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2.关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一、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1.在人类漫长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人口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随着1万年前______的出现和陆地________的提高,人口才开始缓慢而持续地增长。
2.18世纪的__________使地球上的人口开始激增,截至2014年,世界人口已超过____亿。在今后几十年内,世界人口还将继续增长。
3.人口变化因______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此外,人口________也是人口激增的原因之一。
判断正误
(1)工业化是近一个世纪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
(2)由于人口基数大,世界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
任务一: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1)人口基数大。
(2)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增大。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因此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人又不同于一般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1.下列关于人口动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
B.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由于很多国家都实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世界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将不再增长,保持动态稳定
D.在近几百年及将来,人口数量增长一直呈指数增长
2.(2023·杭州高二检测)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的是( )
A.工业化
B.环境污染的加剧
C.医学科技的进步
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二、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及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1.当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______,致使耕地面积、水资源、粮食等自然资源逐渐__________。同时,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______利用,也加剧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2.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世界人口还是呈________趋势。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条件下,__________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判断正误
(1)人口增加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
(2)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
任务二: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及解决途径
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回答问题:
资源 总量在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资源 3 3/5
淡水资源 6 1/4
森林面积 5 1/6
耕地面积 4 <1/3
草地面积 2 1/2
(1)分析上面表格,概括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说出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又直接危及人类的生活。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把人口控制在环境容纳量以下,与环境和谐共存。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4.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
B.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精析
一、梳理教材新知
1.农业 生产力
2.工业革命 72
3.地域
4.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 基数大
判断正误
(1)√ (2)√
探究核心知识
较高的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落实思维方法
1.B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A错误;虽然很多国家都实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但世界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仍然保持增长,C错误;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人口数量不能一直呈指数增长,D错误。]
2.B
二、梳理教材新知
1.越大 减少 过度
2.增长 控制人口
判断正误
(1)× (2)√
提示 (1)人口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可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探究核心知识
(1)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出更多资源。
落实思维方法
3.A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破坏,植被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
4.B(共50张PPT)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2.关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内容索引
一、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课时对点练
二、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
染等问题及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一
梳理 教材新知
1.在人类漫长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人口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随着1万年前 的出现和陆地 的提高,人口才开始缓慢而持续地增长。
2.18世纪的 使地球上的人口开始激增,截至2014年,世界人口已超过 亿。在今后几十年内,世界人口还将继续增长。
3.人口变化因 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4. 的进步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此外,人口 也是人口激增的原因之一。
农业
生产力
工业革命
72
地域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
基数大
(1)工业化是近一个世纪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
(2)由于人口基数大,世界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
√
√
任务一: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的原因。
探究 核心知识
提示 较高的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核心归纳
1.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1)人口基数大。
(2)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增大。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因此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人又不同于一般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1.下列关于人口动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
B.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由于很多国家都实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世界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
将不再增长,保持动态稳定
D.在近几百年及将来,人口数量增长一直呈指数增长
落实 思维方法
√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A错误;
虽然很多国家都实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但世界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仍然保持增长,C错误;
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人口数量不能一直呈指数增长,D错误。
2.(2023·杭州高二检测)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的是
A.工业化 B.环境污染的加剧
C.医学科技的进步 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
人口激增使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过多地消耗地球上的资源,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但环境污染的加剧不是人口激增的原因。
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及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二
1.当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 ,致使耕地面积、水资源、粮食等自然资源逐渐 。同时,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 利用,也加剧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2.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世界人口还是呈_____趋势。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梳理 教材新知
越大
减少
过度
增长
控制人口
(1)人口增加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
×
√
提示 人口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可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
任务二: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及解决途径
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回答问题:
探究 核心知识
资源 总量在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资源 3 3/5
淡水资源 6 1/4
森林面积 5 1/6
耕地面积 4 <1/3
草地面积 2 1/2
资源 总量在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资源 3 3/5
淡水资源 6 1/4
森林面积 5 1/6
耕地面积 4 <1/3
草地面积 2 1/2
(1)分析上面表格,概括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提示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 总量在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资源 3 3/5
淡水资源 6 1/4
森林面积 5 1/6
耕地面积 4 <1/3
草地面积 2 1/2
(2)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说出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提示 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出更多资源。
核心归纳
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又直接危及人类的生活。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把人口控制在环境容纳量以下,与环境和谐共存。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
落实 思维方法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破坏,植被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
4.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
B.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三
题组一 人口增长
1.(2024·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各项属于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实行计划生育措施 D.水体污染不断加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 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近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C.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D.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入户调查,B错误;
人口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C正确。
3.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是关系到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B.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C.人口变化因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D.可以通过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人口激增会对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造成影响,B错误。
题组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4.(2023·丽水高二检测)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由于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的是
A.人类活动使耕地面积减少
B.人类活动排出的大量废物进入环境
C.医学进步速率慢于人口的增长速率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医学进步速率慢于人口的增长速率不是人口增长导致的问题,C符合题意。
5.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
6.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自然资源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
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人口增长的情况还与社会制约因素有关,B错误;
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增长有直接关系,如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D正确。
7.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恶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
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
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人类
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
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
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多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少
D.科技进步不能完全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因而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科技进步也不能完全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因为有些资源的再生速度很慢,而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A、B、D正确。
