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片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滁州市定远县张桥片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刷油漆防止铁栏杆生锈
B. 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
C. 灼烧闻气味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D. 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2. 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或碱即失去抗菌活性,但不受酸的影响。新鲜大蒜中并没有大蒜素,只含有蒜氨酸。蒜氨酸受撞击后,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转化为大蒜素。下列有关大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拍碎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好
C. 与醋一起食用抗菌效果变差 D. 储存时不可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3.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中,有错误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闻药品气味
C. 倾倒液体 D. 测氢气的体积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B. 表示个铁离子
C.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由 知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用含洗涤剂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发生了乳化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草木灰含 属于复合肥料
在自制净水器中加入明矾 明矾可以杀菌消毒
A. B. C. D.
6. 戊二醛化学式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戊二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 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7. 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B. 的数值为
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D. 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
8. 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A.检验溶液是否变质 B.探究氧气是燃烧发生的条件之一 C.比较、、的金属活动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操作
现象 产生红褐色沉淀 推注射器活塞后,水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和表面均有固体生成 两种溶液混合后,天平仍然平衡
结论 溶液已变质 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金属活动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9. 科学家在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水高约。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B. 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
C. 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D. 超离子水冰中的粒子不再运动
10. 将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甲、乙、丙、丁点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若要从丁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C. 时,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 时,物质的溶解度为
11. 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C.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D.区分硬水和软水
1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以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把食盐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重
C. 测定草木灰浸出液的时将试纸预先用水湿润
D. 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发生锈蚀且试管中液面上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 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可以提取,并得到溶液,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已知:
步骤Ⅱ中需加入过量的,其目的是 ______ 。
请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的热量,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的热量。
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都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依据图,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______ 。
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______ 写一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依据图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动能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中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小明同学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
若用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______ 填序号。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 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吴带着一包脱氧剂和一包食品干燥剂走进实验室,和小组同学一起开始了令人兴奋的探究之旅忽略实验过程中空气的影响。
【查阅资料】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
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
探究活动一:脱氧剂脱氧原理
【进行实验】
取适量脱氧剂于大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甲;
向滤渣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黄色溶液,溶液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得出结论】
脱氧剂脱氧的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写出加入足量盐酸得到黄色溶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黑色不溶物中含有 ______ 。
探究活动二:探究食品干燥剂是否变质
【进行实验】
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乙;
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乙中有。
【得出结论】
该干燥剂 ______ 选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
探究活动三:探究溶液混合后溶质的成分
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滤液和滤液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滤液,他们对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______
猜想三:、、
【进行实验】
小吴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______ 不正确
继续向步骤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根据步骤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______ 。
小昊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步骤进行了修改,并做了下面的实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猜想三正确的结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 为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硫酸铜溶液质量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滤液质量
请分析并计算: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______ 。
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会发生锈蚀,所以刷油漆隔绝也和水,防止铁栏杆生锈,故A正确;
B.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应该合理补充铁元素,不能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故B不正确;
C.羊毛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去除油污,作炉具清洁剂,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会发生锈蚀,进行分析。
B、根据不能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去除油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答案】
【解析】、蒜氨酸受撞击后,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转化为新物质大酸素,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B、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易挥发,遇热或碱立即失去抗菌活性,因此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差,说法错误;
C、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易挥发,遇热或碱立即失去抗菌活性,但不受酸的影响,因此与醋一起食用抗菌效果不会变差,说法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这种碱,而大蒜素遇碱立即失去抗菌活性,因此储存时不可用生石灰作干燥剂,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题干信息以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难度不大。
3.【答案】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缓慢地沿器壁注入到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示所示操作正确。
B、闻药品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是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测氢气体积,可以使用万用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进入,长管处连接量筒用于量取被排出水的体积,量取的水的体积即为氢气的体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装置测氢气的体积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原子团所带电荷与原子团整体化合价相同。氢元素为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故A正确;
B、铁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亚铁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所以 表示个亚铁离子,故B不正确;
C、钠离子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个电子形成,结构示意图为,故C不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一个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所以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D不正确。
故选:。
A、根据原子团所带电荷与原子团整体化合价相同进行分析。
B、根据铁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亚铁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进行分析。
