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第九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B2.C3.D4.D5.D6.D7.C8.C9.D10.C11.C12.C
13.ABD14.AC15.BD16.BD
17.(1) 初级卵母细胞 极体
(2) DNA复制 BC DE
(3)aaBB
(4) 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级 aB、aB、b
(5)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ab或aB
18.(1) 多于 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
(2) β链 相同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自然群体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些个体中产生了抗锈病基因,在锈病菌产生锈病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锈病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锈病基因频率增大,抗锈病个体数逐渐增多
19.(1) 模块1和模块2 基质 五碳化合物/C5)
(2) 减少 ADP、Pi和NADP+ 降低
(3) 高于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
(4)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
20.(1) 转录 DNA的一条链
(2) 翻译 核糖体 mRNA、tRNA、核糖体(rRNA) 不完全相同
(3)④①
(4)ACD
(5) 使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 2 部分噬菌体未侵染进入细菌 增高
21.(1) 近圆形 若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F1的叶片形状与性别相关联(或F1雌株为近圆形叶,雄株为倒卵形叶)
(2) X染色体 b基因 aaxBXB和AAXbY aaXbY
(3) 答案一:倒卵形答案二:长倒卵形 答案一:若子代出现长倒卵形叶雄株(或若子代雌株均表现为倒卵形叶,雄株的倒卵形叶:长倒卵形叶=1:1),则该倒卵形叶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子代不出现长倒卵形叶雄株(或子代雌雄株均表现为倒卵形叶),则该倒卵形叶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
答案二: 若子代出现长倒卵形叶雄株(或若子代雌、雄株的倒卵形叶:长倒卵形叶=1:1),则该倒卵形叶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子代不出现长倒卵形叶雄株(或子代雌雄株均表现为倒卵形叶),则该倒卵形叶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丰城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5章——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动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过程的示意图,①~③代表场所,甲~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分别表示【H】、丙酮酸和乳酸
B.甲物质转化成CO2和乙物质,还需要H2O的参与及相关酶的催化
C.场所①、②、③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时,①②③处的反应均伴随着大量ATP的产生
2.某动物的耳型有圆耳和长耳两种类型,受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圆耳对长耳为显性。由于受雌性激素的影响,在雌性个体中基因型为AA、Aa、aa都表现圆耳。已知该动物一窝能产生很多后代,且雌雄比例相等,成活率相同。现有一对均表现圆耳个体交配,后代圆耳和长耳之比不可能出现( )
A.全表现圆耳 B.7∶1 C.4∶1 D.3∶1
3.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刚毛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刚毛与截毛的比为3∶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确定果蝇的截毛对刚毛为显性
B.亲本中,雌、雄刚毛果蝇均为杂合体
C.若子代截毛果蝇全为雄蝇,则控制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D.若子代截毛果蝇全为雌蝇,则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4.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个基因的结构示意图。此基因是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全部碱基对可形成2400个氢键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2
C.该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D.该基因复制3次,则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200个
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DNA酶将S型菌DNA水解会导致R型菌不发生转化
B.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该实验中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6.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福平和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⑤过程来抑制新冠病毒繁殖
B.完成图中②④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相同
C.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①④两个生理过程
D.图中③⑤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生成
7.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和⑤⑥过程在人体所有的细胞中均能发生
B.基因1和基因2不可能出现在同一细胞中
C.⑤⑥⑦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D.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⑤⑥过程不能完成
8.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C.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导致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D.蜜蜂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化
9.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该类抗生素在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铜绿假单胞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6 6.11 10.9 25.5
A.表中数据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个体的耐药能力持续增强
B.已经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C.住院期间,患者与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协同进化
D.适时更换抗生素类型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至关重要
10.RNA干扰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Dicer酶切割成较小的片段(SiRNA),SiRNA片段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RISC复合体,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在细胞中不仅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
B.RISC的高效特异性与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C.RNA干扰影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进而使得相应基因的表达受阻
D.将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不能引起RNA干扰现象
11.图 1 为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 DNA 的数量关系,图 2 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该动物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部分染色体状态)。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 1 中体现的细胞分裂时期为 a→b→c
B.图 1 中 a 时期细胞中含有 4 条 X 染色体
C.图 2 时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D.图 2 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后最终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
