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答案)江西省2021-2022七下历史期末试题选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江西2021-2022学年七下历史期末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2春·江西宜春·七年级统考期末)“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日肢体之患,即藩镇。” 为解决“肢体之患”,宋太祖在地方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 )
A.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D.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2.(2022春·江西宜春·七年级统考期末)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该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会盟 D.册封首领
3.(2022春·江西景德镇·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涉及范围广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D.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4.(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张端义在《贵耳集》中写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此则史料主要表明宋朝
A.重文轻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5.(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给双方长达26年的争战画上了句号。此后120年中,宋辽双方弥兵敦好,“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上述观点认为该盟约
A.使北宋的财政负担加重 B.是北宋政权软弱的表现
C.使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D.促进了宋辽之间的和平
6.(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下列对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辽和南宋签订“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后,双方边界贸易兴旺
C.北宋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D.宋金达成议和后,金向南宋未称臣
7.(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8.(2022春·江西萍乡·七年级统考期末)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9.(2022春·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末)辽宋议和、宋夏议和的共同内容是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
C.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D.少数民族向宋称臣
10.(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他所率领的军队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但他最后却遭奸臣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后来,他的冤狱得以平反。在他的墓门上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就是( )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辛弃疾
11.(2022春·江西南昌·七年级统考期末)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唐诗 宋词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作者】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
12.(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3.(2022春·江西南昌·七年级统考期末)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
14.(2022春·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末)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开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即使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材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C.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15.(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材料中的“信用券”指的可能是( )
A.开元通宝 B.银票 C.交子 D.金锭
16.(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中国古代南北方户数演变表”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
朝代 北方户数 南方户数
汉(公元2年) 965万 111万
唐(公元742年) 493万 257万
宋(公元1080年) 459万 830万
A.人口的不断增长 B.技术进步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政治制度的演变
17.(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 ②瓦子 ③夜市 ④岁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政权或朝代与建立者匹配正确的是( )
A.南宋——赵匡胤 B.西夏——完颜阿骨打
C.元——忽必烈 D.明——努尔哈赤
19.(2022春·江西宜春·七年级校考期末)下列中国古代朝代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唐——秦汉——宋元 B.秦汉——隋唐——宋元
C.宋元——隋唐——秦汉 D.宋元——秦汉——隋唐
20.(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文天祥以诗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哪一政权的军队时的毫不畏惧( )
A.辽 B.西夏 C.金 D.元朝
21.(2022春·江西萍乡·七年级统考期末)“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22.(2022春·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西汉、秦朝、明朝 B.秦朝、隋朝、元朝
C.西晋、隋朝、元朝 D.秦朝、西晋、隋朝
23.(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在行省制度下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分设治所于南昌、武昌,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又呈以北制南之势。可见这一制度着眼点是( )
A.顺应山川之势 B.遏制地方割据
C.发展南方经济 D.推进民族交融
24.(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示意图表现了某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① 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制度创新:②
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
A.北魏、魏孝文帝改革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25.(2022春·江西景德镇·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诗词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千秋奇谈窦娥冤,六月大雪天地悲
26.(2022春·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末)“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对“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概括正确的是( )
A.郑光祖代表作是《牡丹亭》
B.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C.马致远代表作是《长生殿》
D.白朴代表作是《桃花扇》
27.(2022春·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人们传诵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红楼梦》 D.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28.(2022春·江西宜春·七年级校考期末)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成果的逐渐发展与推广有一个较为慢长的过程,其中火器的使用( )
A.推动了文化传播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
D.使世界走向了统一
二、综合题
29.(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中国的现代化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第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宋初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削夺节度使和禁军将领的兵权……这样做的结果,保证了宋朝内部的安宁与统一。尽管宋太祖夺兵权的用意,在于巩固赵宋的封建统治,但客观上却做了一件合乎潮流,顺乎民心的好事。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名称和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进士“待遇远较唐代为优”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简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根本目的。
(4)宋朝是一个极端矛盾的朝代,既有“富宋”“文宋”之说,也有“弱宋”的看法,它们均有一定道理。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择其中一个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30.(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材料二中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地方?“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二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与之前的货币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31.(2022春·江西宜春·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时期
内容 ①韩昇:《隋文帝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②冯国超:《唐明皇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 ③《颜氏家庙碑》④《送子天王图》 ⑤《契丹人引马图》⑥《清明上河图》⑦杨建新、马曼丽:《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中“历史时期”一栏。
(2)将表格中“历史时期”换成“类别”,重新制作一张新表(表格“内容” 一栏只写序号)。
32.(2022春·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据材料一回答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是怎样在地理空间上促进“整合与凝聚”的?
材料二 961年,宋太祖向宰相赵普咨询五代战乱原因以及治国之方。赵普说: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通鉴长编》卷2
(2)依据材料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北宋为此实行了哪一国策?为“制其钱谷”(集中财权),北宋在地方设置了哪一官职?
材料三
(3)材料三朝代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它的疆域与历代比有什么特点?为管理疆域设置了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4)通过以上问题探究,历代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都基于什么根本目的?
33.(2022春·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材料: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三种发明”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种发明”再加上汉朝的一项发明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汉朝的这项发明是什么,其改进者是谁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
(4)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伟大创造,这些发明由什么人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请用一句话评价我国的四大发明。
参考答案:
D2.B3.A4.A5.D6.B7.C8.A9.C10.B11.B12.D13.C14.B15.C16.C17.A18.C19.B20.D21.D22.B23.B24.C25.B26.B27.C28.C
29.(1)交子;四川地区。
(2)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3)巩固赵宋的封建统治。
(4)“富宋”:宋朝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商业和外贸繁荣,经济富庶,国力富强。
“文宋”:宋朝读书风气浓厚,社会文化素养较高,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弱宋”:宋朝重文轻武,军队“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其它政权的作战中,长期处于劣势。(只要任选择其中一个说明)
30.(1)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原因: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2)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3)交子;四川地区;携带方便。
31.(1)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
(2)
类别 人物传记 书法、绘画艺术
内容 ① ② ⑦ ③④⑤⑥
32.(1)秦王朝开创了华夏民族大一统。颁布推恩令。
(2)藩镇割据势力强大。重文轻武。转运使。
(3)回族。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4)巩固统治。
33.(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造纸术、蔡伦
(3)战国、司南
(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