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初级中学2024-2025度九年级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化学试卷(答案)
贵州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提倡低碳出行 C.禁止使用化肥 D.建自然保护区
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3.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B.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C.砷属于金属元素 D.砷的原子序数为33
4.家中养的绿萝等植物,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阿司匹林(化学式C9H8O4)粉末,有助于植物在水里生根。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上看:阿司匹林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阿司匹林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阿司匹林属于氧化物
D.从质量上看:阿司匹林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2∶16
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室内失火不能打开门窗,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使燃烧更剧烈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用品
A 检验碳酸钾中是否混有氯化钾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B 制备Fe(OH)3 将Fe2(SO4)3和适量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收集
D 鉴别BaCl2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7.向盛有100.0 g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m2=19.6
B.原混合溶液中CuSO4与H2SO4的质量比为80∶49
C.加入NaOH溶液为80 g时,溶液中阳离子种类有3种
D.取a点对应溶液,滴加少量稀H2SO4,溶液不一定变浑浊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6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共享单车(自行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这种方式践行了低碳理念,“低碳”就是较低的___________排放。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某学校学生的营养午餐有:米饭、红烧肉、水果、蔬菜,其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
(3)新疆棉花以高品质享誉全球。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可施用的化肥有:尿素[CO(NH2)2]、氯化铵(NH4Cl)、硝酸钾(KNO3),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中选择一种作为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分)“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某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①A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B所示原子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②芯片主要由硅材料制成,硅属于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图2中与硅元素属于同一族的元素是_____填物质名称)。
(2)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反应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该转化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9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若要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可先夹紧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漏斗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应选用____(选填“A”“B”或“C”)为发生装置;为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选填“D”或“E”)。
(4)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实验室利用FeS+H2SO4(稀)===FeSO4+H2S↑反应原理来制取硫化氢气体。
①可选用装置C来作发生装置,它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装置E来收集硫化氢气体,应从____(选填“a”或“b”)口通入;
③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你认为上述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
(2)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现需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需要NaCl的质量是____g。
②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KCl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提纯KNO3,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实验室开放日,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活动。
【活动一】比较Mg、Zn、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1)甲试管中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Cu>Ag,则丁试管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活动二】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向烧瓶内注入20 mL 10%的稀硫酸,将打磨后的足量镁片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如图2所示),点击采集得到如图3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4)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曲线在40 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_____。
(6)把足量镁片换成足量锌片,同样与20 mL 1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____(填字母)。
A.镁比锌生成的多 B.锌比镁生成的多 C.一样多
13.(9分)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
(1)根据图1所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及传感器形成的图像,分析烧瓶内溶液pH由大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
【探究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4)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盛有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如图2中甲和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图2乙中试管内溶液成分的探究。
【提出问题】乙中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是什么?
【相关信息】Na2CO3+H2O+CO2===2NaHCO3
(6)【分析】取图乙中试管内反应后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气体,则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某工厂需要4 kg氢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多少?答案:
1.C
2.B
3.C
4.D
5.c
6.D
7.c
8.(1)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红烧肉
(3)硝酸钾(或KNO3)
(4)
CH十20,点燃C0,+2H,0
(5)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任何
污染
9.(1)(①822.99乙
②非金属碳
(2)
2C02+6H2
华剂C,H,十4H,0
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10.(1)试管
(2)水柱高度不变
(3)AD
(4)2HCI+CaCO3===CaClz+H20+CO21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5)
①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b
③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11.(1)煮沸
(2)①16②DBCAE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①4C时,KN03的溶解度为25g
②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12.(1)比较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
变为蓝色
(3)锌和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4)
Mg+H2SO,===H21+MgSo
(5)镁与硫酸反应放热,在约40s时反应结束,温
度降低
(6)C
13.(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I===NaCI+H,O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随着稀盐酸的
增加,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减少,pH变小,直至完
全反应,pH=7,再加入稀盐酸,酸性不断增强,
pH<7。
(4)图乙中试管内液面明显高于图甲中试管内液面
C02十H20===H2C03
2NaOH+CO2===Na,CO3+H2O
(5)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6)
NaOH Na2CO3、NaHCO;
14.
解:设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
2L,0通电2I,↑+02↑
36
4
x
4kg
36x
44kg
x=36 kg
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36kg。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