12.蚕豆病(进食蚕豆后会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比例约为9∶1。如图表示某家族蚕豆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蚕豆病患者进食蚕豆后出现溶血性贫血,说明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3号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不能通过构建胎儿的染色体组型来判断胎儿是否患蚕豆病
D.7号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需进行遗传咨询
二、不定向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在生活中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药物或者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最近研究也表明细菌耐药性的扩散也不完全是被动的,耐药菌能够通过一些生理作用把易感细菌转化为抗药性细菌。下图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药性的细菌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
B.由此可以推测适时更换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以减缓更强抗药性细菌的产生
C.图中a、c过程是人为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属人工选择过程
D.抗药性细菌接触并使易感细菌发生抗药性转化的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14.染色体断裂重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两个断裂端,这些断裂端可按下列三种方式发展:①保持原状,不愈合,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丢失;②同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两个断裂端重接,恢复为原来的染色体;③某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产生新的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式①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方式②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方式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D.断裂重接的染色体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15.DNA复制时子链从5′端到3′端延伸,合成的两条链分别称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作用的部位是氢键,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
B.DNA聚合酶沿母链的3′端到5′端移动,前导链由右向左合成,后随链由左向右合成
C.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将两条链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可以减少复制所需时间
D.引物在前导链的合成过程中引发一次,之后可连续合成,而后随链需多个引物参与
16.下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要的酶均存在于线粒体内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
C.过程②和④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①的进行不一定需要叶绿体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图1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①连续分裂了两次的过程,图2表示该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不考虑基因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造成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图1中细胞⑨处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
(3)若细胞⑥的基因型为Ab;那么细胞④的基因型最可能为____________。
(4)若细胞⑨的基因型为AAb,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细胞⑥⑦⑧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5)若细胞⑥和⑦的基因型分别为AB和Ab,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细胞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18.某二倍体植物的抗锈病(D)、易感锈病(d)为一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对植株甲进行诱变处理后,获得图1所示的植株乙,同时发现植株乙种子中的蛋白质X的含量很低(新性状X)。进一步研究发现,新性状X的出现与紧密相邻的B4基因和B5基因有关。进行测序发现,B4基因的终止子缺失,剩余序列与B5基因的终止子直接相连,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植株甲产生含D基因的雄配子__________(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含d基因的雌配子。植株乙的培育过程中,D基因、B4基因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2)经基因检测发现,图2中的B4基因、B5基因中的核酸序列有很高的相似度。B4基因转录时,由于其终止子缺失,RNA聚合酶能通读整个B5基因序列,导致形成了一条含有局部双螺旋的mRNA。
①正常B4基因转录时,以__________(填“α链”或“β链”)为模板链,正常B4基因和正常B5基因分别转录出的mRNA中大部分碱基序列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互补”)。
②在新性状X的产生过程中,B4基因转录形成的新的mRNA能够回折形成局部双螺旋,说明回折部分的碱基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状态下,该植物被锈病菌感染的几率很大。请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自然生长的种群中,抗锈病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1年9月24日,《科学》刊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模块3模拟了在叶绿体________中进行的反应,其中甲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供给不足而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工光合作用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其能够持续进行糖类合成,不会因干旱条件下____________,导致CO2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光合速率下降。
20.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所示过程表示___________,模板为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过程表示___________,发生场所在__________,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3)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
A.传递遗传信息 B.作为遗传物质 C.转运氨基酸 D.构成核糖体
(5)科学家在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时,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搅拌时间应至少大于______min,否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说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但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仍达到3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的意义是作为对照,如果明显低于100%,则上清液放射性物质32P的含量会___________。
21.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叶片形状有近圆形、倒卵形和长倒卵形,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控制近圆形、倒卵形,B、b中某个基因能影响倒卵形叶片的长短。利用倒卵形叶雌性与近圆形叶雄性植株作亲本进行下图所示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倒卵形与近圆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根据P及F1的性状表现,可以排除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的可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其中使倒卵形叶片变长的基因是________。亲代雄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F2中长倒卵形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现有倒卵形叶雌株,欲鉴定其基因型,选择F2中________叶的雄性植株与之杂交比较简便,写出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