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海南省高三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生物学试题(七)(含解析)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海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生物学模拟试题(七)
  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齐民要术》中指出“谷田必须岁易”,意思是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谷物,产量会下降。以下相关的生物学分析,正确的是
A.连续多年只种谷物,植物根系发达,呼吸作用旺盛,导致有机物积累减少
B.长期种植同一种谷物不会造成土壤中某些必需元素减少
C.不同年度种不同作物进行轮作,不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繁殖
D.大豆与玉米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光能利用率
2.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生物学原理与相关应用不符合的是
选项 生物学原理 应用
A DNA分子的特异性 亲子鉴定
B 渗透作用原理 人工“肾”
C 顶端优势原理 果树修剪
D 细胞呼吸原理 中耕松土
3.《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产生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B.“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
C.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产生“气”的同时都有CO2产生
D.出现“气衰”症状时,机体肝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
4.SPL蛋白是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不同植物的SPL蛋白结构不同,但均有一个大约由80个氨基酸构成的结构相同的功能区,可识别并结合到某些基因的特定区域。SPL基因最初是从植物花序cDNA文库(由mRNA逆转录形成)中得到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SPL基因、脂质和蛋白质都以生物大分子碳链为骨架
B.SPL基因能在花序细胞中表达
C.SPL蛋白与特定基因的转录有关,基因转录时存在氢键的断裂与形成
D.SPL蛋白在不同绿色植物中功能类似
5.基因E可编码玉米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关键蛋白,其等位基因E'通过某种机制加速E基因的mRNA降解,导致花青素产量减少。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E'基因对E基因为显性
B.F1个体的基因型为EE'
C.E'基因影响E基因的转录
D.E'基因对E基因的影响可传递给子代
6.下图为细胞的信息分子调节机理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若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是甲状腺激素,则寒冷环境下其能够加快细胞代谢
B.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细胞因子,则其能使B细胞内D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活跃
C.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胰高血糖素,则其在饥饿状态下能够促进肌糖原分解
D.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其会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开放而产生兴奋
7.某些人在阅读时间较长困倦时,常喜欢用咖啡因提神,咖啡因能提神的原因是其有着与腺苷相似的结构。人在困倦时会产生腺苷,一定量的腺苷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让人感觉疲惫并昏昏欲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分子腺苷与两分子磷酸分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为ADP
B.困倦提神时,咖啡因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导致腺苷不能传递信息
C.腺苷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
D.腺苷从突触前膜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8.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高血压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可能偏低
B.ACEI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
C.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降低
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9.人被蚊子叮咬后,叮咬部位会出现红肿,且叮咬部位会使人感觉发痒。有文章指出:当人在挠痒时,会刺激叮咬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使瘙痒感被短暂“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痒觉的形成不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痛觉和触觉感受器的作用是传递抑制瘙痒的信号
C.叮咬部位红肿可能是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使血浆增加导致的
D.痒觉感受器可将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至大脑皮层,让大脑皮层产生痒觉
10.“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由PANX1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PANX1基因在男性中不表达,在女性中表现为不孕。某女子婚后多年不孕,确诊为该病患者,下图为该女子家庭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致病基因。据此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11.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因持续遭受严重干旱而“瘦身”。2022年8月的鄱阳湖本应是夏季“洪水一片”,却呈现出冬季“枯水一线”的景象,其洲滩形成的广阔“草原”,成为网红打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鄱阳湖从“洪水一片”到呈现出“枯水一线”的过程发生了初生演替
B.生活在鄱阳湖中的杂食性草鱼与肉食性黑鱼的环境容纳量相同
C.研究鄱阳湖的边界和范围、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群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D.鄱阳湖的间接价值包括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成为网红打卡点等
