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2-2023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2-2023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下。
1.(2分)《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七期国宝守护人黄磊介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商鞅方升……据方升底部的铭文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此器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量器”。从此文中,我们可以明了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思想
2.(2分)学者陈望衡在《唐朝:世界文化史上光辉的一章》写道“唐太宗用人不戴‘种族’眼镜,大量任用非汉人官员,甚至让他们担任重要的军事统帅。”材料反映了唐朝(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繁荣的社会经济 D.频繁的对外交往
3.(2分)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一些原来的买办、商人、官僚、地主开始向新式工业投资,甲午中日战争后亦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例如杨宗濂等1896年在江苏无锡开办勤纱厂,虽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苏州两府市场对该厂的需求。材料说明了晚清( )
A.洋务运动的展开 B.戊戌变法的推行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民族企业的发展
4.(2分)如图是林辉山在参加某次会议的代表证。据此可知该会议 ( )
A.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号召停止内战并一致抗日主张
5.(2分)1979年,蛇口还只是一个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的不毛之地。到1993年蛇口工业区的总资产从当初筹集到的6000万元增长到56亿元,工业区内建立起280家企业,工业区年总产值48亿元,工业区人口近5万人。蛇口工业区的发展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
6.(2分)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开发应用技术飞速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面对丰富的中亚新能源市场,中国新能源技术企业主动入局,已经在中亚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诸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材料说明中国( )
A.生态文明持续改善 B.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增强
C.法治体系日益完善 D.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7.(2分)在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上,1角到10元共7个面值的票面的正面共有14个民族的代表肖像。具体为:1角:高山族、满族;2角:布依族、朝鲜族;5角:苗族、壮族;1元:侗族、瑶族;2元:维吾尔族、彝族;5元:藏族、回族;10元:汉族、蒙古族。人民币上的这些设计反映了( )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区域自治 D.和平发展
8.(2分)港澳回归后,内地与香港、澳门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不断扩大和升级经贸合作,“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有序开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全面发展,澳门海域范围得以确定,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基建项目加速推进。材料表明国家旨在( )
A.加强海峡两岸友好往来 B.洗雪百年国耻
C.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D.推进祖国统一
9.(2分)某校举办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对台湾方针政策变化的资料,又搜集了如图四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B.海峡两岸贸易往来
C.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政治对话
10.(2分)2017年《解放军报》报道,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在阅兵仪式上,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防空反导、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军委主席的检阅。这次阅兵反映了( )
A.建国初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成绩
B.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成就
C.新中国成立后海空军建设的巨大飞跃
D.改革开放以来火箭军建设的重要进步
11.(2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可知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C.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
D.推进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2.(2分)如表是汉江中学八年级学生整理的中国外交大事年表,这反映出( )
时间 整理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1972年9月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C.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3.(2分)如图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示意图,据此可知科学技术( )

A.对增强中国国防实力作出了努力
B.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C.对解决世界性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14.(2分)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1.88%、116.03%,节前,综合美团住宿、景区、交通等旅游相关订单,武汉成为国内热度最高的十大目的地城市之一。材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C.通讯方式发生变迁 D.城市设施发展完善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2-1978年我国迎来了新一轮技术引进高潮。1973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建议在此后3-5年从发达国家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个方案通称“四三方案”,方案“旨在改善民生”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至1979年年底,我国与西方国家共谈成222个项目,主要的26个大项目建设总额为214亿人民币……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轻重工业并举,以大规模成套设备引进为主,既加强了中国的工业基础,也改善了民生,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吴晓波《超越追赶一中国创新之路》材料二:

材料三: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确认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确立了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能够发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的战略方针。随即,中共中央对“走出去”战略作了总体部署,鼓励和支持在国际竞争中有实力的中国优秀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国门,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行双向开发。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加入,标志着中国跨入21世纪后将进入一个全新开放阶段,较为显著的改变就是由以往单方面的自我开发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双向的相互开放。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动性明显增强。
——摘编自洪向华主编《辉煌中国》(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2-1978年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16.(10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三吴水利,不但重视水利之兴修,也极重视种子之选择。真宗时,因江淮两浙之地多旱灾,则水田难种,于是派使者去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宋室南迁后,江南地区更大力开发,以百万之众大兴水利,并且有大量北方难民,一起参与开发江南的土地……遂有“苏常熟,天下足”之谚语产生。
——根据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中国通史》
材料二:耕地减少、需求增大的矛盾将是威胁未来粮食安全的主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农业最终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通过推广袁隆平发明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15万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保持与前几年大体相当。此外,袁隆平还注意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一批年轻有为的农业科学家,为中国粮食安全储备了人才宝库。
——摘编自《袁隆平与粮食安全》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隆平对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17.(12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说:“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二是南北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要靠南北对话,我们主张南北对话。不过,单靠南北对话还不行,还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
——摘编自刘金田《邓小平在1984》
材料二:

