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六周周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周周测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16小题,共40分。其中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4分)
1.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动物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
C.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薄,细胞壁厚,但叶绿体颗粒大,颜色深,能利用较弱的光照
D.湿地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2.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将群落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中的一些爬行类动物以产生尿素的方式提高体内渗透压来适应缺水的环境
B.热带雨林中的阴生植物茎细长、细胞壁薄、机械组织发达、叶绿体大颜色深
C.由于一些鸟类的迁移和动物的冬眠等活动引起的群落外貌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D.落叶阔叶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且藤本植物交错攀缘,甚至直达树冠
3.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仙人掌有肥厚的肉质茎,气孔在夜间开放吸收CO2同时进行光合作用
B.草原上的耐寒多年生草本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C.森林中的林下植物多为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小,颜色较浅
D.荒漠生态系统中物种稀少,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4.不同群落中的植物,其特化的表型特征可适应特定的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植物叶表面的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害虫和干旱B.森林上层的阳生植物叶片薄、叶色深、叶绿体颗粒大
C.沼泽和湿地植物的通气组织发达,有利于气体交换D.大仙人掌的肉质茎和针状叶可适应荒漠的干旱气候
5.世界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群落类型,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
B.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动物都不能在森林群落中生活
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都以尿酸盐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
D.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
6.新疆地域广,地貌类型多样,促使生物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生存策略,下列关于生物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湖泊中的植物茎叶中通常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B.荒漠中的植物大都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
C.森林中林下的植物叶薄且叶绿体颗粒小,呈深绿色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7.不同群落的外貌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群落内部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关于地球上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物群落中,动物大多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
B.与温带森林相比,热带森林中枯枝落叶多,土壤中有机物较多
C.荒漠生物群落中,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D.同种生物可存活于不同的群落中,群落是一定时空下生物的天然群聚
8.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阴生植物茎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
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花的树木多数是风媒花,不少种类的果实有翅
C.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D.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支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9.陆地群落大致可以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B.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森林中阴生植物具有茎细长,叶薄,叶绿体颗粒小等特点D.荒漠中的仙人掌叶呈针状,气孔在夜间才开放
10.某热带雨林中生长着多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另外,树林中还生活着20多种鸟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树林中不同高矮的栎树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B.林中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具有相同的生态位
C.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某种鸟类大量死亡,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林中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的方式多为风媒,动物生活方式多为树栖和攀缘
11.世界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群落类型,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虽然森林群落分为不同类型,但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群落的特点完全相同
B.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动物都不能在森林群落中生活
C.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D.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
12.荒漠中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如匍根骆驼蓬)等数量较多,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类、鸟类和蝗虫等。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雨季后,荒漠群落中会出现一些生长繁殖周期很短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荒漠中匍根骆驼蓬数量很多,是该群落中的优势种,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主要食物来源和天敌
D.仙人掌属、骆驼刺属等植物和爬行类、啮齿类、鸟类和蝗虫等动物构成了荒漠生物群落
1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X属于一种化学信息B.海葵和寄居蟹的密切程度,比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密切程度更紧密
C.黑光灯诱捕法利用了小动物趋光、趋湿的特性
D.草原群落分布于半干旱地区,植被极度稀疏,且生存着骆驼刺属植物
14.不同群落的外貌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群落内部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生长的植物为乔木和灌木,没有草本植物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挺直,分支少、叶片大,以利于争夺阳光
D.荒漠中的沙鼠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有利于逃避敌害
15.在不同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漠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与干旱环境相适应
②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
③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在树顶形成树冠来争夺阳光
④森林中动物种类多,大多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有助于躲避天敌
⑤每种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草原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6.某森林公园物种丰富,乔木就分成几个层次,藤本植物非常发达,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现有四种植物标本,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哪种标本是从该森林公园采集的( )
A.标本A有艳丽的花朵B.标本B的果实有翅
C.标本C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D.标本D植株矮小,根系极其发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考生按要求答题)
