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练习: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答案)
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共14题)
一、选择题(共10题)
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措施是
A.农田松土 B.合理密植 C.带土移载 D.人工授粉
夜间,菜农要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细菌病害
B.降低温度,使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
C.降低温度,使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降低温度,使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多
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B.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有关果树栽培中所采取的措施,分析错误的是
A.植树时合理密植,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通过嫁接或扦插繁殖,可保留果树的优良性状
C.在晴天中午移栽果树,以增强蒸腾作用
D.适时松土,以保证根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昭通和团结乡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是云南省著名的苹果产地。下列生产措施中,不利于科学提高苹果产量的是
A.多喷洒农药 B.合理密植 C.人工辅助授粉 D.适时松土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下是利用该原理增产的措施是
A.合理灌溉 B.深耕松土 C.正其行,通其风 D.增大昼夜温差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哪项与光合作用原理有关
A.适时施用农家肥 B.及时中耕松土
C.适时播种 D.合理密植
莘县香瓜闻名全国,为提高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A.合理密植 B.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增长光照时间 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
大棚种植中,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达到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合理密植 B.适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增加氧气浓度 D.适度延长光照时间
农作物移栽时,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作物成活率的是
①选择阴雨天移栽
②带土移栽
③适当增加施肥
④适量浇水
⑤去除部分叶片
⑥适当增加光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二、综合题(共4题)
小麦是常见的粮食种类之一,水在其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 据图表可知,该地小麦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为 期。
(2) 小麦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的 ,因为这个区域有大量的 。水分由 自下向上运输到叶片,灌浆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选填“光合”、“呼吸”或“蒸腾”)。该生理活动发生的主要器官是 。
(3) 为增大小麦的产量,可白天在灌浆期适当往麦田通入二氧化碳,以增强植物的 作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植物的 作用(选填“光合”、“呼吸”或“蒸腾”)。小麦要正常生长,光合作用总强度应 呼吸作用总强度(选填“”“”或“”)。
某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如下 、 两组实验:
实验步骤:
①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②在离 的冷光灯水平距离为 、 、 处,分别安放 个容器(如 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 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 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表一:
③向 装置 、 、 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 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 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 的冷光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 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表二: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且有上浮现象,请你推测此气体为 ,写出此生理过程的表达式: 。
(2) 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是 ,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3) 装置中 、 、 号的变量是 ,表二中 号内无叶片上浮,请推测其原因是 。
(4) 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
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是我市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此生态农场模式图中包含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2) 沼气池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作用是: 。
(3)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
(4) 此生态农场中物质的来源是 。
(5) 请分析该生态农场模式有什么优点? (答对一点即可)。
古诗云:“金黄灿灿染三春,映日摇风自散馨。怀志弗争菊妹宠,只期岁岁籽丰盈。”写出了油菜的形态特征和其主要用于榨油的功能。中国“杂交油菜之父”李殿荣和他的研究团队,更是育成了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含油量超过 的品种“秦杂油 号”。请据图回答问题:
(1) 油菜的苗期为 天左右,幼苗生命活动所需的 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的 ,在下图中的编号是 ,这一区域的外表面有很多 ,增加了吸收面积。
(2) 具有分裂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是[ ]分生区。
(3) 油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无机盐的比例是氮多于钾,钾多于磷。在施肥时要控制浓度,一旦浓度过高造成“烧苗”,细胞就会出现下图 所示的现象。
(4) 种植时一般要固定株距,如果种植过稀,会因叶片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 而造成浪费;如果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株的 这一生理过程,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进而影响油菜籽的含油量。
(5) 在油菜的种植过程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B
2. 【答案】B
3. 【答案】A
4. 【答案】C
5. 【答案】A
【解析】A.多喷洒农药,不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A不符合题意;
B.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面积的利用光能,可以提高产量,B符合题意;
C.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授粉率,进而提高产量,C符合题意;
D.适时松土促进根部的呼吸,进而提高产量,D符合题意。
6. 【答案】C
7. 【答案】D
【解析】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照,与光合作用原理有关。适时施用农家肥,能够满足植物对无机盐的需求,及时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呼吸,适时播种能够满足种子萌发需要的温度条件。
8. 【答案】D
【解析】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照作用效律,A错误;
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B错误;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增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错误;
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作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D正确。
故选择D选项。
9. 【答案】C
10. 【答案】B
【解析】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晩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注意适量的浇水,满足移栽植物对水的需求;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増强幼苗的吸水能力,因此提高成活率。
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
11. 【答案】
(1) 灌浆期
(2) 成熟区(根毛区);根毛;导管;蒸腾;叶
(3) 光合;呼吸;
【解析】
(1) 由图表看出灌浆期小麦蓄水量最多(为 )。
(2)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应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的运输到叶片,灌浆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约 以上的水分),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 为提高小麦产量,在灌浆期白天可适当往麦田通入二氧化碳,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夜晩降低温度,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小麦要正常生长,一定是光合作用总强度 呼吸作用总强度,这样才能确保有机物能够积累下来。
12. 【答案】
(1) 氧气;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2) 烧杯距离灯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光的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
(3) 二氧化碳; 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 号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
(4)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1)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用反应式表达为: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叶区体光合作用,由于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故实验中释放出的气泡主要是氧气,使植物叶片上浮。
(2) 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烧杯距离灯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
(3) 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 号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所以没有叶片上浮; 号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 号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作为对照的是 号试管。实验现象, 号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髙二氧化碳浓度。
13. 【答案】
(1) ;玉米 鸡 人(玉米 猪 人;大豆 鸡 人;大豆 猪 人)
(2)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 蘑菇为蔬菜提供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4) 太阳能
(5) 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利用
【解析】
(1)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玉米 鸡 人,玉米 猪 人,大豆 鸡 人,大豆 猪 人。
(2)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沼气池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作用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能量。
(3) 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促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4)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5) 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14. 【答案】
(1) 水;成熟区;;根毛
(2)
(3)
(4) 光(光能);光合作用
(5) 促进通风、合理密植等
【解析】
(1) 油菜的苗期为 天左右,幼苗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的成熟区,在图中的编号是 ,这一区域的外表面有很多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2) 由图[ ] 成熟区,[ ] 伸长区,[ ] 分生区,[ ] 根冠;因此具有分裂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是[ ]分生区。
(3) 在油菜苗期施用含氮的无机盐有利于基部叶片和根系的生长。但是,施肥时要控制浓度,一旦浓度过高造成“烧苗”,细胞就会出现图 所示,即质壁分离现象。
(4)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外界的有利条件有:促进通风、充分利用光照、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等。种植时一般要固定株距,如果种植过稀,会因叶片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而造成浪费;如果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进而影响油菜籽的含油量。
(5) 在油菜的种植过程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促进通风、充分利用光照、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合理密植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