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2.如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
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 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 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
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如图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某一历史现象,该现象直接导致当时( )
A.地方势力膨胀 B.朋党之争严重 C.政治腐朽黑暗 D.农民起义频发
6.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
A.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7.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
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9.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10.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11.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艺术 ③民主政治 ④冶铁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
A.平衡地区差异 B.调整工业结构 C.应对朝鲜战争 D.恢复国民经济
14.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15.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16.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10分)
(3)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5分)
17.中国的陶瓷尤其是“青花瓷”大量输往国外,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在当时的欧洲,诗人写诗赞美青花瓷,集市上热销青花瓷。显贵以拥有瓷器为傲,不将瓷器收入橱柜中,而是作为墙面装饰摆放在接待室,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修建特里亚特瓷宫,普鲁士皇宫建筑了世界著名的"中国瓷器厅",都可见当时欧洲人民对中国青花瓷的追捧。甚至因为中国"青花瓷"的影响而出现一种特殊的"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意为"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典型风格特征是胎藻、中心纹饰为人物或动物纹样、口沿处分为数个扇形或椭圆形的开光。这种特殊的瓷器源于荷兰语的"kraken",因为17世纪荷兰是海上霸主,是与中国瓷器贸易最大的欧洲国家。这种精美的瓷器是结合欧洲人审美喜好而制作的,最早的装饰题材都是东方的元素,后结合西方的审美,绘制的是西化的中国元素,也可以说是欧洲人眼中的东方世界。纹饰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错落有致,既洋溢着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又有浓郁的西方异域风情,可谓是东西方文化合璧的结晶。
——摘编自夏明来《青花瓷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交融”,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材料“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可以看出民族极端主义发展迅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疯狂的军备竞赛,文明的冲突,经济的低迷,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埃及以及大月氏和中国的洛阳都出土了古罗马的历史文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尽管出现了大月氏的文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大月氏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物品的转移,看不出技术的转移,排除C项;资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官方直接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古代把“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作为褒扬和肯定官员的专用名词可知,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对官员的褒扬借用了家庭关系中常用的概念表达,即形象生动,又得到了普遍的理解和接纳,说明“家天下”观念的影响深远,B项正确;A项中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官员是官僚政治的产物,是君主的奴仆,不是君主的血亲,并且本题是在分析官员形象,排除A项;本题没有提供官员考核的内容和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所说“官员之间”、“共同”、“政治诉求”与本题材料中所述的官员评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材料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其中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属于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属于改革,①④正确,B项正确;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排除②;“两弹一星”试验成功改革开放前的史实,排除③,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图示可知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政治腐朽黑暗,C项正确;图示不能得出地方权力状况,排除A项;朋党之争是唐朝末年,牛党和李党之间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政治的影响,而农民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材料是对万隆会议的描述,其中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召开,A项正确;B项与日内瓦会议有关,排除;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A
【详解】“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反映了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指西汉灭秦朝,建立统一的政权汉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材料集中反映了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A项正确;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系来统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排除B项;C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华夏认同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可知,德国虽然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涉及了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但却没有涉及个人权利,说明德国资本主义的保守性,专制色彩比较浓厚,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德国的国家结构,不能得出帝国结构的松散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德国的对外政策,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代议制专制色彩非常浓厚,“君主制度的脆弱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明代刻本书籍的作者将自己刊刻于书中,带有广告效应,说明当时的文化产品商业化程度加深,C项正确;唐代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戏曲艺术无关,而且元曲出现就意味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士人的思想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体现了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①正确;“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说明当时铁路运输业得到发展,能够长距离的运输货物,②正确;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斯威夫特创办的肉类加工厂是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而且肉类加工本身不属于机械生产,也不属于现代农业,③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由此可知,①②④能够证明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B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首先开创的,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9月,即抗美援朝前夕,中共中央快速北迁东北南部的23家重要工矿企业至安全地带,既可减少战火波及所产生的损失,又能保证工业生产能够满足前线和后方的需求,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朝鲜战争,C项正确;23家工厂从东北南部迁到东北北部,并不能平衡工业的地区差异,排除A项;东北工厂北迁与调整工业结构无关,排除B项;将东北工厂北迁与国际环境变化有关,并非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管理制度将品位分开,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的官阶不会随着官员的权力、职资和任务变动而改变,反映出英国重视优秀官员的稳定和资历,体现出英国贵族传统的延续,A项正确;官员地位的降低与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的官阶不变矛盾,排除B项;英国政府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管理文官不能说明其党派干预的加强,排除C项;文官职位变动而官阶不变,不能说明英国政府职能有所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6.(1)事件:鸦片战争。影响: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
(2)表现: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政策的决策;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并结合所学可知,“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鸦片战争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并不断发展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2)本题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等方面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的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方面回答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7. 论题:东西方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文化交融。
阐释: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的瓷器在西方得到广泛的传播,从皇室到百姓,瓷器受到欧洲人的喜爱。此外,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欧洲形成了独特的瓷器种类——克拉克瓷,也是东西方文化合璧的产物。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随之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呈现出文化交融的局面。
综上,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丰富发展。
【详解】论述:首先,阅读材料,围绕“文化交融”,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欧洲)诗人写诗赞美青花瓷,集市上热销青花瓷”“17世纪荷兰是海上霸主,是与中国瓷器贸易最大的欧洲国家”“因为中国‘青花瓷’的影响而出现一种特殊的‘克拉克瓷’”“是东西方文化合璧的结晶”等信息,可得出论题——东西方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文化交融;确定论题后,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释,如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导致瓷器在西方广泛传播和克拉克瓷这一东西方文化合璧的出现,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随之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呈现出文化交融的局面;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如指出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丰富发展;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