17.草原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草畜产品的同时,兼具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固碳等诸多生态功能。我国某地的天然草原由于牧民长期过度利用而退化,某科研团队利用生态学原理对其开展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生活在这里的植物,其叶片往往表现为 特征(答出1点),能抵抗干旱。一年中,草原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因阳光、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 。
(2)科研团队采用 方法先对该草原植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并统计 以全面了解该草原群落中植物类群的结构。
(3)调查发现,某种单子叶植物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主要依据是 ;调查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不适合用样方法,原因是 。
(4)调查还发现,该草地植被种类减少、土壤种子库匮乏。科研团队决定采取补播草种进行修复,具体方案如下:优先选择鸭茅、白三叶、黑麦草等本土牧草草种,优先选择这些草种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2点)。
(5)在该退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仅对草地进行草种补播,不足以支持植物群落可持续性建植。因此,为促进该退化草地的有效恢复,分别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角度考虑,科研团队还必须同步修复土壤中 两类关键因素。
18.I.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国水塔”。在这个地区,我们能看到草原、森林,还有草原退化而来的荒漠、湿地等多种群落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陆地上的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主要是根据群落的 等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2)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雪豹、藏羚羊等是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藏羚羊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而雪豹是它的天敌之一,对藏羚羊的食物、天敌、栖息地等的研究属于对藏羚羊的 的研究;雪豹的数量既属于影响藏羚羊种群数量的一种生物因素,也属于一种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Ⅱ.由于矿产盗采等人类活动,三江源湿地受到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来保护这一重要的生态区域。
(3)为了修复该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人员选择了一批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根系发达的多种植物,同时还考虑了新植物与原植物之间的生态位差异。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两大原理。
(4)研究人员统计了湿地修复过程中部分动物体内的重金属相对浓度,结果如表所示,已知表中各动物属于同一个食物网中的生物。
动物 a b c d
动物体内的重金属相对浓度 0.81 0.09 0.29 0.30
①表中动物最可能构成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②动物a体内的重金属相对浓度最高,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 。
(5)凤眼莲、香蒲、菖蒲等挺水植物的根部生长在水中,而茎和叶部分则伸出水面。在湿地水域通过种植此类挺水植物能减少藻类的大量繁殖,从而能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等问题,原因是① ;② 。
19.根据下图所示的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群落为陆地群落中的 群落,判断的依据有 。
(2)图示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别配置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说明该群落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 。
(3)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这说明动物也具有 现象,推测决定动物具有这种现象的因素是 和 。
(4)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就会有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森林的下层,下木层和灌木层就会发育得更好,可见决定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是 。除此之外,还有 等。
(5)该群落中很多乔木为毛白杨,尝试分析毛白杨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
20.某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A、B,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物群落为陆地群落中的 生物群落,判断的依据有 。
(2)该生物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别配置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 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的 能力;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说明动物也具有 现象,推测决定动物具有这种现象的因素是 和 。
(3)该生物群落中,A与B的种间关系是 ,原因是 。
21.舟山因海而生,为海而谋。为缓解“东海无鱼”之痛,舟山市政府出台伏季休渔、整治海洋垃圾等一系列修复措施。为评估修复效果,科研人员对海洋不同区域的物种进行调查研究,下图为沿岸带某底栖植物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情况。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舟山海域小黄鱼、带鱼、黑鲷等鱼类的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是伏季休渔使种群的 增大,整治海洋垃圾可使环境容纳量增大。鱼的种群数量通常可采用 进行调查,同时对捕获的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 图形。
(2)调查发现近两年舟山海域沿岸带的底栖植物数量明显增多,可推测底栖动物的数量也在增加,其依据是 。图中底栖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 和 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能否据图判断春季和秋季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 ,原因是 。
(3)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除捕食外,还有 ;优势种能够凭借自己的数量和生活力对群落的 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保护群落不仅要保护珍稀物种,也要保护优势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D C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A A A A
17.(1)狭窄、表面有茸毛、蜡质层等 群落的季节性
(2)取样调查(或样方法) 植物种类和每种植物的相对数量
(3)幼年、成年和老年植株的比例相当 单子叶植物常是丛生或蔓生的,难以区分是一株还是多株
(4)这些草种对当地的生境适成能力强;是驯养动物的食物;可以防止生物入侵等
(5)微生物类群和矿质营养
18.(1)外貌和物种组成(2)生态位 密度(3)自生、协调
(4)c和d 动物a是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重金属难以分解,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动物a的体内(合理即可)
(5)挺水植物遮挡藻类的光照,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减少藻类的大量繁殖 挺水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等,使藻类获取的无机盐等营养减少,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合理即可)。
19.(1) 森林 枝叶茂密、树冠遮天蔽日,林中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2)垂直结构(3) 分层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4) 光照 温度和湿度
(5)夏季枝叶繁茂,冬季树叶枯落;芽具有鳞片,树皮厚,利于度过严冬;叶未展开就开花,且为风媒花
20.(1) 森林 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2)垂直 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体现充分利用资源) 分层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3)种间竞争 A和B都是植食性动物,具有共同的生活资源与空间
21.(1) 出生率 标记重捕法 年龄金字塔
(2)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种类 数量 温度和光照强度 否 图中反映只是不同季节优势种的变化,而不能反映所有物种数目的多少
(3) 竞争 结构和内部环境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