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检测题(答案)-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第12章《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H2O+CO2=H2CO3 B.SO3+2NaOH=Na2SO4+H2O
C.6HCl+Fe2O3=2FeCl3+3H2O D.Fe+CuSO4=FeSO4+Cu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人工降雨
B.小苏打能和胃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C.生石灰极易和水反应﹣﹣食品干燥剂
D.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产生沉淀﹣﹣服用鸡蛋清减轻人体重金属中毒
3.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中和反应
B.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置换反应
C.生石灰作干燥剂:,化合反应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复分解反应
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洗涤试管壁上的油污 先热的纯碱溶液清洗,再用清水冲洗
C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 验证氧化铜能作催化剂 向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观察气泡产生快慢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内的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小水滴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生成黑色粉末
D.向少量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
6.碘化钾(KI)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黄色的碘化银(AgI)沉淀,同时生成硝酸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四种物质都属于盐类 B.硝酸钾农业上可做复合肥料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碘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
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8.下列各种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的含量:Si > Fe > Al
B.氮元素的化合价:NaNO3 > NH3 > NaNO2
C.溶液的pH:碳酸饮料 < 氯化钠溶液 < 纯碱溶液
D.20℃时的溶解度:BaSO4 < NaOH < Ca(OH)2
9.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B.石灰石做补钙剂
C.氧气用于气焊
D.食品充氮气防腐
10.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也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④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鉴别海水与淡水 取样品,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C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D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取样品,充分溶解,向样品中滴加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CuO)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气体(HCl气体) 通过NaOH溶液
C CaCO3 (CaO) 高温煅烧
D 木炭(Fe3O4) 将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______g水溶解。
(4)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写出1点即可)。
14.2020年年初,新冠状病毒席卷全球。能杀死这种细菌的化学药品有70%-75%的酒精溶液、含氯消毒液等。其中“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的有效消毒物质,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试回答下列问题。
(1)次氯酸钠在物质分类上都属于____类;
(2)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消毒液禁止喷洒,应进行擦拭消毒。喷洒消毒比擦拭消毒更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_________。
(3)在工业上,可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的方法制取次氯酸钠,方程式为
①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种;
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请写出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5.“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如图:
(1)请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行走的路线_________。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就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写出其中一种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迷宫的8种物质中,俗称熟石灰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
(4)迷宫中Fe是常见的金属单质,若用实验证明铁比铜活泼,应选择的一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色,实验②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2)实验③:
Ⅰ、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为______;
(3)实验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
(4)结合实验⑤和⑥,依据______现象,可说明 NaOH 与 CO2反应。
17.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aMgb(OH)16CO3 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一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
取m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______ D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碱石灰 ③氯化钙 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目的是___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______,关闭弹簧夹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
【实验二】
另取mg该药片,加入100g 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二。
已知:MgSO4+2NaOH═Mg(OH)2↓+Na2SO4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
(1)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______。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______和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_g,则X=______g。
(2)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______。
(3)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四、推断题
18.A~G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F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 。
(2)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A~J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C是紫红色固体,I俗称苏打,D、G所属物质类别相同,A和J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______。
(2)F和J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五、计算题
20.取16.9克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滴加100g 7.3%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A 6.C 7.D 8.C 9.B 10.B 11.D 12.A
13. 离子 Na、H 蒸发 1000 作调味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 盐 增大了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酒精更易燃烧 三 2Cl2 +2Ca(OH)2=Ca(ClO)2+CaCl2 +2H2O
15. 2NaOH+CuSO4=Cu(OH)2↓+Na2SO4 或2NaOH+CO2==Na2CO3+H2O Ca(OH)2 CuSO4 、NaCl、Na2CO3 Fe、CuSO4 (或 Fe、Cu、稀H2SO4或盐酸)
16.(1)蓝
(2)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OH-
(3)产生蓝色沉淀
(4)装 NaOH 溶液的瓶子比装蒸馏水的瓶子变得更瘪
17. ③ ② b a 排尽空气防干扰 b a ③ H2SO4 Mg(OH)2 Al(OH)3 1.56 8 与胃中盐酸反应产生CO2,加重病情或造成胃穿孔、胃出血 Al2Mg6(OH)16CO3 4H2O
18. 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19.(1)Na2CO3
(2)2AgNO3 + CaCl2=Ca(NO3)2 + 2AgCl↓
20.(1)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9g-10.6g+11.7g=18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9g+100g-4.4g=112.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