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答案)
金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生物质量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A A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C A A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B B A A D C C
不定项选择题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ACD AC AD ABD BC
三.非选择题
36.(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DNA复制; 转录; 翻译; RNA聚合酶; 细胞核; 在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大量蛋白质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分);促进酶a合成,抑制酶b合成(2分)。
37.(每空2分,共10分)
(1)7;模板链
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一条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上的B基因片段缺失;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丢失
(3)8
38(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共同进化 (2)地理隔离
(3)Y3-Y4;Y1-Y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分)
(4)让两个种群的鸟相互交配,观察能否进行基因交流并产生可育后代(2分)
39(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7分)
(1)属于;双向
(2)升高
(3)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2分);
①ACTH的治疗效果强于地塞米松; ②ACTH的治疗停药后不反弹
40(每空2分,共10分)
(1)a→b→c→d→e;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
(2)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
(3)直接刺激肌肉e,观察肌肉是否收缩。
若肌肉收缩,说明损伤部位神经与肌肉形成的突触;若肌肉不收缩,说明损伤的是肌肉。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答题纸2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试卷及答题纸内的信息项目填涂清楚。
3.请将所有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纸上所对应的空白处,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纸。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②隐性性状一经出现一定是隐性纯合子 ③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④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 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⑥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2. 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
B.一对白毛杂合羊杂交得到4只小羊,肯定发生性状分离
C.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彩球应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后进行下一次
3. 下列对遗传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对基因为杂合的植株经过多年自交,其后代绝大部分为纯合子
B.“复等位基因”的存在并没有违背了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规律
C.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3/8
D.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对假说的验证
4.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不发生联会,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5. 某植物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某一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是9:7,则该植株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是( )
A.1:3 B.1:2:l C.1:1:1: D.9:3:3:1
6. 如图为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的部分图像(只显示其中2条染色体,且 正在移向细胞一极),该细胞另一极的染色体未绘出。已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形成的四个精子都异常
C.图示细胞两条姐妹单体上出现G、g,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D.图示未绘出一极的性染色体是Y
7. 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B.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C.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8. 下列关于DNA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B.DNA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C.若用60个碱基对构建DNA结构模型,最多可制作出4×60种不同的DNA分子
D.沃森和克里克主要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构建出正确的DNA的模型
9.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
A.1/2n,1/2n B.1/2n,1/2n-1 C.1/2n,1/2n+1 D.1/2n-1,1/2n
10.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说-演绎法
C.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构建法
D.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研究方法——差速离心法
11.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复制后含两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C.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D.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12.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 B.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
C.一种t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
D.DNA复制发生差错时一定会导致表达出的蛋白质改变
13.2020年全球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其病原体2019-nCoV是一种具有包膜、单条正链RNA(+)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a-e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NA(+)既含有该病毒的基因,也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B.a、c、d表示RNA的复制过程,图中的mRNA与RNA(+)序列相同
C.b、d、e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所需要的原料、tRNA和能量均来自于宿主细胞
D.该病毒经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1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基因突变都是外因引起的
15.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下 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是转录过程,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RNA聚合酶、ATP
C.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
D.②过程中共有64种密码子对应着21种氨基酸
16.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 B.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过程①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过程⑤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1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BCD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所有的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C.秋水仙素诱导产生的个体一定是纯合的多倍体
D.多倍体一定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配子
18.草莓香甜多汁,很受人们欢迎,无性染色体,其野生种从二倍体到十倍体都有,农业生产中,人工栽培的草莓是八倍体(8n=56)。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二倍体草莓相比,八倍体草莓的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较多
B.多倍体草莓植株对应的单倍体植株均表现为高度不育
C.不发生变异时,八倍体草莓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7种
D.低温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获得的植株中仍有部分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
1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了解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D.患苯丙酮尿症的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适宜选择生女孩
20.熊猫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长期进化后却以竹子为食﹐与其他哺乳动物前肢有五根手指不同,大熊猫还有“第六指”,那就是在其手掌前端的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桡侧籽骨”。下列关于熊猫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桡侧籽骨让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抓住竹子
B.早期“第六指”熊猫化石是研究熊猫进化的直接证据
C.熊猫的进化和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熊猫有肉食性,植食性,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2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型占全部基因型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2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
D.达尔文也提出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3.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
B.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C.因为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D.若将甲中虹鳉和乙中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24.1988年始,科学家进行了一项长期的大肠杆菌实验。实验以单个大肠杆菌产生的12个独立种群为起点,在有氧条件下用含有92.5%柠檬酸盐和7.5%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培养到3.3万代时,一个能利用柠檬酸盐的新菌种出现。研究还证明,培养至3.10-3.15万代时,大肠杆菌产生了一个关键突变,从此时菌种出发,只要再培养0.2-0.3万代,均可产生柠檬酸盐分解菌,且这种实验是可以重复的,但培养2万代前的菌种则无法重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起点培养的12个大肠杆菌种群基因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完全相同
B.关键突变可能使大肠杆菌细胞具有了在有氧条件吸收柠檬酸盐的能力
C.新菌种的产生说明变异和进化由环境引发且在一段时间内是有固定方向的
D.培养2万代前的大肠杆菌无法产生新菌种是因为种群内没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25.有些癌症患者受“酸碱体质理论”的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的目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有关分析评判错误的是( )
A.酸性与碱性主要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的pH
B.常饮用苏打水等碱性水,有利于增加细胞外液中HCO3-的数量,保持健康
C.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对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影响
D.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
26.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 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27.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特定的生理功能,比如位于下丘脑的平衡中枢
B.外周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运动的神经
D.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是不受意识支配的,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8.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纤维
B.①②处均可作突触前膜
C.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只有神经元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
29.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该饲养员反复进出熊猫笼舍却不喂食,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
B.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食物属于条件刺激,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D.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30.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
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可判断是脊髓受损
C.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正常交谈,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和思维等
D.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轻击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
不定项选择题(本小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应选选项不定,选对一项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31.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 Y 染色体
32.对有关“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核遗传物质是DNA,而其余部分为RNA
B.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以RNA作遗传物质
C.所有细胞型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
D.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
33.下图是发生在生物细胞中的一些特殊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①过程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②过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导致生物性状重新组合
C.③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其结果往往对生物体有害
D.②和③一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3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后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细胞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若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兴奋性会增强
35.痒觉是生物进化中获得的保护性机制。下列与痒觉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痒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痒觉的产生是人体的一种非条件反射
C.痒刺激引起的兴奋只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痒觉中枢
D.传入神经兴奋时Na+以被动运输的方式内流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36.(10分)油菜是我国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甲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4%提高到4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个过程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图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甲、乙分析,你认为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量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10分)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性状,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b基因不抑制A基因的作用。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出现了一株红花植株甲,其余均为白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在①过程中,存在RNA—DNA的杂交区,此杂交区含有DNA的__________(填“模板链”或“非模板链”)。
(2)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子代出现红花植株的可能原因是:
①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红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的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个,由此可说明γ射线照射导致甲植株种子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
38.(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属于________。
(2)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由于_____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
(3)右图为一段时间内某种群A基因频率变化情 况。在______时间段内该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为1%。在______时间段内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请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7分)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_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0分)根据脊髓与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础是反射弧,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反射弧中的信息传送是单向的原因是 。
(2)若直接用电极刺激图中的结构d处,也会引起肌肉收缩。此过 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
(3)如果图中的部分结构会被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而导致重症肌无力。若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损伤部位是肌肉还是神经与肌肉形成的突触,请写出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预测。
实验方案: 。
实验结果预测: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