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种》,记载了多项中央对地方官吏人员任命的规定,例如,男子成年之后经过三年的学习可参加官吏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供职于郡府、县廷机构。材料反映了秦朝(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制定共十八条法律
C.勤于考核官员政绩 D.云梦重视法治建设
2.出土的“秦铜诏铁权”上刻有: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表明秦朝( )
A.实行郡县制 B.全国推广小篆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中央集权
3.运用历史地图是掌握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下图,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
A.韩、赵、魏、楚、燕、齐 B.韩、魏、赵、楚、燕、齐
C.魏、韩、赵、楚、燕、齐 D.韩、赵、魏、楚、齐、燕
4.“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5.小明打算放寒假时去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都城遗址,他应该去(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开封
6.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始皇此举
A.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B.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C.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8.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专制主义制度激化阶级矛盾
C.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D.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
9.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A.“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都,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10.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
A. B. C. D.
11.钱穆先生认为“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据此分析,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继承前代制度 B.适应时代变迁 C.促进秦朝统一 D.加强中央集权
1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秦长城从西到东的起止点分别是
A.临洮 南海 B.辽东 临洮 C.陇西 东海 D.临洮 辽东
二、综合题
13.图史互证:观察秦朝疆域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
(2)图中反映的秦朝的地方制度是。
(3)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一局面,秦朝在经济和文化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礼运》
材料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春秋左氏传》
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一例说明古代传说中的哪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又反映了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央对地方官吏人员任命”可知,中央任命地方官吏,这体现的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 十八条法律、 考核官员政绩、法治建设均是中央集权的具体体现,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秦铜诏铁权”和“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可知,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C项正确;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是由皇帝任命产生,排除A项;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排除B项;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国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诸侯国后,完成统一中国,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得益于秦朝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正是体现了国家体制的作用,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人口数量的增长,排除A项;铁制工具的出现与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筑路技术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都城遗址”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ABD都与秦朝都城无关,排除。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的措施之一,这是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通过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A项正确;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是秦朝刑罚残酷,排除B项;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的是政治上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排除C项;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的措施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御史大夫是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故C符合题意;丞相位列三公,为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西汉的刺史制,是源自秦的监御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C项正确;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专制主义制度激化阶级矛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事实的陈述”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描述,由此可知,ABC三项都属于“事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属于“评论意见”,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秦半两钱,即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B项正确;A是刀币,是战国时期齐国等使用,排除;C项是布币,春秋战国时流通,排除;D项是蚁鼻钱,排除。故选B项。
11.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用意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继承前代制度与史实不符,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排除A;适应时代变迁是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外在需要,排除B;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前提是秦朝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外在需要和内在用意。
12.D
【解析】
【详解】
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3.(1)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南至:南海
(2)地方制度:郡县制
(3)措施:①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焚书坑儒;⑤统一车轨、修驰道;(以上5点任答3点即可)
【解析】
(1)
根据所学,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
地方制度:根据所学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3)
措施:根据所学可得出,秦朝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焚书坑儒等。
14.(1)禅让制。尧、舜、禹。
(2)世袭制。
(3)分封制。巩固统治。
(4)郡县制。
【解析】
(1)
由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和禹都是通过禅让制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
由材料“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由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4)
由材料“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15.(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文字(小篆)。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片体现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
(2)依据材料二“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