C、根据钠离子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个电子形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一个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5.【答案】
【解析】、用含洗涤剂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除去,发生了乳化,故A说法正确;
B、通入空气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但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说法错误;
C、碳酸钾只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是钾肥,故C说法错误;
D、明矾的作用是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它本身是不具备杀菌消毒功能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C、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氧气不易溶于水,化肥的分类方法,净水的方法。
6.【答案】
【解析】、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戊二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戊二醛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戊二醛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写出方程式是:。
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乙、丙都是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的数值为,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故C说法错误。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写出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催化剂的特点分析有关的说法。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碳酸钠,加入氯化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故A错误;
B.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氧气会经导管进入到装有热水和白磷的烧杯中,并与白磷接触,白磷与氧气接触前不燃烧,与氧气接触后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故B正确;
C.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锌和铜两种金属,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说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银,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但该实验无法得出锌与铜的活动性,故C错误;
D.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行分析。
B、根据白磷与氧气接触前不燃烧,与氧气接触后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所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9.【答案】
【解析】、超离子水冰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超离子水冰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其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水高约,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不管物质在哪一种状态下,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题意,科学家在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水高约。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超离子水冰的成分、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时,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若要从丁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B错误;
C、时,的固体已经全部溶解,所以丙点对应的溶液中,不一定属于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时,乙点溶液质量为,水,溶质,所以时,物质的溶解度为,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
B、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丙、丁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时,乙点溶液质量为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图示的含义,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图中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酸的种类不同,不能用于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
【解析】、“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把食盐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重,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测定草木灰浸出液的时将试纸预先用水湿润,草木灰浸出液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实验,铁能与氧气、水充分检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发生锈蚀,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试管中液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燃烧的条件、铁锈蚀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充分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解析】根据分析知,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固体中有单质铜和锌,加入过量的是为了充分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步骤Ⅲ中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充分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
废旧电池铜帽含、,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题意可知,与稀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溶液是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根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通过过滤得到了溶液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固体再加入稀硫酸,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除去锌,得到铜。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有关性质知识,完成此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答案】不可再生 煤 石油 天然气 能量密度 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合理即可
【解析】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由图知,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
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燃烧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根据测算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因此氢内燃车具有优势。
、根据图可知,铝空电池能量密度最大,因此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符合题意;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化学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C、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秸秆大量提取,因此盛产甘蔗和玉米的农业大国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煤;石油;天然气;
能量密度;
;
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合理即可;
。
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
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数据来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铁架台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解析】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故答案为:铁架台;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干燥氧气使用的是浓硫酸,故答案为;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故答案为:;
若用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与浓硫酸不反应,且其密度比空气小。
与浓硫酸不反应,且其密度比空气小,符合题意;
与浓硫酸不反应,但其密度比空气大,不合题意;
与浓硫酸不反应,且其密度比空气小,符合题意;
与浓硫酸反应,不合题意;
与浓硫酸不反应,但其密度比空气大,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实验要求来分析;
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判断。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 碳粉 部分 、、 二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步骤中剩余的氯化钡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
【解析】铁粉与空气中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故滤渣甲中含碳粉和铁粉,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黑色不溶物是碳粉;
故答案为:;碳粉;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说明含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乙;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钙,则该干燥剂部分变质;故答案为:部分;
由以上分析可知,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故滤液中含碳酸钠和氯化钠;将干燥剂加入适量水溶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滤液中含氢氧化钙,混合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中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如果碳酸钠过量,则中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中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钠,故猜想二:、、;
故答案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钠,则猜想二不正确;故答案为:二;
步骤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如果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故根据步骤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步骤中剩余的氯化钡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三正确;故答案为:碳酸钠。
根据铁粉与空气中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时各反应物的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根据特征离子的检验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中含有钡离子进行分析;
根据特征离子的检验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
【解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则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根据硫酸铜沉淀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