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在毛泽东参加过的党代会中,中共八大可以称得上是他最为高兴的一次大会。回顾历史,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决策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一五计划”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土地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3.“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来。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梢。”此诗是1976年“四五运动”中北京群众为了追悼周恩来时所作,为后来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基础,诗中的“豺狼”指的是( )
A.帝国主义势力 B.红卫兵
C.林彪反革命集团 D.江青反革命集团
4.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
①开展“大跃进”
②大庆油田建成
③修建了兰新、包兰等铁路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内乱。期间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彭德怀 D.周恩来
6.“铁人”不是一个虚构的典型形象,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是大庆油田建设过程中涌现 出来的劳动模范,是一个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代表。被誉为“铁人” 的是
A.雷锋 B.焦裕禄 C.黄继光 D.王进喜
7.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要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会议
A.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8.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刘少奇 D.贺龙
9.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画于1958年的两幅壁画反映了我国( )
A.强烈的强国富国愿望 B.农业生产力高速发展
C.农业生产科技成果丰硕 D.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10.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会激励我们克服困难永远前行,下列关于英雄人物与所处历史时期搭配错误的是
A.抗日战争时期——佟麟阁、左权 B.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赵登禹
C.抗美援朝时期——黄继光、邱少云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雷锋
11.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A.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C.说明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十分严重 D.贯彻了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上工,最常见的景象是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问题是
A.合作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材料二: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到1958年10月底,有74万个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不仅把原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随意无偿调拨和分配,同时把农民的房屋、农具等都收归集体所有。
材料三: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生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场景发生在哪一经济计划发展时期?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哪一运动?和它同时开展的运动还有什么?
(3)材料三中“动乱的年代”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个年代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谁?
14.制作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共同完成这幅思维导图。
(1)请你写出A、B、E分别代表的内容。
(2)1958年出现的C和D,带来了什么后果?
(3)谈一谈E带给我们哪些经验教训?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阅读下列史事和历史结论,完成要求。
材料一: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述既是从总结我国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中提出来的,又是在吸取苏联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摘编自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从实际出发,提出办事情,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态度。
——人民日报1961年2月2日,发表社论
材料四:1967年2月,在会议中谈到造反派时,谭震林说:“这些家伙就是要把老干部通通打倒,”说完,他站起来就要走,陈毅说:“不要走,要跟他们斗争!”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至1993)》
材料五: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摘编自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六: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七:1958年夏收时期,湖北省麻溪河乡的粮食亩产量36900斤。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整理
材料八: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该会7118人参加。大会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1月30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作了自我批评,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结合所学及上述历史史事和历史结论,请找出一例是历史结论的材料。对符合要求的史事材料按照提示进行归类,将材料序号写一例在相应的提示后面。
一例历史结论的材料:________
探索起步:________
冒进失误:________
调整恢复:________
社会浩劫:________
(2)根据材料及所学,谈谈从此阶段的历史中得到了哪些关于社会发展的历史智慧?(主要答案提示:国情、规律、关系、领导、反思)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取得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C项正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1950年,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在经济冒进政策影响下发生的左倾错误,B项正确;“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土地改革巩固了政权,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梢”的含义是指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对四人帮的痛恨,这件事是四五晕车,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6年4月5日发生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否定文革的全国性的群众性非暴力反抗抗议运动,因此这首诗里面的“豺狼”指的是“江青反革命集团”组织,D项正确;题干“豺狼”不是指帝国主义势力、红卫兵,排除AB项;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大庆油田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在此期间修建了兰新、包兰等铁路,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大跃进不属于成就;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5.A
【解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A项正确;文革期间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刘少奇,不是邓小平和彭德怀,排除B项、C项;文革期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铁人”、石油战线工人阶级的代表,D符合题意;雷锋——“解放军好战士”,A不符合题意;焦裕禄——“党的好干部”,B不符合题意;黄继光——抗美援朝战场“最可爱的人”,C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7.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项正确;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其中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C正确;朱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A错误;彭德怀和贺龙都在文革时期受到了迫害,不符合“最大冤案”要求,BD错误。综上故选C。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画于1958年的两幅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党中央错误的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严重失误,图片是大跃进“浮夸风”的体现,反映了我国强烈的强国富国愿望,A项正确;大跃进“浮夸风”的体现,不能反映“农业生产力高速发展”“农业生产科技成果丰硕”,排除BC项;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存瑞是在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隆化战斗中牺牲的,赵登禹于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故B符合题意;1937年7月28日,佟麟阁牺牲于1937年7月28日的南苑对日作战中,左权牺牲于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的大“扫荡”中,故A不符合题意;黄继光、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英雄,故C不符合题意;焦裕禄、雷锋是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B。
11.D
【解析】
【详解】
1960年底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调整重工业、轻工业及农业的投入比重,D项正确;60年代国家处在经济困难时期,1962-1965 年才经济逐步得到恢复,排除A项;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排除B项;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解析】
【详解】
材料内容“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反映出农民拖拖拉拉不愿到田地里进行劳动的现实,说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选项B符合题意;合作化运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大跃进运动主要表现在工业上,排除C;走集体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排除D。故选B。
13.(1)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
(2)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
(3)“文化大革命”;刘少奇。
【解析】
(1)
根据材料“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场景发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オ。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化。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根据材料“1958年10月底”“人民公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它同时开展的运动还有“大跃进”。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3)
根据材料“造反派”“闹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动乱的年代”指的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我国发生了历时十年多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思想上,文化大革命混淆了是非,使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四处泛滥,在一系列理论、政策上造成严重的混乱。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地混淆了敌我界限,严重地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4.(1)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E:文化大革命
(2)造成我国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反对个人崇拜。
【解析】
(1)
根据思维导图“1953-195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根据“1953-195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所以E是文化大革命。
(2)
根据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是大跃进,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为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我国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3)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反对个人崇拜。
15.(1) 材料三或材料六 材料二或材料五 材料一或材料七 材料八 材料四
(2)主要答案:经济发展要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意答对三项)。次要答案:坚持真理;加强反思,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等。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材料三“从实际出发,提出办事情,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态度”或材料六“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这些是对这一时期结论。
材料二或材料五,1956年的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探索起步。
材料一或材料七,“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农村实行人民公社,“1958年夏收时期,湖北省麻溪河乡的粮食亩产量36900斤。”是大跃进表现。这是探索失误。
材料八,“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大会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整。
材料四,1967年2月,在会议中谈到造反派时,谭震林说:“这些家伙就是要把老干部通通打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是社会发展浩劫。
(2)
分析材料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就和失误,从中可以总结经验,有经济发展要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真理;加强反思,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