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试卷类型:A
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 据此可知,当时
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兼具政务机构职能
2. 中国古代官府对手工业工匠人户编订特别户籍制度,称之为匠籍制度,世代相袭,很多工匠因不堪忍受沉重剥削,常以逃亡、怠工等方式进行反抗。明朝时期,政府不得不制定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 明朝匠籍制度的改革
A.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源于新式生产方式的推动 D.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
3.明代,政府敕修永宁寺(今黑龙江地区)。 永宁寺建成后,当地各族表示“世世臣服"。 黑龙江下游的卫所通过“海西东水陆城站”的连接“以时朝贡”,女真卫所的朝贡使络绎不绝于途。据此推知,明代
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B.边疆地区祸患的根除
C.对外朝贡贸易得到发展 D.经略边疆方式多样化
4. 针对客民大规模地进入太湖上游山乡的状况,乾降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制定了十五条规章,要求客籍与土著混编。对于山区丘陵地区搭棚谋生的棚民,按户编册,均归就近保甲管束。由此可知,清政府
A.鼓励高产作物的引种 B.重视基层社会的治理
C. 注重山区环境的保护 D.简化政府地方的建制
5.有学者在论述“中国建筑之特征”时写道:"坛社宗庙、城阙朝市,虽尊为宗法、仪礼、制度之依归,而宫馆 、台谢、第宅、园林,则抑为君王骄奢 、臣民侈僭之征兆。古史记载或不美其事,或不详其实。” 以下为该学者总结的特征,与材料对应的是
A.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B.建筑活动受道德及等级观念制约
C.建筑所需材料多就地取材 D.建筑技术重视师徒传授而不重视经验总结
6. 表l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进口税率变化表。从中可知,当时的中国
表1
A .关税自主运动取得重大进展 B.对外贸易出现新的高潮
C. 遏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经济结构日益合理均衡
7. 1943年,淮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
A.移植了西方的议会民主
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D.集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8.图1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9.有学者指出,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基础之上的主权国家。表2是该学者提出的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形式与典型国家,其中对应不正确的
表2
10.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是已知最早的衣业遗址之一。上世纪70年代当局堵截幼发拉底河水兴建水坝,湖水干涸后才被发现 。这个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B.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
C.农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
11.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 B.平民至上的立宪思想
C.限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12. 20世纪以来,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掀”,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左右总统的政策"。这反映美国
A.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
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
C.文官集团削弱了总统权力
D.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13.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爱尔兰,需要早起上半的人,会雇佣“敲窗人”来叫醒自己(如图2) ,每周只需付大概6便士。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在早上拿着长竹竿、软锤等工具敲打客户的窗户。这反映出
A.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纪律
B.钟表发明增强了时间观念
C.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D.工作时间过长使矛盾激化
图 2
14. 19 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和向银行贷款,将大献资金用于铁路建设;此外还将普鲁士银行改为帝国银行,并开设了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这些举措
A.表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 B.是对垄断组织的扶植
C.体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D.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15.据统计,1950—1970年,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私人拥有的美元从84亿美元增加到430亿美元,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则从 243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这一变化
A.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B.加速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C.推动了西欧经济迅速崛起 D.导致了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4分)我国自古便有着“文书御天下”的传统,随着朝代的发展,文书已经具有了多样化的形式载体和较为明显的政治性表达特性,为其广泛参与国家行政管理事务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文书政治”
材料一 魏晋以后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文书机构。到了唐代,文书的撰制工作由草拟、审核、转发执行三个独立机构共同完成。皇帝的诏书,要经过最高议事机构“政事堂”开会议决,经皇帝划“敕”,再加盖政事堂的印章,方可生效。从唐太宗开始,专门选拔一批名儒学士,充当皇帝新的文书人员,他们直接受皇帝的管辖,有时就取代了中书、门下的职能。明清时期,皇帝私人的办公厅成为最高命令的撰制、发出、收受机构。
——摘编自何庄《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二
图3 清代的官方文书
先秦时期尚无明确的文种(文书种类)名称,秦汉以后,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文种是“谱牒”而非诏令。唐代正式公文达到了15种,更加规范,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出现了特殊的“堂贴”。宋代公文文种全方位增多,地方官府间及中央与地方间文书往来远胜前朝。元朝皇帝专用文种诏令分为蒙诏和汉诏,以蒙诏为主体。明清新增了口谕、手谕、廷寄等文种,可以绕开文官政府直接下达,臣子上奏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奏折”,可直达御前。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文书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14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现代外交简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000-1500年,威尼斯开拓了沿商旅之路至黑海港口之间的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以及通过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进行的对印度和其他亚洲商品的贸易。在相当重要的程度上,威尼斯的海上扩张依赖于它造船技术上的进步、航海上罗盘的使用及其他方面的改进,也取决于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如银行、会计、外汇和信用市场的发展,公共财产清偿制度的创立,以及有效的外交服务制度的创立。威尼斯开创了手稿收藏图书馆和书籍出版。它的玻璃工业使它成为第一个可以大规模制造眼镜的国家。它将希腊著作介绍给西方,帕多瓦大学是当时欧洲的主要学习中心,而伽利略则是其中杰出的教授之一。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威尼斯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关系的认识。(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的逆城市化行动
