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练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出身贫苦,当过和尚”“足智多谋,当过领袖”“推翻元朝,当过皇帝”。这位“草根皇帝”是(  )
A.李世民         B.朱元璋
C.铁木真 D.赵匡胤
2.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25岁状元赵秉忠长达2 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状元卷的内容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A.《齐民要术》
B.《孙子兵法》
C.《资治通鉴》
D.《四书集注》
3.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引进西学、中体西用。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4.“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紫禁城 D.长城
5.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  )
A.“均田免赋” B.“替天行道”
C.“洗涤朝廷” D.“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7.如图所示为1944年郭沫若所作的《甲申三百年祭》,回顾了那一年灭亡的明政权与李自成政权。请问这两个政权是被哪个民族灭亡的(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藏族
8.为纪念一位民族英雄,郭沫若撰写了一幅挽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张学良创作了一首诗:“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其实,他们称颂的是同一个历史人物(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9.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下列符合清朝与西藏关系史实的是(   )
A.设驻藏大臣 B.设伊犁将军
C.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D.多伦会盟
10.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中明代开始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番薯是从以下那个地方引进的(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中亚 D.欧洲
11.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下列有关李时珍医药学的资料,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
B.唐明邦著《李时珍评传》
C.电影《李时珍》
D.李时珍博物馆的解说词
12.“物自天生,工开于人,曰天工者,兼人与天言之耳。”这句话最有可能是谁说的?(   )
A.李时珍 B.司马光 C.徐光启 D.宋应星
13.明清两代,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清代有人把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大的又一教。被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14.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下列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
①诗 ②词 ③小说 ④曲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15.清朝(鸦片战争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疆域和民族结构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而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其主要做法之一。其中,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设伊犁将军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驻藏大臣
1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
17.郑成功曾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实际上指的是(  )
A.葡萄牙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日本殖民者
18.清朝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得到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清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手工业部门齐全
B.产品质量精良
C.品种花色繁多
D.手工工场发达
20.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到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高度膨胀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偏房”外景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你对导游所说的“偏房”作简要评价。
22、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其中心人物是谁?他率领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他能够远洋航海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3)观察图二,可以看出此幅图揭示的是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4)通过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明清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它们分别导致了什么不同后果?今天的中国要发展国家经济,扩大国际影响,应该怎么做?
2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材料二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材料三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诗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举出唐代成就高、影响大的一位诗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把我国古典小说创作水平推向了高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宋元时期当时让“西方望尘莫及”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明朝的代表性建筑成就。
(5)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
答案
1-5BDCDA 6-10DCBAA 11-15ADABD 16-20BCADD
21、(1)秦始皇。太尉、御史大夫。
(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或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
22、(1)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条件: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广泛使用和航海图的配备。意义: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做法:我们必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3、(1)科举制的推动。(或唐玄宗将诗赋纳入考试项目)李白、杜甫、白居易。
(2)《红楼梦》。曹雪芹。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运用。活字印刷术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或促进了文艺复兴;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使世界从彼此隔绝状态走向有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进程(或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4)北京城、明长城。
(5)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文化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练习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