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感叹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以下对孔子言论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对百姓议论,实行文化专制 B.维护礼仪秩序,做到尊卑有序
C.反对分封制度,剥夺大夫权力 D.崇尚以德治国,主张推行仁政
2.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国家的统一 B.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3.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通过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这反映了
A.社会信息化 B.文化多样化 C.经济全球化 D.世界多极化
4.雅典城邦公民从童年到青年,要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育训练,参加定期举行的运动会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从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这反映了
A.古希腊地理环境造就竞争的民族性格 B.民主平等原则影响了体育规则的制定
C.人文思想影响了竞技中个人价值取向 D.传统的宗教观念对体育文化渗透深远
5.“非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己任,何其编录之周详,议论之激切如是哉?……其书罗列荒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文中的“奇书”是
A.《农政全书》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革命军》
6.梁漱溟认为,民主政治乃是从个人私欲或物欲出发,以谋公众欲望满足之“物欲本位的政治”,然而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却不是放在欲望的满足上面。其意在说明
A.中国的经济条件不符合民主方式 B.西方的民主政治本质是专制
C.中国人缺乏主动争取权利的精神 D.中国人的政治理想不是民主
7.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该文章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8.以下为1949—1957年间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部分农产品产量表。该表表明
农产品 1949年 1952年 1955年 1957年
粮食 11318万吨 16392万吨 18394万吨 19505万吨
棉花 44.4万吨 130.4万吨 151.8万吨 164.0万吨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D.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得农业生产取得发展
9.一战后,美国信用扩张支撑的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不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乐观情绪之上的。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据此分析,经济运行
A.不应产生对前景较为乐观的估计 B.应辟免超前消费现象的出现
C.应力求生产与有能力消费的协调 D.应尽力缩小银行贷款的额度
10.1978年第四季度,清远氮肥厂等4家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次年4月,清远撤销8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管理企业,县经委把一部分权限下放给企业。这一做法旨在
A.放权让利提高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B.实行自负盈亏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C.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D.推动国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定
11.英国社会比较开放,英国人在同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根据对随意挑选的一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所作的考察,他们中的49%都是非国教徒,而非国教徒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到5%。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英国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材料论证的是
A.英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具有了工业革命政治条件
B.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规模分工扩大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
C.英国宽容开放的宗教对外政策吸纳大批人才助力工业革命的爆发
D.英国殖民扩张持续扩大海外市场助力工业革命的爆发
12.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自由放任政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邮驿通信的突出成就是邮驿网络设施的基本建成,秦朝时期政府通过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有效促进邮驿的发展,并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汉代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邮驿”,魏晋南北朝颁布《邮驿令》,唐朝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官办的邮驿性质,宋沿用唐制,又创设昼夜兼程的急递铺,元代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代《大明律》中有专门关于邮驿的详细规定,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晚清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原有邮驿旧制被打破,形成驿站、民信局和近代邮政并存局面,后裁驿归邮,近代邮政完全取代传统邮驿。
——据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等
材料二 1865年,利富洋行英国商人雷诺架设上海浦东小岬到黄浦江金塘灯塔的电报线路,上海道台丁日昌对此举动密切关注,决定如阻止无效,“即令百姓于黑夜中潜行拔去”,1865年6月21日,川沙厅县遵照丁日昌指授,密饬差保协同乡民于夜间拔毁利富洋行227根电线杆,计程42里。英国领事马安就此事索赔白银2000两,并要求复造。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认为此事为民事纠纷,称乡民认为竖立木柱致人病亡,有碍风水,故难以允其设线要求。
——摘编自韩晶《近代化的退与进-近代上海电报通信权的交涉》
材料三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信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运,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
——摘编自《张之洞全集》卷27《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电报技术在中国面临的不同处境,并分析不同处境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信息传递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9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现代化潮流由英国开端然后向西欧国家扩散,凭借本国自身积累的资本主义因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起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走渐进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英国现代化模式影响了西欧和北美,他们步英国的后尘走上现代化道路,与英国一样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包括科技进步、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1776北美独立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它们是早发内生型国家。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实现现代化后,这些国家开始把第一产业的某些部分转向其他地区,把从非洲到东南亚的边远地区变成贸易殖民地把拉丁美洲变为自己的热带作物种植基地和矿石开采基地,摧垮当地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工业革命第一次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发展差距,世界一端是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另一端是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孕育着北进、南进的最初萌芽。但具体的北进、南进策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基本国策,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所谓北进,即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苏联:所谓“南进",即通过中国向南洋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英美。但无论是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中国战场发展如何,对日本世界战争的实施产生有着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当然,北进时期包含着南进的准备,在南进时期也有北进的企图。从总体上来说,南进是主要的,北进是次要的。北进从属于南进、并为南进服务……事实雄辩证明,中国抗日战场始终是牵制和延缓日本北进和南进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摘编自夏守和《日本的北进南进策略与中国战场的美系》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北进、南进战略形成和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9分)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B 6.C 7.C 8.D 9.C 10.A 11.C 12.B
13.(1)特点:历代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邮驿体制;立法手段保障邮驿制度;政府主导控制邮驿制度;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民间力量进入该领域。
(2)处境:材料二西方电报技术在中国遭到抵制;材料三得到清政府的认可。
抵制的原因:近代中国愚昧无知以及中西文化差异。
清政府认可的原因:电报的便利快捷,利于维护统治;洋务运动的兴起。
(3)认识:信息传递伴随人类文明产生而出现,信息传递技术和制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人类社会信息化是当代文明的特点之一。(其他言之有理者均可得分)
14.信息: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起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是渐进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
历史现象: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概述和评价: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英国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而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大大发展了英国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1个工业国家,最早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成为世界上最强国家我最大的殖民国家,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15.(1)特点:起源早,是基本国策;北进南进战略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侵占中国是北进南进战略的核心;北进从属于南进。
(2)评析: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的形成从历史上看是日本与沙俄(苏联)、英美等国在远东地区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先中国后世界的南进北进战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倾其国力实施南进、北进战略,但最终无论是北进还是南进,日本都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而北进与南进战略的实施,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得以结成的重要原因,日本的失败也由此成为必然。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