英国伦敦城市群是世界上地城面积最小、城市密度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其中包括世界纺织工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的18.4%,人口3665万,占总人口的62.7%,英国大约80%左右的经济总量集中于此。
英伦城市群
图5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到上世纪7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随后,英国政府的行动很快得到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的响应,高校、博物馆等公共事业单位紧随政府之后开始了迁移。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设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 E.ON 的英国总部设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设在朴次茅斯小城。2011年英国国家广播公司( BBC )将其5个部门从伦敦大都会区以及曼彻斯特北方总部搬迁至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码头,建立了新的总部基地“媒体城市”( MediaCity )。此举带动100多家公司落户当地,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
——许燕红《大国首都圈防"膨胀":伦敦逆城市化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逆城市化行动的理解。(14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D 2.A 3.D 4.B 5.B 6.A 7.C 8.D 9.C 10.C 11.C 12.D 13.A 14.D 15.B
二、非选择题(共4 小题,共55 分)
16.(14 分)
特点:文书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重要体现;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文书机构控制权逐渐掌握在皇帝手中;文书制度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文书机构始终服务于皇权专制需要,数量繁多,分工细致明确;文种体系日益庞大,种类增多,不同朝代出现了符合自身政治特点的文种;文书出现以私代公趋势。(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规范了各部门的行 政,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控制,防止结党营私;传递了政府决策,规范了百姓行为;维护了阶级社会的尊卑关系和等级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文书种类过于繁琐、混乱,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8分。每点2分,答出4 点即可)
17.(14 分)
中国近现代外交简史
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被打开,洋务外交随之兴起。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外事机构——总理衙门,中外首次互设使馆互派使节,利用列强的矛盾以夷制夷,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就。洋务外交标志着中国古代传统外交开始走向终结。(3分)中华民国成立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中国进入国务外交时代。民国政府收回台湾、收回租界、废除不平等条约、基本实现关税自主。但也有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外蒙被苏联强行划走等外交的失败。(3 分)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针,为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20世纪50年代末至60 年代初,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3分)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
从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始终受到国家 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的影响,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
18.(13分)
(1)条件:处于地中海商业要道,对外贸易发达;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金融 制度完善。(3分)
影响:使威尼斯成为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中心;促进了威尼斯商品经济繁荣;使意大利 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4分)
(2)认识:
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纷纷沦为列强的殖民和半殖民地,欧 洲与外界的经济联系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商业资本获得了无比广阔的 活动场所。(2分)与此同时,欧洲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品销售的市场空前扩大,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数量急剧增多,商品和物种在在欧洲、亚洲、非洲、美 洲之间交换,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分)
世界市场的扩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商业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二者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形成了紧密的关系。(2分)
19.(14分)
理解:伦敦城市群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近代化城市化,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 严重,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分)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却日益提高。(2分)在这种情况下,得益于现代交通的发展,通信的现代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们纷纷迁往城 市以外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乡村。(2分)
英国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新潮流。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 逆城市化趋势越强。(2分)逆城市化行动可缓解城市中环境污染,人口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2分)利用“逆城市化”趋势发展小城镇和乡村,能够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和消费能力,推动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能够促进生产结构和产业分布更趋合理,促使城乡同 发展、共繁荣。(2分)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空间布局。(2分)
(其他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