刚的舅舅回国,遭到红卫兵批斗
9.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从表面上看清政府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但是溃散的太平军很多转入反满的秘密结社,这些反满势力后来成为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队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C. 为后续革命积蓄力量 D.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10.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
A.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C.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 《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英国要求中国设立五个租界 B. 英国要求中国设立公共管理区
C. 英国要求中国开放五口通商 D. 英国要求中国开放永久居住权
14. 《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从中可以看出(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B. 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D. 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5. 以下属于中共十五大内容的是( )
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6.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
A. 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 承办上海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D.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 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
A.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发起者
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D.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者
18. 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 “辽宁舰”交接入列
19.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 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 扫清中美建交的体制性障碍 D. 反思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20. 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一国两制 C. 民主集中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 从2013年起,内地西藏班普通高中学制由3年延长为4年,以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内地班高中阶段的学习。这充分体现了( )
A. 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关注 B. 各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援助
C. 全国各地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D.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援助
22.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B.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C. 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D. 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3. 习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实现直接“三通”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4. 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 参加日内瓦会议
25. “会议对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驱逐出去的决议进行表决。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6. 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错误:______
改正:______
27.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28. “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29. 庄园与手工工场的出现,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
30. 积极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统一是我国的重大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台湾)《国殇》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政策?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加快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做出了怎样的战略性举措?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写出香港回归的具体时间;概括香港得以回归的原因。
(3) 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请为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提几点建议。
31. 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6年,当时的可口可乐总裁马丁向佟志广(中国驻美联络处商务秘书)表达了一个愿望--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
1977年,马丁访问北京,再次找到佟志广,提出可口可乐希望重返中国……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4天后,12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5天后,12月18日,开启了改革开放进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
--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材料二:原先,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汽水,只是把从美国运来的浓缩汁在中国勾兑后装瓶。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想把浓缩汁厂也建到中国来,地点选在上海。由于配方保密,美方要求这个厂由可口可乐独资。但在当时,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后来,中方代表提了一个方案:先由可口可乐建两个厂--一个浓缩汁厂,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白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中美各控股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李杨:《洞孔中的历史》材料三:到201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30亿美元,建厂45家,系统员工总数超过45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可口可乐为中国消费者提供17个品牌60多种饮料选择。可口可乐是唯一一个全方位赞助中国举办特奥会、残奥会、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青奥会的企业。
--整理自可口可乐官网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978年可口可乐能够重返中国的原因?
(2) 依据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发展遇到的困难当时是如何解决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中国是如何从经济体制上进一步解决了这一难题?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综合材料一、二、三,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32.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观察下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l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晓示人们一律剪辫”可知,这些都属于民国初年推行的措施,目的是移风易俗,D项正确;洋务运动为清朝时期进行的学习西方技术的活动,排除A项;民主建国是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口号,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实业救国,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年的移风易俗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国初年的移风易俗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这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故C正确;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维新变法,排除B;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主要是因为他创建兴中会,建立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故选A;BCD都与西藏和平解放这一事件的意义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大跃进、文革、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时期,发生在1950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是文革时期的口号,发生在1966—1976年;“港澳回归,洗雪国耻”是1997年和1999年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驶主权。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②③,故选B。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是正确的选项;B项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排除;C项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6.【答案】C
【解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题干描述“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了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一五计划的内容。
7.【答案】A
【解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A符合题意;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是1967年,排除B;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排除C;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1966年——1976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解析】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遭到批斗、迫害。选项ABC情景可能出现,选项D情景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项;
根据材料“但是溃散的太平军很多转入反满的秘密结社,这些反满势力后来成为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队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为后续的革命积蓄了力量,故C项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题关键是要结合题干材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D
【解析】“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时期的标语;“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标语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特定历史时期的口号和标语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标语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达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C.
本题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本题掌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关知识.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阅读歌曲原文“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了座座城市,奇迹般聚齐座座金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1979年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经济特区。故选B。
13.【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中“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口通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故C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开放通商口岸,不是租界,排除A;题干要求开放的是通商口岸,不是设立公共管理区,排除B;题干要求开放的是通商口岸,不是开放永久居住权,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史实,侧重于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
1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正确。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排除A。
1992年中央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
D出现在21世纪初期,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关键信息有: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5.【答案】D
【解析】197年,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称谓,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16.【答案】B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001年,中国承办上海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选项B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者不足以准确地概括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排除CD两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邓小平的地位。
18.【答案】B
【解析】A.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排除A。
B.根据材料“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所学可知,1964年10 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故B正确。
C.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排除C。
D.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9年时,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因为他看到了计划经济有僵化的一面,市场经济应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改革的理论基础,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排除A;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排除B;1979年1月中美已经正式建交,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等知识,注意题干文字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等知识。
20.【答案】D
【解析】A.政治协商制度是针对各民主党派推行的政策,排除。
B.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推出的政策,排除。
C.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排除。
D.结合所学知识,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21.【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内地西藏班普通高中学制由3年延长为4年,以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内地班高中阶段的学习”可知,这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援助,这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关键信息是“内地西藏班普通高中学制由3年延长为4年”。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掌握我国对少数教育事业援助的相关举措。
22.【答案】D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是对三大战役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都是对历史史实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叙述,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
23.【答案】A
【解析】据“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一个中国”原则。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24.【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我国外交成熟重要标志,故 A项正确。
B.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故B项不正确。
C.项的意思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与题意不符合。
D.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开展的,故 D项不正确。实行无敌国外交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
故选:A。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
在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来在措辞上作了修改,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2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会议对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驱逐出去的决议进行表决”可知,这个结果表明中国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故选:C。
本题以“会议对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驱逐出去的决议进行表决”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
26.【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7.【答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改为“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解析】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成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人员,于2012年11月15日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判断:×。
改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改为“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解答此题要熟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内容,结合题意作答。
28.【答案】× 把孟子改为孔子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孟子改为孔子。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掌握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
29.【答案】×,庄园改为租地农场
【解析】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庄园改为租地农场。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的萌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的萌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出现,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30.【答案】【小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
【小题2】1997年7月1日。原因:“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据理力争的外交策略、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等。(任答两点)
【小题3】情感:思念故乡、渴望统一、期盼团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加强海峡两岸经济往来;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积极推进两岸政府高层对话。(任意两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国两制”的构想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国两制”的构想的相关史实。
31.【答案】【小题1】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开启,可口可乐总裁马丁个人强烈的愿望。
【小题2】通过合作办厂的方式解决的;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题3】可口可乐在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见证,赞助活动扩大了企业的影响,树立了企业的品牌,产生了巨大影响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等相关史实。
32.【答案】(1)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完成。
(2)三大改造。
(3)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一国两制。
(5)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相关知识。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50年地主阶级所占土地还比较多,但到了1954年,地主所占土地已经非常少了,而农民占有了绝大部分土地,这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还有很多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三亿多的农民获得了近七亿亩的土地,这样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化的道路开辟了道路。
(2)本小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这两个图片都是课本里都有的,图中农民加入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在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主要的形式,工商界向毛主席报喜是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形式是公私合营,1956在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向中央报喜。这两个图都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历史事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样中国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在安微小岗村大胆尝试后,在中央肯定指导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铺开了。
(4)本小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回归的港澳,保持了繁荣稳定,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5)本题考查材料综合概括能力。改革是一场革命,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它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场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