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模拟试题(一)

2023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模拟试题(一)

2023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模拟试题(一)
(满分:70分 时间:5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④赔款2100万银元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一洋务运动
3.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C.结果取得了重大胜利 D.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
4.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②西安事变
③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5.“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 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促使“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B.启蒙运动的影响
C.新航路的开辟 D.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6.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下表格对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历史要素 共同特征
①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过程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国王
③结果 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④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④
7.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英国的宪章运动 B.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8.科学与文化的繁荣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下列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中,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①牛顿一万有引力定律 ②达尔文-《物种起源》
③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 ④贝多芬-《欧也妮·葛朗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① D.②③
9.某节历史课上提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0.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C.德国都是祸首之一
D.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11.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是
A.凯末尔 B.甘地 C.卡德纳斯 D.扎格鲁尔
12.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提供就业机会 B.调节产销矛盾 C.维护生态平衡 D.保障工人权益
13.某文件宣称:“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该文件最终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
A.轴心国集团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欧洲共同体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4.“这是一个当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和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该“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5.(8分)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展开“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1分)请简要评价这一“新秩序”。(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1分)
(3)写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3分)
【当前的格局】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1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没有打仗,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宫廷政变的方式赶走老国王,拥立新国王,就是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玛丽……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光荣革命”发生的国家。(1分)回答“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材料二 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上,华盛顿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由杰斐逊起草的这一宣言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三 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的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3)材料三中宣言的名称是什么?(1分)由拿破仑·波拿巴主持制定的民法典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四 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韦尔斯《世界史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四年斗争”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林肯政府颁布的哪一文献废除了材料四中的“奴隶制”?(1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12分)
17.(12分)九年级(1)班王同学在学习完世界近现代史后对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归纳总结,绘制了以下年代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说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及主要发明。(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请列举欧美工业化国家社会巨变的主要表现。(2分)
(3)有史学家说“两次工业革命使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鼓舞,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回顾所学知识,人们感受到的“欢欣鼓舞”和体验到的“痛苦”各有哪些?(分别举一项即可)(2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均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2分)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什么时代?(2分)
(5)通过探究学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属于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②属于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内容,③属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④属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故正确顺序为④②③①,选B项。
2.D 解析:题干材料中把“变革人心”放在首位,这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次是“改变政令”,对应的是辛亥革命;最后是“有形的物质”,对应的是洋务运动。故应选D项。
3. A
4.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故应选C项。
5. A
6. C
7.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③④人物与成就搭配错误。故选A项。
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殖产兴业”是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故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应是日本明治维新,选D项。
10.B 解析: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故B项说法错误。
1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众和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B项符合题意。
12.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其直接目的是调节产销矛盾,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故选B项。
13.C 解析:根据“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的体现是1967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
14.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最大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故选A项。
二、材料解析题
15.(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评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3)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多极化趋势。
16.(1)英国。君主立宪制。(2)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3)《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4)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三、综合探究题
17.(1)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主要发明: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任答一点即可)(2)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任答两点即可)(3)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普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4)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新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2023 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模拟试题(一)
(满分:70分 时间:5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
顺序排列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④赔款 2100万银元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
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
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
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一洋务运动
3.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C.结果取得了重大胜利 D.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年 5月 4日
4.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正
确的是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②西安事变
③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5.“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 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
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
消云散。”促使“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B.启蒙运动的影响
C.新航路的开辟 D.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6.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下表格对这
三次革命的共同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历史要素 共同特征
①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过程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国王
③结果 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④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④
7.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年来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英国的宪章运动 B.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8.科学与文化的繁荣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下列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中,人物与成
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①牛顿一万有引力定律 ②达尔文-《物种起源》
③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 ④贝多芬-《欧也妮·葛朗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① D.②③
9.某节历史课上提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节
课学习的内容是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 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0.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C.德国都是祸首之一
D.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11.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和自信心的是
A.凯末尔 B.甘地 C.卡德纳斯 D.扎格鲁尔
12.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这一政
策的直接目的是
A.提供就业机会 B.调节产销矛盾 C.维护生态平衡 D.保障工人权益
13.某文件宣称:“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创建一个经济
共同的方式。”该文件最终促成了 20世纪 60年代
A.轴心国集团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欧洲共同体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4.“这是一个当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和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
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该“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6分)
15.(8分)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
变化。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展开“20 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
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
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1分)请简要评价这一“新秩序”。(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
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1 分)
(3)写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3分)
【当前的格局】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
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
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
安全与稳定。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1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没有打仗,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宫廷政变的方式赶走老国王,拥立新
国王,就是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玛丽……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
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光荣革命”发生的国家。(1分)回答“剥夺了
国王的权力”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材料二 1775年 5月,北美 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
上,华盛顿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
司令。1776年 7月 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由杰斐逊起草的这一宣言的名称是什么?
(1分)
材料三 1789年 8月,制宪议会通过的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
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3)材料三中宣言的名称是什么?(1分)由拿破仑·波拿巴主持制定的民法典的名称是
什么?(1分)
材料四 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
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
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韦尔斯《世界史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四年斗争”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林
肯政府颁布的哪一文献废除了材料四中的“奴隶制”?(1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 12 分)
17.(12分)九年级(1)班王同学在学习完世界近现代史后对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归纳
总结,绘制了以下年代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说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及主要发明。(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请列举欧美工业化国家社会巨变的主要表现。(2分)
(3)有史学家说“两次工业革命使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鼓舞,也体验到很多新的
痛苦”。回顾所学知识,人们感受到的“欢欣鼓舞”和体验到的“痛苦”各有哪些?(分
别举一项即可)(2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均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2分)它把人
类社会带进了什么时代?(2分)
(5)通过探究学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属于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②属于 1858 年签
订的《天津条约》的内容,③属于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④属于 1842 年签
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故正确顺序为④②③①,选 B项。
2.D 解析:题干材料中把“变革人心”放在首位,这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对应的是新文化
运动:其次是“改变政令”,对应的是辛亥革命;最后是“有形的物质”,对应的是洋务
运动。故应选 D项。
3. A
4.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 9月 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
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而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故应选 C项。
5. A
6. C
7.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
《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
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③④人物与成就搭配错误。故选 A项。
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殖产兴业”是明
治维新的经济措施;“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故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应是日本明治维新,选 D项。
10.B 解析: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故 B项
说法错误。
1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众和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的矛盾
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故 B项符合题意。
12.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调整农业政策,
“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其直接目的是调节产销矛盾,防止
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故选 B项。
13.C 解析:根据“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创建一个经济
共同的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的体现是 1967年欧洲共
同体的成立。故选 C项。
14.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最大的国际组织,它的宗
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故选 A项。
二、材料解析题
15.(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评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
系。(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3)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
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多极化趋势。
16.(1)英国。君主立宪制。(2)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3)《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4)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三、综合探究题
17.(1)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主要发明: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斯蒂芬森
发明了蒸汽机车。(任答一点即可)(2)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
境污染加重。(任答两点即可)(3)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人口增长、大
众教育的普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4)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新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
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