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猜题卷历史试题(答案)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猜题卷历史试题(答案)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高考压轴猜题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明和先祖转变为家庭核心的“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经济的转型 B. 血缘政治的强化
C. 儒家思想的活跃 D. 中央集权的建立
2.汉代岁举孝廉本无考试之法,被举者经朝廷复察,无问题即加委任。从东汉顺帝时起,对孝廉实行考试,定制:凡郡国举孝廉,被举者年须在40以上,“诸生试通章句,文吏试笺奏”,及格方得应选。这些变化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 B.兼顾了对资历与品行的考察
C.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
3.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妇女主动要求离婚或离异改嫁与夫死再嫁极为普遍,并且不受舆论谴责。据学者统计,唐代前中期公主改嫁者就有27位,其中还有4人经历了三嫁。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A.社会上尚未形成对女性的束缚与偏见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婚姻观念
C.儒学节烈观尚未成为官方的主流意识 D.封建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4.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和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临安城郭之美、物品之丰、人烟之盛、商贾之富、娱乐之盛,并不亚于汴京。而“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材料表明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已被废除 B.市民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C、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D.杭州城市繁荣气象万千
5.《郭嵩焘奏稿》谈及粤商伍怡和、吴健章及宁波商人杨坊等时说:“号称巨富,皆有轮船,经营贸易遍及西洋诸国。惟深自隐讳,以与洋商比附(即,归附)为利。国家制法防范愈密,则商人之比附愈深。利之所趋,虚文有所不能制也。”说明他
A.鄙视商民唯利是从 B.深恶国家法令不行
C.呼请便宜民营发展 D.谴责买办依附外族
6.如图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B.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
C.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军阀统治 D.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
7.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革命斗争复杂多变的军事实践中,毛泽东创新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制度,包括实行党指挥枪的基本原则,创建士兵委员会制度,创制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纪军规,这些在中国建军史上都是首创之举。这些首创
A.有效地反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打击 B.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C.表明中共抗日根据地对军事理论的重视 D.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根本基础
8.下图是八路军印发的宣传画《为了谁》。该画旨在
A.推动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坚定全国军民的反侵略意志
C.瓦解日本军部与财阀的联盟 D.抨击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
9.下表节选自《抗日根据地经济史》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根据地
A.实施多种措施使经济空前繁荣 B.得到了多种政治势力援助
C.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10.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个人为法的主体,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由此可知,这种私法精神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它契合了近现代社会的
A.共和主义精神 B.浪漫主义思潮
C.现代主义风格 D.人文主义潮流
11.美国学者朱迪斯 本内特在《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这样写道: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它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这里的“绝对优势”指的是欧洲
A.率先开展的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 B.最早建立中央集权封建统一国家
C.与其它文明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 D.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型
12.启蒙时代是科学革命被发现、巩固和成功普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普普通通的人都能认识到科学革命是一桩异乎寻常的事件,是自宗教改革以来西方发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剧变,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壮观的知识征服激起了许多人对科学的兴趣。由此可知
A.启蒙时代发生了科学革命 B.科学革命冲击了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被后人解释重构 D.知识权威取代了信仰权威
13.有人认为:重传统、善妥协的“内在气质”,让英国历史虽然充满阴谋算计和残酷战争,但基本没有出现法国大革命那样的激进变革和颠覆性变化;英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政治制度的确立,都是以妥协方式完成的。以下属于妥协产物的选项是
A.两院制 B.1640年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联邦制
14.有学者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作20世纪的开端——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决定了中东欧地缘政治的转型。材料旨在说明一战
A.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B.对欧洲民族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D.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5.列宁说:“我们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租让制、退到商业。我国经济既遭到破坏,……不作这样的退却,我们就有革命的先头部队向前跑得太远而脱离农民群众的危险,就会葬送革命。”材料中的“退却”实际上是
A.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C.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益补充
16.根据协议,每个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都应当将一笔与外援资金数额相等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对应资金,由两国共同使用。这笔资金的95%留为该国合法的财产,而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这可用于说明马歇尔计划
A.对欧洲的援助没有实质性作用 B.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为主目的
C.导致欧洲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 D.有利于美国对西欧财富的掠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
17.【古代消防】(12分)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消防安全是永恒话题。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对消防制度进行了完善,除沿用唐代消防法规外,还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军士训练严格,责任心强,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消除火灾隐患。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灭火器具(如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等),奔赴失火地点;同时迅速上报,该地军政长官“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
——摘编自庾晋《中国古代消防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火灾增多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消防制度的特点。(6分)

18.【思想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6分)
19. 【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对分配制度明确指出,“人民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 认真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男女同工同酬”。中共十 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 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 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 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对于过高收入进行了政策性 调节,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 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 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 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 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据《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八大以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0.【体育口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体育口号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对体育寄于祈望一种心声和呼唤。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口号的演变。
——摘编自高玖灵《新中国体育口号的演变与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以上的口号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
1-16:ACCDC DBADD DCABC B
17. (1)原因: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多、居住稠密;“市”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市民文化活跃;建筑材料以木质为主,防火等级不高。(6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特点:注重预防;成立专职防火机构,组织严密;防火技术水平高;措施完备;奖惩分明;成效明显。(6分,一点2分,3点6分)
18、(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4分)
(2)改变: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2分)
作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4分,任答两点即可)
19. (14分)
(1)改革开放深化,收入分配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2分)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2 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2分)居民收入差距加大。(2分)
(2)由农村扩展到城市,收入分配单一形式改变,与所有制形式相适应;(2分)坚持 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2分)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实 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
20.示例1:体育口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分)
体育口号是时代的产物,映衬出历史发展的过程。建国初期的50年代,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业化建设和抗美援朝保卫祖国,我国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口号;
60年代,中国经历了中苏交恶,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为鼓舞全国人民度过难关,我国喊出“革命加拼命,人生能有几回搏”体育口号;
70年代,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中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受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口号,帮助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
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经过数年困难的80年代,全国人民身心疲惫,渴望团结起来,发展经济,发展中国。于是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体育口号;
1992年十四大召开,中国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中国希望与世界接轨,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拉开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序幕;
2000年后,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想向世界展现一个全新的中国,于是喊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体育口号;
2010年后,为了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社会中自发的喊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体育口号,引领国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8分)
综上所述,各个时代不同的体育口号的演变,受到国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折射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分)
(以上阶段,只需要列出2个阶段阐释即可)
示例2:体育口号折射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进步。(2分)
体育口号属于社会意识,能够折射出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60年代,中国经济百废待兴,急需进行工业化建设,同时受到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振奋国民精神,所以口号里凸显出自强和拼搏;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信心不足、步子不大,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引领下,人民克服困难团结一心,建设和发展中国。21世纪之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深化改革的进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日益强盛的中国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此时的体育口号向全世界展示自信、富强的中国。(8分)
综上所述,体育口号受到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是社会发展生动的写照,能起到引领方向、振奋精神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诉求和美好愿望。(2分)
示例3:体育口号折射出着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2分)
从新中国成立直至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且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渴望快速发展经济摆脱困局,所以口号中展现出人们的拼搏自强,展示国威、建设祖国精神风貌;七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级时期,中国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友爱、团结、拼搏正是这一时期精神风貌的写照,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时候的体育口号所体现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民的包容、和谐、人文,自信从容。(8分)
综上所述,体育口号是时代的烙印的烙印,是不同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2分)
(其他情况,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