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 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的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 唐朝时生产类雪似银的白瓷的是( )
A. 越窑 B. 邢窑 C. 汝窑 D. 定窑
3. 下列“五代十国”的政权中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的是( )
A. 前蜀 B. 后汉 C. 后蜀 D. 吴越
4. 为了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王安石采取“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是王安石变法哪一项措施( )
A. 募役法 B. 保甲法 C. 农田水利法 D. 方田均税法
5. 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 成吉思汗 B. 阿保机 C. 元昊 D. 阿骨打
6. 宋金议和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
A. 开封 B. 中都 C. 成都 D. 长安
7. 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 )
A. 小麦 B. 水稻 C. 玉米 D. 棉花
8. 西夏灭亡的时间是( )
A. 1225年 B. 1226年 C. 1227年 D. 1228年
9. 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 畏兀儿 B. 蒙古族 C. 回族 D. 女真族
10. 宋朝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是( )
A. 植树节 B. 春节 C. 劳动节 D. 国庆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5.0分)
11.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______ 。
(2)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______ 。
(3) 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______ 。
12.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 科举制正式确立于—— ______ 。
(2) 魏征生活在—— ______ 。
(3) 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______ 。
(4)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 ______ 。
13.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 记录玄奘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文献—— ______ 。
(2) 907年朱温建立的政权—— ______ 。
(3) 宋朝时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______ 。
(4)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______ 。
14.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机构名称。
(1) 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 ______ 。
(2)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 ______ 。
(3) 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 ______ 。
(4)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______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材料二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材料三公元 1004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宋辽议和,订立盟约。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将哪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 材料二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这次盟约史称什么?该盟约有何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从民族观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时期,在抗金战火中成长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很惧怕他们。郾城大战中,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这支军队将领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大败金军主力。他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
材料二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他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8年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被押解到大都关押了近四年,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统率的军队被称为什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的大臣是谁?
(2) 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请再写出一位抗元斗争的南宋大臣。
(3) 以上材料中的人物体现了哪些精神?
17. 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利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 材料二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控制军队”的办法分别是什么?之后的统治者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3) 材料三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 结合所学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18. 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未来新篇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诉说大运河千秋功绩】
(1) 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开凿的?它的中心是哪里?
【见证北宋繁荣之景】
(2)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3) 北宋兴起的哪一地区,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书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材料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4)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在哪一时期最后完成?
(5) 请你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9.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赏诗词之美】
(1) 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哪个朝代?该朝代中哪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鉴词曲之义】
(2)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北宋时期的女词人是谁?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谁?
【感创新之魅】
(3) 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写出两例)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哪一地区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 你认为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长期的分裂局面,故A正确;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的是隋朝,不是唐朝、宋朝、元朝,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的是隋朝。
2.【答案】B
【解析】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有“类雪”“类银”的称誉。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发展,知道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故十国政权中位于北方的是北汉,B符合题意;前蜀、后蜀和吴越都是南方政权,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十国政权中位于北方的是北汉。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解析】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方田均税法就是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故D符合题意;募役法就是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排除A;保甲法是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排除B;农田水利法就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王安石变法的时间、内容、结果和意义。
5.【答案】B
【解析】公元10世纪初,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故选:B。
本题考查契丹国的建立,知道公元10世纪初,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本题考查契丹国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规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金随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故选:B。
本题考查金迁都。宋金议和后金迁都中都。
本题以金迁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占城稻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为切入点,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故C符合题意;其余时间不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蒙古灭西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蒙古灭西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西夏灭亡的时间是1227年。
9.【答案】C
【解析】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准确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时回族的形成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故B符合题意;植树节是近代开始设立的,排除A;五一劳动节是国际节日,并非中国传统节日,排除C;国庆节源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并非宋朝时的传统节日,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宋朝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11.【答案】【小题1】武则天
【小题2】鉴真
【小题3】铁木真(成吉思汗)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2)结合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历经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
(3)结合所学可知,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答案为:
(1)武则天。
(2)鉴真。
(3)铁木真(成吉思汗)。
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内容,鉴真的相关内容,成吉思汗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武则天的相关内容,识记鉴真的相关内容,识记成吉思汗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小题1】隋朝
【小题2】唐朝
【小题3】宋朝
【小题4】元朝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虚心纳谏。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
(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素有“瓷器之国”之称,宋朝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4)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答案为:
(1)隋朝。
(2)唐朝。
(3)宋朝。
(4)元朝。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唐太宗用人、宋朝的瓷器发展、元朝宣政院的设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唐太宗用人、宋朝的瓷器发展、元朝宣政院的设置等知识。
13.【答案】【小题1】《大唐西域记》
【小题2】后梁
【小题3】瓦子
【小题4】《资治通鉴》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3)据所学知识可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故答案为:
(1)《大唐西域记》。
(2)后梁。
(3)瓦子。
(4)《资治通鉴》。
本题主要考查《大唐西域记》、后梁的建立、瓦子、《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唐西域记》、后梁的建立、瓦子、《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
14.【答案】【小题1】通判
【小题2】市舶司
【小题3】御史台
【小题4】澎湖巡检司
【解析】(1)宋太祖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2)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元朝建立以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故答案为:
(1)通判。
(2)市舶司。
(3)御史台。
(4)澎湖巡检司。
本题考查北宋的政治、市舶司、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澎湖巡检司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的政治、市舶司、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澎湖巡检司等相关史实。
15.【答案】【小题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
【小题2】①辽。②金。
【小题3】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小题4】中华民族发展呈现多元一体趋势,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交往的史实、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澶渊之盟以及影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交往的史实、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澶渊之盟以及影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等知识。
16.【答案】【小题1】岳飞;岳家军;秦桧。
【小题2】文天祥;陆秀夫。
【小题3】反抗精神,斗争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抗元斗争的南宋大臣、文天祥抗元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岳飞、文天祥的活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文天祥的活动的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三省六部制。
【小题2】宋太祖;分化事权和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转运使。
【小题3】行省制度;枢密院;澎湖巡检司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或宣政院)。
【小题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等。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宋朝建立的史实,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开创行省制的史实,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的史实,宣政院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唐朝的政治制度,识记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识记宋朝建立的史实,识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元朝开创行省制的史实,识记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的史实,识记宣政院的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小题1】隋炀帝。洛阳。
【小题2】交子。
【小题3】景德镇。
【小题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小题5】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率先发展高科技;加强对外经济交流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交子的出现、北宋景德镇的兴起、经济重心南移、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交子的出现、北宋景德镇的兴起、经济重心南移、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等知识。
19.【答案】【小题1】唐朝;白居易。
【小题2】李清照;关汉卿。
【小题3】曲辕犁、筒车;海南岛。
【小题4】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新,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诗与代表人物、宋词与代表人物、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诗与代表人物、宋词与代表人物、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