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生物的营养单元测试(答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生物的营养单元测试(答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生物的营养
(共14题)
一、选择题(共11题)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原因是绿色植物
A.消耗氧气,释放出能量 B.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
C.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氧气 D.消耗氧气,制造有机物
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请参照如图作答)
A. 表示氧气 B. 表示二氧化碳
C.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植物从外界吸收无机物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下列哪种物质是植物自己制造的
A.水 B.淀粉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如图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A.无机盐 B.阳光 C.空气 D.水分
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胆汁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施肥施得好,庄稼才能长得好,这是因为肥料可以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A.无机盐 B.水 C.有机物 D.氧气
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具有的生态意义,错误的是
A.制造有机物养育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释放氧气
D.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含碳、氢、氧的无机盐
C.含钙、铁、锌的无机盐 D.含磷、硫、镁的无机盐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中,操作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A. B. C. D.
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 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下面描述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B.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水
C.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D.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能量
二、综合题(共3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关注到饮食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出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 ,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在此部位中,唾液里的 会将该营养成分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当我们细嚼米饭时会觉得有甜味。
(2) 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④] ,在此部位中含有由[⑤] 分泌的能促进脂肪消化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 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 。
(4) 小红最近在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你建议她应该多吃第 层的食物。
(5) 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 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合理运动和 。
(6) 图中 表示人体消化管各部位,则 是 ,可反映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填“甲”“乙”或“丙”)。
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图一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过程图,图二是叶片横切示意图,请大家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一
图二
(1) 如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过程,但是顺序不对,请你重新排序 。
(2) 过程⑥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脱去绿色。
(3) 实验材料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不遮光的部分在实验中起 作用。
(4) 实验结果:滴加碟液后叶片见光部分 ,黑色纸片遮住的部分仍为黄白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 。
(5) 图二是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叶片中能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是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要通过 运输到其他器官。叶片散失水分、进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通道是 。(选择图中序号填空)
(6) 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既有物质转化,又有能量转化。该生理过程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 中。
请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故选C。
2. 【答案】C
【解析】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A错误; 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B错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和氧,D错误。故选择C选项。
3.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正确。
故选择B选项。
4.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本实验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土壤浸出液,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植株长得矮小;而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植株长得好。故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故A正确;
故选A。
5. 【答案】A
【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A正确;
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B错误;
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C错误;
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D错误。
故选择A选项。
6. 【答案】A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了肥料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故选A。
7. 【答案】D
【解析】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因此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A正确;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B正确;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C正确;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D错误。
故选择D选项。
8. 【答案】A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但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
故选择A选项。
9. 【答案】C
10. 【答案】A
【解析】方法一:
甲装置中的植物每时毎刻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植物在光照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从 点到 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即吸收的氧气多,所以体内氧气含量由多到少;从 点后,光合作用旺盛,植物体内氧气含量逐渐增多;晚六点之后,随着光照减弱植物光合作用也减弱,体内氧气的含量又逐渐减少,故乙图表示植物体内氧气的含量。故选择A选项。
方法二:
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凌晨置于室外,一开始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然后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该气体是氧气。故选择A选项。
11. 【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故选择A选项。
二、综合题(共3题)
12. 【答案】
(1) 淀粉;①;口腔;唾液淀粉酶
(2) 小肠;肝脏
(3) 蛋白质
(4) 二
(5) 吸收;合理膳食
(6) 胃;乙
【解析】
(1) “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包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
(3)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4) 牙龈出血是由人体缺乏维生素 引起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二层食物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5)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切除一段小肠,会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但是这样会影响健康。我们平常应做到合理膳食和合理运动。
(6) 消化管由 口腔、 咽和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组成。分析图示可知:曲线乙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甲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13. 【答案】
(1) ②⑦③⑥⑤④①
(2) 叶绿素
(3) 对照
(4) 变蓝淀粉
(5) ③;①;⑤
(6) 有机物
【解析】
(1)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主要步骤是:暗处理 部分叶片遮光、给予光照 摘下叶片上的黑色纸片 酒精脱色 漂洗 加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图一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2) 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为绿色,题述实验过程中如不脱去叶绿素,则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过程⑥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 实验时,将实验材料一部分暴露在阳光下,一部分遮光,这就构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不遮光的部分。
(4) 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叶片不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5) 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③ 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叶片的③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可以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叶的表皮上分布着⑤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6) 植物光合作用中既有物质转化,又有能量转化,该生理过程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14. 【答案】 ③ ④ ⑤ ① ②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