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历史试卷(答案)
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
历 史 2023.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图2为我国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这说明中华文化
图 2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
图 1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遗址分布图
A.起源具有多元性 B.各区域间相对孤立
C.发展趋向一体化 D.擅长吸纳外来文化
2.西周时期,只有周天子才有权力发动战争,或者赐予诸侯发动战争的权力;春秋时出现
“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分封制度的瓦解
C.宗法制度的解体 D.郡县制度的确立
3.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法家的“法治”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4.自汉魏以来, 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
的社会阶层—— “士族”。这一群体
A.是南北朝割据动荡的根源 B.对限制皇权有一定作用
C.利用九品中正制维护特权 D.改变了当时的中央官制
5.南朝思想家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形即神也,神即形也。”他认为,精神与形体不可分
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灭。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A.国家强盛政治清明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D.佛教文化盛行
6.隋朝在制度上多有创新,遍布乡间的义仓就是其中一项,这种应对自然灾害的社区互助
自救措施,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且对后世影响深远。义仓的设立 A.丰富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发展了社会保障制度
C.避免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D.克服了自然经济弊端
7.唐朝的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要通过吏部选官考试才能真正做官。吏部 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
优长。”这有利于
A.提高官员的综合素养 B.加强君主专制
C.遏制官吏的贪腐行为 D.强化思想控制
8.宋代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内有大大小小多家茶店,它们分布在热闹 的市井街巷中,店里有吹拉弹唱各种服务,是平民百姓们日常歇息、谈事的场所。这表明 当时
A.经济政策不断调整 B.坊市制度被打破
C.人们思想观念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9.图3可用于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图 3 唐宋时期科技发明传播示意图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A.主要通过陆路进行传播
C.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给国家对外贸易提供充足条件
D.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10.元朝“国家疆理之大,极天所覆,广袤数万里”,但“自畿甸而要荒,如腹心手足联合一
体”。这是因为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革 B.专制皇权得到发展
C.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国家军事力量强大
11.在唐代,朝廷已有来自日本、朝鲜、中亚即近东的人担任官职。从宋至明,近东血统和穆
斯林,以及他们的子孙在官府中的成就都特别突出。这主要是由于
A.中华文化强大的传播力 B.长期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
C.阿拉伯商人的推动促进 D.统治者重用少数民族首领
12. “明朝中后期,西方兴起所出现的新事物在中国也有类似表现”。这里的“新事物”主要
是指
A.开设工场 B.地域性商人群体
C.多种经营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
13.表1为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可见此时期
表1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66 2.08 780.73 3.75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22 3.73 756.21 2.03
A.土地兼并严重 B.农民生活贫困
C.人地矛盾突出 D.政治腐败加剧
14.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都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C.反对外来势力侵略 D.因脱离现实而无法实施
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
15.图4时政漫画《文明的胜利》描述了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画 面中的小龙手持双管火枪向巨龙发起挑战,巨龙的尾巴好似 中国人脑后的长辫子,身后是一艘战舰;头戴橄榄枝的西方人 背靠重机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图 4
16.1916年10月,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称“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
因缘”。可见其反对儒学是基于
A.反对专制的需要 B.发展教育的目的
C. 世界潮流的感召 D.反对改良的立场
17.图5所示的系列事件,恰当的主题是
(
民主)
捍
卫
共和
革
命
党
人
·约法、内阁
国民党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讨逆运动
|
护法运动1
图
5
袁世凯
专权
称帝
·
败亡
·
张勋复辟
段祺瑞专制
议会斗争
武装斗争
破坏
)
A.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北洋军阀混战割据
C. 专制与共和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18.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工人和先进知识分子纷纷举办“五一 ”纪念活
动。这些活动
A.促进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B.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了准备
C. 引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潮流 D. 是国人救亡图存愿望的体现
19.图6为近代中国军队的一次进军路线图。这一行动
A.以无产阶级为领导 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 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
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
20.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颁发给农
民土地使用证。据此分析,土地革命
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保障了国民革命胜利 D.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21.电影《八佰》讲述了全面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一支队伍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
昼夜誓死保家卫国的事迹。这场战役属于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2.抗战时期,访问陕甘宁边区的美国记者斯坦因指出,延安“参议会是由延安市的城市居
民和乡村居民选举出来的”,并且“绝对诚实、自由、平等”。延安参议会体现了党的
A. “三三制”原则减租减息政策 B. 减租减息政策
C.武装割据思想 D.工农联盟传统
23.1949年6月, 一支以老解放区干部为骨干,包括来自宁、沪等地的青年知识分子、青年职 工等人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成立,随后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到达 西南各地,开始接管和建设等相关工作。该举措
A.保证了革命的全面胜利 B.巩固了战争的胜利成果
C.准备了战略决战的条件 D.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4.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长期以来总有这样一个疑 问:“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 了 坍塌得太迅速了!”国民党迅速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内部派系斗争 B.腐败现象严重 C.军队士气低下 D.践踏人民利益 25.抗美援朝期间,我国一方面与国际社会保持沟通,阐述中国对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的立
