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5年高三一模化学试卷
2025.04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N14 O16 Mn55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克级丰度超99%的64Ni并用于制备64Cu。64Cu +.易与N、O、S等原子形成配位键“搭载”在多种药物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质谱法区分64Ni和58Ni
B.64Ni转变为64Cu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与S原子形成配位键时,64Cu 提供孤电子对
D.在铜元素的核素中,64Cu的质量数最小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B.顺丁烯二酸的结构简式:
C.H O 的电子式:
D.CO 分子的球棍模型:
3.下列事实与F、Cl的电负性差异无关的是
A.AlF3是离子化合物,AlCl3是共价化合物 B.沸点:F2C.氧化性:F2>Cl2 D.CIF中Cl显正价
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氨气 B.制备Fe(OH)3胶体 C.检验乙醇在浓硫酸中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 D.制备乙酸乙酯
5.丙酮酸是生物体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丙酮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B.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C.水中的溶解度:丙酮酸<丙酮酸乙酯
D.受α位羰基影响,其酸性强于丙酸
6.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露置在空气中的钠表面呈白色:
B.用食醋除水垢中的
C.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D.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
7.向2%的AgNO 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可得到银氨溶液。银氨溶液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稀氨水时,有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B.为加快银镜的出现,应加热并不断振荡
C.银镜的出现说明醛基具有氧化性 D.反应后,可用氨水洗去银镜
8.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 ]为原料制备KClO 的流程如图1。
已知:
i.加热氯化时会生成可进一步转化为
ii.相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时生成的反应为
B.适当降低通入的速率并充分搅拌,可提高的利用率
C.若滤渣中无滤液中约为1:2
D.转化后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粗品
9.工业上在熔融条件下制钾,反应为相关物质的熔、沸点如下表。
物质 Na K NaCl KCl
熔点/℃ 97.8 63.7 801 ___
沸点/℃ 883 774 >1400 >1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测KCl的熔点高于 B.该反应宜在加压条件下进行
C.反应温度不应高于883℃ D.该反应能发生是由于金属性:
10.室温下,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容器中含量的变化。将两支注射器中的液体同时全部注入容器后开始测量.含量的变化如图2。
已知:苯酚碳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对应注入蒸馏水和溶液后容器中CO 含量的变化
B.注入苯酚和溶液后,主要发生反应:
C.由曲线②推测,溶液在常温下不稳定
D.注入两种液体后,溶液中均为0.005mol
11.由化合物K、L和P合成药物中间体Q,转化关系如下图。
已知:生成Q时,M与中均有N-H键断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不存在顺反异构
B.L的化学式为
C.K→M和M→Q的过程中,均涉及-CN上的加成反应
D.若K中的全部N原子用15N标记,生成的Q的结构简式应为数
12.硫铁矿矿渣(含周围的酸性废水中存在硫细菌和铁细菌,可促进的溶解,相关的物质转化如下图,其中①~③均完全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细菌的存在可减少覆盖在硫铁矿矿渣表面的S
B.铁细菌的存在能提高反应①的速率
C.废水中铁元素含量几乎不变
D.一段时间后,废水的pH降低
13.可用去除酸性废水中的砷元素,形成沉淀。溶液中含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1所示,砷去除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已知:可缓慢水解,且溶于碱性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反应为
B.图2能证明生成As S 沉淀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C.产生的沉淀若不及时滤去,砷去除率会降低
D.加入的量越多,砷元素的去除率越高
14.己二腈是合成尼龙-66的原料。可用电解丙烯腈的方法合成己二腈,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阳/阴极反应物的还原/氧化性越强,电解所需电压越小,消耗的电能越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阴极获得己二腈
B.制得1mol己二腈的同时,阳极室中n(H )增加2mol
C.制得1mol己二腈的同时,理论上会产生(标况下)
D.若要降低电解丙烯腈的能耗,可向阳极室中加入强还原剂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10分)锂在储能方面有重要作用,盐湖卤水是我国锂的主要来源。盐湖卤水中Li 的含量低,的含量较高,提锂难度大。
(1)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 。
(2)碳酸盐沉淀法是最早应用于盐湖卤水提锂的方法。(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3)冠醚萃取法可选择性提取低浓度的Li 。某种冠醚的结构如右图。当冠醚空腔大小与金属离子接近时,金属离子易被吸附进入空腔中,实现萃取。该冠醚在某溶剂中的离子选择性如下表。
离子选择性 n(Li )/n(Na ) n(Li )/n(Mg )
164:1 3:1
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冠醚的离子选择性的原因:________。
(4)Li O用于新型锂电池,其晶胞结构如右图。立方晶胞棱长为a pm
①距离Li最近且等距的O的数目为________。
②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 。
16.(12分)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1)古代曾以绿矾干馏产物制备。加热绿矾后得到红棕色粉末,同时生成两种硫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早期工业上采用铅室法制硫酸,反应过程如下:
iii.
