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A. 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平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2.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你可能设计
A. 粉碎“四人帮”的标语
B. 悬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条幅
C. 悬挂“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D. 墙报《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 16、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号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稼先
4. 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实施“一五”计划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中共八大
5. 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其中,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6. 文革时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时期( )
A. 经济发展缓慢 B.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破坏
C.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受严重摧残 D.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
7. “被定论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这是一个‘史无前例’残暴和荒诞的时代。”“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一月风暴” B. 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C.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D.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8. 阅读如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9.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诗词称颂的模范人物是
A. B.
C. D.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艰苦创业的年代。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为油田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人代表是(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焦裕禄 D. 邓稼先
11. 对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 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B. 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C. 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灾害
D. 带有浮夸风、高指标性质
1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3. 口号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下列口号中与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等口号见证了同一时代的是()
A. “停课闹革命”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面向现代化”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4. 电视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摄制组将赴实地拍摄。那么,他们选择的外景地点应该是
A. 西藏阿里 B. 黑龙江大庆油田 C. 辽宁抚顺 D. 河南兰考
15.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6. 材料解析题(16分)
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材料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阅读以上二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年的哪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8分)
②结合材料二列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一项成就。这时期的英模人物还有哪些?(8分)
17. 图说历史:“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识读下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A B C
(1)图片中的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请写出他们各自的称谓并概述他们的先进事迹。
(2)从上面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体特征的把握。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中共八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建成了大庆油田,新兴的电子工业、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1961年,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等。由此分析,可以看出这段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焦裕禄的知识。焦裕禄担任的是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面貌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B符合题意;王进喜是有着“铁人”之称的石油工人,故A不合题意;雷锋是党的好战士,故C不合题意;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故D不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进行的探索,从题干中的“不正确”可以判断是C项。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大革命的准确认识。题干中的“在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下,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告诉我们,国家主席刘少奇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被诬陷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这说明这一时期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革的结束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于1976年10月,其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故选D。
8.【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1958年某地水稻产量高达每亩2500市斤还多”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与史实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大跃进的浮夸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认识。依据“两袖清风”“为官一任”,可知反映的人物是:焦裕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C是石油工人王进喜;A是“两弹元勋”邓稼先;D是解放军战士雷锋。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模范人物的有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因此为油田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人代表是王进喜。所以 BCD不正确,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是大跃进时期口号。大跃进是党的左倾错误的体现,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灾害,带有浮夸风、高指标的性质。由此分析,ACD三项解读正确,B项解读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这被当作共产主义因素,故题干中”公社食堂“与”人民公社化“有关,选C。
13.【答案】A
【解析】略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结合所学可知,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人民的楷模。焦裕禄是河南省兰考县书记,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的相关内容。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是正确的探索。故选C。
16.【答案】①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大庆油田建成;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解析】(1)本题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个萝卜千金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可以判断材料一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后,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是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就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
17.【答案】(1)A图是“铁人”王进喜,战天斗地,为中国的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B图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图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贫困面貌,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艰苦奋斗,坚定信念,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小题考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模范人物。图A所示人物为“铁人”王进喜,他参加了石油会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为此,王进喜赢得了“铁人”的称号。图B所示人物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奋战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图C所示人物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1962年,他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渍等灾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2)本小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从王进喜、邓稼先和焦裕禄的事迹中,我们能够学习到的精神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