材料三:

——摘编自人民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思维导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下。
1.【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具体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
【解答】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此器为标准,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材料中提到“统一了全国的量器”并未提到统一货币、统一思想、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具体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题干“唐太宗用人不戴‘种族’眼镜,大量任用非汉人官员。”可知,不分民族;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题干材料反映任用非汉人官员不能体现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对外交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3.【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是一场地主阶级兴起的自救运动。
B.戊戌变法兴起于1898年,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政治改良运动。
C.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排除C。
D.据材料“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商人、地主开始向新式工业投资。”及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代表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壮大人民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据题干代表证中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及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八一宣言”,一致抗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蛇口工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抗美援朝发生在1950﹣1953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蛇口工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
6.【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由材料“我国新能源开发应用技术飞速发展,水电、光伏发电等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可知,新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排除C项,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7.【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可知,人民币上有14个民族的代表肖像,这些设计反映了民族团结;1987年时我国统一需要解决的是香港,与少数民族无关;区域自治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材料主要体现了民族团结而不是和平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其作用。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港澳回归与繁荣稳定发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港澳回归后、澳门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不断扩大和升级经贸合作,国家要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加强海峡两岸友好往来与台湾地区有关;港澳回归,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强调的是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港澳回归与繁荣稳定发展等知识。
9.【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图片分别反映的是1979年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8年第一个台湾探亲返乡团抵达北京,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说明统一是历史的趋势;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属于政治交往;2008年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属于经济交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成就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在阅兵仪式上,陆上作战、特种作战、海上作战、综合保障、战略打击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军委主席的检阅,这次阅兵反映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B项正确,排除A项,不仅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海空军建设;题干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成就的相关史实。
11.【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A符合题意。
B.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排除B。
C.材料体现不出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排除C。
D.全方位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20世纪70年代我国之所以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这主要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与美国霸权地位衰落没有必然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关,排除C,无法反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20世纪70年代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等知识。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C符合题意,排除AB,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袁隆平的相关史实。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题干“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1.88%,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2022年同期有大幅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总量不断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故A符合题意,这是事实,湖北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的次数大幅增加的原因;题干反映的增幅与通讯方式的变迁无直接关系;城市设施发展完善,但这不是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原因。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1972-1978年我国迎来了新一轮技术引进高潮……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轻重工业并举,以大规模成套设备引进为主,既加强了中国的工业基础,也改善了民生,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可知,1972-1978年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是轻重工业并举,以大规模成套设备引进为主,其作用是既加强了中国的工业基础,也改善了民生,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是,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生产力空前解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使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改革开放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答案为:
(1)轻重工业并举,以大规模成套设备引进为主;既加强了中国的工业基础,也改善了民生,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生产力空前解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使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改革开放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史实。
16.【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袁隆平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当时三吴水利,不但重视水利之兴修,也极重视种子之选择。真宗时,因江淮两浙之地多旱灾,则水田难种,于是派使者去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宋室南迁后,江南地区更大力开发,以百万之众大兴水利,并且有大量北方难民,一起参与开发江南的土地”可知,中国古代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有统治者引导种植粮食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引进和推广新的粮食作物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对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是育成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注意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3)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粮食不断增长,其变化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故答案为:
(1)统治者引导种植粮食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引进和推广新的粮食作物等。
(2)育成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注意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3)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粮食不断增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袁隆平等相关史实。
17.【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取得等一系列外交成就以及认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就,结合这些外交史实以及历史意义,论述新中国外交成就巨大即可,如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到2019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故答案为:
观点:新中国外交成就巨大。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到2019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取得等一系列外交成就以及认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