9.(2023·杭州高二期末)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主要经历了:第1阶段,1949年开始鼓励生育;第2阶段,1979年开始计划生育;第3阶段,2016年开始开放和鼓励生育。下列关于人口政策改变的理解,错误的是
A.第2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防止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B.第3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C.第2阶段政策实施后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与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有关
D.三个阶段政策均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达到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第2阶段政策实施计划生育,目的是防止人口过量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A正确;
第3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防止人口老龄化,B正确;
第2阶段政策实施后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与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有关,使得人口数量增加,C正确;
三个阶段政策均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来达到目的,D错误。
10.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生物种群增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B.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C.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
本和难度
D.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我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力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
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增长规律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人口的增长,A错误。
11.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如图所示的2015-2019年某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
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该省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
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
12.(2023·杭州高二调研)如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2000-
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
B.据图可知,近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
在加快,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可应对该
现象
C.据图可知,1960-1980年每千人出生人
数高于每千人死亡人数,2000年后则相反
D.若要预测2020年以后的人口变化不仅要调查年龄结构,还需调查性别比例等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再根据题图分析可知,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A正确;
据题图可知,在近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可采用鼓励生育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双纵坐标曲线图需要看清楚纵坐标的数值,2000年后每千人出生人数仍大于每千人死亡人数,故人口总数依然在上升,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3.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激增带来的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自然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2)我国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开创了一个奇迹。如果需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应当多食___________(填“动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3,则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植物性食物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缩短食物链可减少中间环节能量的损失
1.6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比例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0.1+50÷0.1=5 500(单位)。比例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5÷0.1÷0.1+75÷0.1=3 250(单位),即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变为原来的5 500/3 250≈1.69(倍);食物链越长,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若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应多食植物性食物,这样可减少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时的损失。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因此只有通过控制人口________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出生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4.当前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口
数量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
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
(2)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人均耕地、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增加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3)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能否发生变化?有哪些措施可以增加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可以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环境容纳量。
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作业17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分值:100分)
第1~6题,每题6分;第7~12题,每题7分,共78分。
题组一 人口增长
1.(2024·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各项属于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实行计划生育措施
D.水体污染不断加剧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 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近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C.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D.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3.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是关系到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B.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C.人口变化因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D.可以通过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数量
题组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4.(2023·丽水高二检测)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由于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的是( )
A.人类活动使耕地面积减少
B.人类活动排出的大量废物进入环境
C.医学进步速率慢于人口的增长速率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5.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自然资源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7.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多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少
D.科技进步不能完全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9.(2023·杭州高二期末)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主要经历了:第1阶段,1949年开始鼓励生育;第2阶段,1979年开始计划生育;第3阶段,2016年开始开放和鼓励生育。下列关于人口政策改变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第2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防止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B.第3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C.第2阶段政策实施后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与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有关
D.三个阶段政策均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达到目的
10.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生物种群增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B.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C.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D.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我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11.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如图所示的2015-2019年某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
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该省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
12.(2023·杭州高二调研)如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
B.据图可知,近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可应对该现象
C.据图可知,1960-1980年每千人出生人数高于每千人死亡人数,2000年后则相反
D.若要预测2020年以后的人口变化不仅要调查年龄结构,还需调查性别比例等特征
13.(12分)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激增带来的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开创了一个奇迹。如果需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应当多食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3,则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因此只有通过控制人口________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
14.(10分)当前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口数量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
(2)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能否发生变化?有哪些措施可以增加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答案精析
1.B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2.B
3.B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人口激增会对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造成影响,B错误。]
4.C [医学进步速率慢于人口的增长速率不是人口增长导致的问题,C符合题意。]
5.D
6.B [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人口增长的情况还与社会制约因素有关,B错误;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增长有直接关系,如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D正确。]
7.B
8.C [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因而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科技进步也不能完全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因为有些资源的再生速度很慢,而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A、B、D正确。]
9.D
10.A [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增长规律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人口的增长,A错误。]
11.D [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
12.C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再根据题图分析可知,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A正确;据题图可知,在近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可采用鼓励生育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B正确;双纵坐标曲线图需要看清楚纵坐标的数值,2000年后每千人出生人数仍大于每千人死亡人数,故人口总数依然在上升,C错误。]
13.(1)自然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2)植物性食物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缩短食物链可减少中间环节能量的损失 1.69 (3)出生率
解析 (2)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比例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0.1+50÷0.1=5 500(单位)。比例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5÷0.1÷0.1+75÷0.1=3 250(单位),即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变为原来的5 500/3 250≈1.69(倍);食物链越长,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若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应多食植物性食物,这样可减少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时的损失。
14.(1)人均耕地、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增加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可以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环境容纳量。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