12.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下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不一定会增加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13.环境DNA(eDNA)是“在环境样品中所有被发现的不同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混合”,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土壤、空气、液体,甚至是排泄物,都可以从中找到可作为样品的eD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T和G-C两种碱基对排列在eDNA的内侧构成基本骨架
B.脱氧核糖和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eDNA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C.PCR扩增微量的样品eDNA利用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
D.eDNA获取的生物信息不可用于动物种群的监测、管理和保护
14.地衣芽孢杆菌具有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动物机体抗病能力的功能。给仔兔饲喂地衣芽孢杆菌20~40天后,仔兔免疫器官生长发育迅速,其血液中T淋巴细胞值比对照组的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并能分泌细胞因子
B.不能用液体培养基对地衣芽孢杆菌扩大培养
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
D.地衣芽孢杆菌改变了仔兔肠道菌群的结构
15.下图表示真核生物某核基因在有关酶的催化下,经转录、剪切、拼接得到成熟mRNA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录过程中,RNA的碱基A和DNA的碱基U互补配对
B.得到该成熟mRNA的场所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C.该成熟mRNA进入细胞核后作为翻译的模板与核糖体结合
D.得到该成熟mRNA的过程中会形成“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蓝莓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之一是其富含的花青素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某科研人员将一株正常生长的蓝莓幼苗放在透明且密闭的容器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1所示),并用三个如图1所示的装置(烧杯中装水)在其他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探究自然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蓝莓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传感器测定锥形瓶中CO2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设实验过程中三组蓝莓的呼吸速率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所示的烧杯中放入的物质是水,且起始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一段时间内,锥形瓶内 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2)若图 1所示的烧杯中放入的物质是一定浓度的 NaHCO3溶液,则用该实验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蓝莓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时,净光合速率可用该实验装置测得的结果——该幼苗单位时间内        的量来表示。如果利用该装置测定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蓝莓幼苗的实际光合速率, 请简单写出实验思路:                      。
(3)图2中A组蓝莓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具体场所是     。B组蓝莓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蓝莓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原因是                       。
17.(10分)我们应该用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长期焦虑、紧张的心理会降低自身免疫力,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抵抗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为      。
(2)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焦虑会使辅助性T细胞(T细胞的一种类型)活性下降,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影响下丘脑的    功能,最终使有关器官分泌的    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导致        ,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3)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动物的体液免疫能力。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18.(11分)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某些蓝细菌类过度生长所产生的现象。微囊藻是水华爆发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蓝细菌,分泌藻毒素,危害渔业生产,科学家对微囊藻的发生和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水体中的       元素过多,引起蓝细菌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2)微囊藻的发生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下表为某湖泊蓝细菌总量、微囊藻占蓝细菌的比例随温度变化的统计表。
温度/℃ 蓝细菌总量/(×107/mL) 微囊藻占比/%
10 1.5 25
15 3.2 45
20 4.3 60
25 7.4 72
30 16.5 97
①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而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原因是                 。
②微囊藻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       ,原因是 。
(3)溶藻菌的溶藻方式有直接溶藻(在溶藻过程中活菌直接进攻蓝细菌)和间接溶藻(通过分泌某种代谢产物溶解蓝细菌)两种,为验证“溶藻菌HJC-D1通过间接方式溶藻”,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设计表。
实验步骤目的 实验步骤要点
取材与分组 取       的微囊藻培养液,均分为A、B、C三组
实验处理 A组加入适量含溶藻菌HJC-D1的培养液;B组加入等量溶藻菌HJC-D1培养液的无菌过滤液;C组加入       
藻类培养 将A、B、C三组培养液在       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
测定相关数值 一段时间后,测定A、B、C三组培养液中       
实验结果预测:                。
(4)除溶藻菌外,还可以通过在水华多发水域中       (写出两点)等,达到治理水华的效果。