场;另一方面集中精力争夺战场上的主动。这反映了我国
A.和平外交基本方针 B.“一边倒”外交政策
C.外交策略的灵活性 D.“求同存异”的主张
26. “把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原则、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肯定下来,巩固了中国人民革 命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意愿”。这评价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建党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7.图7中所列科学家的首要精神特质是 李四光 地质学家
A.胸怀祖国 服务人民 钱学森一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
B.无私奉献精益求精 邓稼先一核物理学家
C.艰苦朴素 严于律己 华罗庚一数学家
D.敢于创新 勇于牺牲 袁隆平一杂交水稻之父
图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杰出科学家
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
28.1981年,深圳蛇口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可谓“冲破思想禁
锢的第一声春雷”。这一口号体现出
A. 思想领域的争论激烈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29.2001年,我国东部地区有293座城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44.3%;中 部地区有247座城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37.3%;西部地区有122座
城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18.4%。这说明了我国城市化
A.进程曲折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水平不高 D.内容差异明显
30.表2是我国产业分布就业人员比重变化统计(单位:%)。表中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表 2
产业 1952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第一产业 83.5 50.00 36.70 28.10
第二产业 7.40 22.50 28.70 27.00
第三产业 9.10 27.50 34.60 44.90
A.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B.工业生产能力提高
C.第三产业成为支柱 D.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承秦制”
表 3
秦制 汉 制
律法 秦律严酷 汉高祖颁行《九章律》;汉文帝减轻刑罚,约 法省禁
思想 “焚书坑儒” 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中期开始“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中央官制 丞相为核心的官僚体制 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
地方管理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到汉武帝,解 决了王国问题,实现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 体 系
根据表3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承秦制”这一观点的认识。(12分)
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3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谈到:“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 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乃必欲爽手扯
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茸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
吴永口述,刘治襄笔录《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 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 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
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1904年8月31 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李鸿章和孙中山对清政府认识。(4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清政府的“支撑行为”。(6分)
(3)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批判清政府的目的。(4分)
33.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
——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 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 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 《邓小平文选》
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 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8分)
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2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 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A 2.B 3.B 4.C 5.D 6.B 7.A 8.D 9.D 10.C 11.B 12.A 13.C 14.D 15.C 16.A 17.C 18.B 19.C 20.D 21.A 22.A 23.B 24.D 25.C 26.B 27.A 28.C 29.B 30.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12 分)
“ 汉承秦制”基本符合史实,但不全面。 ( 1 分)
秦统一后,制定秦律管理人民,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实行“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汉以秦 律为蓝本制定完善了法律制度,沿用三公九卿制等中央官制,地方上以郡县制为主体,为维 护统治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6 分)
汉代在秦朝的制度基础上又有诸多调整和发展,改变了秦朝严刑峻法的做法,在中央 实行中外朝制度,在地方上由郡国并行制到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成熟,逐渐将儒家思想 发展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4 分)
总之,西汉初年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随着社会形势发展,汉政府的制度也有发展和变化。 ( 1 分)
( 说明:秦、汉制度不局限于表格内容,答出经济制度、选官制度、边疆制度等均可。)
32.(14 分)
(1) 李鸿章对清政府的政策失望,对政府的前途感到茫然。 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经彻 底腐朽,应建立新政权取代。 (4 分)
(2)19 世纪 60—90 年代地主阶级兴办洋务运动,主张“ 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同意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希望 通过学习西方的部分制度维持统治;《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 自 救”。(6 分)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号召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4 分)
33.(14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 (2 分)
表现:民主革命时期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 (4 分)
(2) 形成了邓小平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不断健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8 分,从理论、 经济、政治、外交等四个角度作答即可,每个角度综述或回答典型成就均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