①铅室法制硫酸的总反应为_______。
的结构式为其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3)现代工业采用接触法制硫酸。
①在接触室发生反应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SO 的平衡转化率如右图,图中横坐标X代表______ (填“温度”或“压强”)。
②接触室中,催化剂分多层放置。原料气每经过一层催化剂发生反应后,用换热器将热量导出并用于原料气的预热。从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角度解释上述设计的目的: ______。
(4)用软锰矿浆(主要成分为吸收制硫酸尾气中的并制备。
①用软锰矿浆吸收SO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测定吸收后所得溶液中Mn元素的含量。取VmL待测液,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加热煮沸,去除过量的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已知:
待测液中Mn元素的含量为______g·mL 。
③若未加热煮沸,会使测定结果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7.(12分)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使种子和芽休眠,提高植物耐旱性。脱落酸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化合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组峰,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2)常温下,化合物C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无色液体。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3)2C→D的过程中,还会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E→F和A→B的原理相同,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5)G→H的目的是_______。
(6)K→L过程中,还存在L生成和乙醇的副反应。已知Y中包含2个六元环,Y不能与Na反应置换出H ,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若不分离副产物Y,是否会明显降低脱落酸的纯度,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
(7)L→脱落酸的过程中,理论上每生成1mol脱落酸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18.(12分)利用菱锰矿[主要化学成分为含等杂质]制备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MnO易被氧化为MnO能溶于氨水生成
ii.
(1)脱硅时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
(2)在不同温度焙烧后,焙砂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温度/℃ 600 700 800
主要成分 MnO、CaMg(CO ) MnO、CaMg(CO ) 、CaCO 、MgO MnO、CaCO 、Mg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序号)。
时发生了反应:
B.热稳定性:
C.焙烧时,N 的作用是避免MnO被氧化
(3)已知分解反应吸热。在密闭装置中焙烧时,若将替换为显著分解的温度从升高至从平衡角度解释原因:。
(4)图1中,氨水溶液中的总氮浓度固定为结合图1解释浸锰时间时使用氨水和碳酸铵的原因:_______。
(5)沉锰过程中温度对Mn沉淀率的影响如图2。结合化学用语解释温度升高,Mn沉淀率增大的原因:_______。
(6)该工艺流程中可再次利用的物质为_______。
19.(12分)小组同学探究Mg、Al在强碱性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及其影响因素。
已知:Al、Al(OH) 均能溶于强碱性溶液,生成[Al(OH) ] 。
【理论预测】
猜想1:Mg作负极,因为Mg的失电子能力更强。
猜想2:Al作负极,因为Al能与强碱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实验验证】
实验1 现象
0~5s:电压传感器初始示数为0.3V,后迅速归零;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经检验为H )
5s后:电压传感器示数逐渐变为-0.2V并 保持稳定;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经检验为 H ),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1)由电压传感器示数可知,0~5s时Mg作负极。根据现象推测5s后正负极发生了反转,证据是。
(2)5s后Al作负极,但猜想2中的解释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3)甲同学推测0~5s时产生H 的可能原因有:
ii. 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小组同学推测,0~5s电压示数迅速减小与电极被覆盖有关。
①0~5s时,镁片表面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为证明推测,乙、丙同学分别设计了实验2和3。
实验2 实验3
已知:EDTA四钠盐浓溶液的pH约为12,EDTA易与形成配合物EDTA-Mg。
i.实验2中观察到电压示数从0.3V降至0.1V后保持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ii.补全实验3的方案:试剂a为______________。
(5)综合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B B A C D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C D D C C B
第二部分共5题,共58分。
15.(10分)
(1)第二周期,ⅠA族
(2)平面三角形
(3)Mg2+和Na+的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Mg2+大于Na+,离子半径:Mg2+小于Na+; 相比于Na+,Mg2+与Li+的离子半径更接近,更易被冠醚吸附,更难与Li+分离, 故离子选择性n(Li+)/n(Mg2+)更低
(4) ①4 ②
16. (12分)
(1)2FeSO4·7H2O ==== Fe2O3 + SO3 + SO2 + 14H2O
(2)①2SO2 + 2H2O + O2 ==== 2H2SO4 ②sp3
(3)①温度 ②反应速率角度:避免反应放热导致温度过高,催化剂失活,反应速率 下降或通过换热使原料气预热,温度升高,提高初始反应速率;平衡角度:避免温 度过高,平衡逆移,平衡转化率显著下降
(4)①SO2 + MnO2 ==== MnSO4
②×10-3
③偏大
17. (12分)
(1) (2)酯基
(3)2+ CH3CH2OH
(4)
(5)保护酮羰基,防止其在后续反应中被LiAlH4还原
(6)。 不会,Y中酯基会在酸性条件下继续水解,仍生成脱落酸
(7)1 mol
18. (12分)
(1)过滤 (2)A C
(3)替换后c(CO2)浓度变大,不利于MnCO3的分解。上述分解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到700℃时,K增大,Q<K,MnCO3才能继续分解
(4)加入氨水可使MnO转化为可溶性的[Mn(NH3)4] 2+;加入碳酸铵可避免pH过高发生副反应Mn2++2OH- === Mn(OH)2;同时NH4+能与OH-结合补充NH3的消耗。
(5)温度升高导致NH3被蒸出,c(NH3)减小,[Mn(NH3)4] 2+Mn2++4NH3正向移动,Mn2+浓度增大,生成MnCO3沉淀。
(6)CO2[或(NH4)2CO3]、NH3
19. (12分)
(1)5s后,电压示数变为-0.2 V
(2)若猜想2的解释成立,5 s后应在镁片表面观察到气泡,但实验中并未观察到。
(3)2Al + 6H2O + 2OH- ==== 2[Al(OH)4]- + 3 H2↑
(4)①Mg – 2e- +2OH- ==== Mg(OH)2↓
②ⅰ. EDTA + Mg(OH)2EDTA-Mg + 2OH-,部分破坏了电极表面的覆盖层(或延缓/ 阻碍覆盖层的形成)
ⅱ.Na2SO4溶液(合理即可)
(5)形成原电池的正负极首先取决于金属Mg、Al的失电子能力,同时也会受到反应过程 中Mg、Al电极表面覆盖程度的影响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