19.(12分)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乙醇积累使得猕猴喝酒易醉,乙醛积累则刺激血管引起猕猴脸红,两种物质都不积累的猕猴喝酒不脸红也不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猕猴种群中的个体多数是喝酒不醉的,种群中偶尔出现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可能的原因是            ,种群中某一代突然出现了多只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       。
(2)然而此种群或其他种群中从未出现过既喝酒易醉又喝酒脸红的个体,请解释可能的原因是                                    。
(3)一只易醉猕猴与野生型猕猴杂交,子一代都表现为野生型,子一代雌雄相互交配,子二代出现三种表型,其比例是9∶3∶4,这三种表型分别是         ,易醉猕猴亲本的基因型是     ,子二代脸红的个体的基因型是     (控制酶1合成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控制酶2合成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
(4)为了进一步研究乙醇积累对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猕猴中转入了一个D基因,并筛选获得了纯合子,将此纯合转基因猕猴与一只非转基因的纯合易醉猕猴杂交,子一代雌雄相互交配后,子二代易醉与不醉个体的比例为13∶3,请据此推测D基因的作用是                    。
(5)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平常不喝酒,但酒量较大,有的人本来酒量很小,但经常喝酒之后酒量变大,这说明              。
20.(11分)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1)科研人员分别取紫罗兰叶肉细胞和黑暗处发芽的花椰菜胚轴细胞,过程①经    酶处理后,得到两种原生质体。过程②用    试剂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显微镜下选择特征为    的细胞,通过    技术形成试管苗。进一步选择叶片形态特征介于二者之间的植株作为待测植株。
图 2
(2)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判断,    号为杂种植株。
(3)科研人员将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     的百分比,以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是                    。 海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生物学模拟试题(七)参考答案
1.D【命题意图】本题以“谷田必须岁易”为情境,考查考生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连续多年只种谷物,会使土壤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降低,导致植物细胞所需要吸收
的物质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从而导致谷物减产,A项错误:长期种植谷物会大量消耗土壤
中的某些必需元素,造成土壤中某些必需元素减少.而“谷田必须岁易”指的是轮作.可以避免长
期种植谷物引起的土壤中某些必需元素的诚少,利于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
生和杂草的繁殖,B、C两项错误: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可以增大光合面积和延长光合作用时
间,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D项正确。
2.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应用。
【解题分析】因为不同生物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DA分子是不同的(具有特异性),所以根据
D八A分子的特异性可进行亲子鉴定,A项符合:根据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可开发人工“肾”治
疗尿毒症,使体内的尿素排出体外,B项不符合:果树修剪是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C项符合:中
耕松土是根据细胞呼吸原理,D项符合。
3.C【命题意图】本题以“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为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产生的能量,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提供的能量不
足,A项正确:淀粉是植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淀粉属于糖类,“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
糖类,B项正确:分析题意可知,“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产生的能量,而细胞呼吸作用是人体产
生能量的唯一方式,但有氧呼吸时,能量的产生会伴随着CO2的产生,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乳酸和
少量能量,所以人体细胞产生“气”的同时不会都有CO2的产生,C项错误:出现“气衰”症状时,
机体肝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D项正确
4.A【命题意图】本题以SPI蛋白为情境,考查考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解题分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脂质是小分子物质,A项错误:依题意
“SPL基因最初是从植物花序cDNA文库(由mRNA逆转录形成)中得到的”可知,花序细胞中
含有SPL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说明SPL基因能在花序细胞中表达,B项正确:SPL蛋白是
一类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可识别并结合某些基因的特定区域,可见其与特定基因的转录有关,
基因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存在氢键的断裂与形成,C项正
确:SPL蛋白在不同植物中功能类似,都是调控基因的转录,D项正确。
5.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解题分析】根据亲代正常色茶量(EE)和微量色茶量(E'E)杂交获得的F,全为微量色茶量可以
推测侧,微量色素量对正常色素量为显性,即E基因对E基因为显性,A项正确:亲代正常色素量
(EE)和微量色素量(EE)杂交,产生的F,基因型均为EE,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E基因通
过某种机制加速E基因的mRNA降解,影响翻译过程,导致花青素产量减少,C项错误:F,基因
型均为EE',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EE、EE、EE',但F2均表现为微量色索量,与F,表型一
致,可推测E基因对正基因的影响可传递给子代,D项正确。
6.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

2023届海南省高三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生物学试题(七)(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