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随堂练习
七年历史(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赞颂隋朝大运河的诗句,大运河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秦宣太后
C.肖太后
D.冯太后
3.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4.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主持修建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一级国宝的高僧是
A.空海
B.鉴真
C.玄奘
D.阿仲麻侣
5.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之为“岳家军”,他是
A.卫青
B.霍去病
C.岳飞
D.文天祥
6.银川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西夏
B.辽
C.吐蕃
D.金
7.宋朝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词
B.散文
C.诗歌
D.戏曲
8.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地理位置重要
D.交通十分发达
9.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城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10.有人说:“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这种说法的法律依据是
A.《尼布楚条约》
B.《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C.《大唐西域记》
D.《马可·波罗行纪》
11.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
A.李时珍
B.宋应星
C.李白
D.徐光启
12.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3.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个地方官员,有事到都城参见朱元璋,应去
A.南京
B.北平
C.西安
D.洛阳
14.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朝乾隆末年时,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A.水稻、向日葵
B.玉米、甘薯
C.马铃薯、粟
D.花生、水稻
15.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A.重视文献整理
B.科举制度完善
C.君主专制加强
D.重文轻武政策
16.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17.伴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哪一地区的居住权?
A.台湾
C.香港
B.澳门
D.福建
18.某中学历史老师要求学生查找一本记款“王麻子剪刀”的中华老字号的手工业方面的古书,给出两个提示,这是一部科技巨著,这是一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书名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19.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被誉为“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它是
A.大运河
B.布达拉宫
C.紫禁城
D.长城
20.李自成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在绝望中自缢的明朝皇帝是
D.明成祖C.崇祯帝
A.明神宗
B.明熹宗
C.崇祯帝
D.康熙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鳌拜
21.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22.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3.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
A.等贵贱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均田免赋
D.有田同耕
24.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
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 B.政治清明
C.百姓富裕 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5.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在位48年却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神宗
C.明武宗
D.明熹宗
2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关于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五世达赖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7.清入关以来,西藏一直是个不稳定的因素,隔三差五就起纷争、叛乱以及分裂事件。乾隆时期,国力强盛,为了西藏的安定,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的实质是
A.维护西藏宗教领袖的权威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D.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8.1771年,乾隆皇帝派大臣专程至新疆伊犁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并妥善安置,使他们很快安下心来重建家园。这反映出清朝政府
A.加强东南海防
B.反抗外来侵略
C.巩固西北边疆
D.促进中外交往
29.梁启超称清朝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清朝统治全国后,推崇的思想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30.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始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请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
3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对外交往史上的大事,充分彰显了明朝国力的雄厚,同时也是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2分)沿途经过了哪些大洋?(2分)
(3)当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阴雨大雾,船队都没有迷失方向,七次往返于中国与西洋之间。有可能是哪项技术及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支持?(1分)
(4)郑和的远航有何意义?(2分)我们应该学习郑和怎样的优良品质?(1分)
32.明朝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如右图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明朝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立的?(1分)为何而设?(1分)其主要职责是什么?(最少写出两点,2分)
(2)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1分)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职官志》
(3)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六部”指的是哪六部?(2分)向谁负责?(1分)
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朱元璋传》
(4)根据材料三,分析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33.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请阅读以下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这座城市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它以“万岁山”为全城的中心点,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紫禁城的主要宫殿和午门、承天门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1)材料一所说的这座城市是哪座城市?(1分)
材料二: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2)材料二诗中提到的长城在明朝时,东西到达哪里?(2分)
(3)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明朝时期的科学巨著。(2分)
(4)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请根据提示填空。(3分)
①降妖除魔本领强,蔑视统治勇反抗。对应作品的作者是()
②民间生活多艰难,逼上梁山当好汉。对应的作品是()
③军事斗争乱纷纷,人物形象栩如真。对应作品的作者是()
(5)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其中戏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明朝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是谁?(1分)他的代表作是什么?(1分)
34.历史反复证明,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统一才能实现民族振兴。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1)材料一歌谣中的“倭倭”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人?(1分)“戚爷”是指谁?(1分)我们学过的他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方面的主要功绩是什么?(1分)
材料二:“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2)材料二挽联中的“一代英雄”指谁?(1分)“千秋功业”指什么功业?(1分)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1分)为“剪除”其危害,清朝哪位统治者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
材料四:清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蒙旗等。
-一樊树志《国史纲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理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2分)七年历史随堂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5 DAABC 6-10 AABBA 11-15 ACABC 16-20 DBCCC 21-25 BCBDB 26-30 DDCCD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0分,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10分。)
31.(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2分)
(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太平洋和印度洋(2分)
(3)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指南针。(答出一点即可,1分)
(4)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2分);不怕困难,坚韧不拔、树立远大志向、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32.(1)明太祖(或朱元璋)(1分);原因:监视官民。(1分);主要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最少写出两点,2分)
(2)东厂(1分)
(3)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1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全部答出给2分,多于3个给1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1分)
(4)皇权不断强化。(1分)
33.(1)北京城(1分)
(2)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2分)
(3)医学:《本草纲目》(1分);工农业生产:《天工开物》或《农政全书》(1分)
(4)①吴承恩②《水浒传》③罗贯中(3分)
(5)汤显祖(1分);《牡丹亭》(1分)
34.(1)日本人(1分);戚继光(1分);抗击倭寇(抗倭)(1分)
(2)郑成功(1分);(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分)
(3)俄或俄国(1分);康熙(1分);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1分)
(4)驻藏大臣;伊犁将军(2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