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金属和金属材料 (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江西)

7 金属和金属材料 (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江西)

7 金属和金属材料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说明:1.共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Fe-56 Cu-64 Zn-65 Ag-108
试卷好题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T1、T2、T15,科技创新T7,劳动教育T14
中考押题点分析 情境化命题T8、T10、T19,综合计算题T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文物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下列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
A.玉印 B.马蹄金 C.竹简 D.漆木器
2.《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记载的“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的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
A.磁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延展性
3.伍德合金(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可以用作家庭电路保险丝,把这四种金属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熔点 B.增加强度 C.增加延展性 D.增强耐磨性
4.氯化物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氯化物能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A.氯化铜 B.氯化亚铁 C.氯化铁 D.氯化银
5.下列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装锌粒
C.制取氢气  D.检验氢气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铜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7.2024年6月29日我国对外发布,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两种新矿物——鄂博铌矿和翟钪闪石,这为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两种新矿物都是合金
B.两种新矿物都是混合物
C.能从鄂博铌矿中冶炼金属铌
D.能从翟钪闪石中冶炼金属钪
8.如图所示,兴趣小组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
B.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最慢
C.镁片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最快
D.三支试管中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9.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类:金、银、铜、铁、钢都是单质
B.归纳:所有金属都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C.类比: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银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分析:铝制品不易生锈,是因为铝表面会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10.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固体与溶液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进行测量,测得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固体与溶液可能是 (  )
A.氧化铜与稀盐酸
B.铜与稀硫酸
C.碳酸钡与稀硫酸
D.锌与硝酸铜溶液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化学研究物质构成、变化、性质、用途等。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B.变化:铁与氧气反应一定生成四氧化三铁
C.性质:铁能够与所有的盐溶液反应
D.用途:铁可以用于   
12.如图甲所示,向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一段时间后取出铜丝,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表示银离子
B.反应后试管中溶液质量减小
C.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B 除去铁中少量的氧化铁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C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加入铝片,观察现象
D 鉴别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5分)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周末,小化积极参加家庭劳动,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
(1)修理:用焊锡修补铝锅,焊锡是锡的合金,比较焊锡与锡硬度的方法是    ,焊锡的硬度比锡的硬度    (选填“大”“小”或“无法比较”)。
(2)防锈:为了防止菜刀生锈,菜刀用后应该    。
(3)消毒:用NaClO溶液对家中物品消毒,NaClO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15.(6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引用了“淘金”过程。从化学的视角看,“淘金”过程中发生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利用沙与黄金的    (选填“熔点”“硬度”或“密度”)不同得到黄金。
(2)“铁盂汤雪旱,石炭煮茶迟。”铁盂中雪化得快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     性,生活中所用的“铁”大部分都是合金,合金属于物质分类中的    。
(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磁针石”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可用焦炭还原磁针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6分)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图一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约一周后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小组同学对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5~10分钟,改进后的实验如图二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1)教材实验中,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仪器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对比    (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知,铁生锈与水有关。
(2)改进实验中,光亮铁丝a生锈,光亮铁丝b不生锈,证明铁生锈与    有关;改进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3)改进实验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实验时间,但仍存在不足,请你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         (答一条)。
17.(6分)铁红(Fe2O3)可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等。以废铁(主要成分为Fe、Fe2O3)为原料制备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将废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
(2)“酸浸”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3)“氧化”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l2+4HCl+X4FeCl3+2H2O,X的化学式为    。
(4)“沉铁”流程得到氢氧化铁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煅烧”得到的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8分)2024年7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完成了高温高湿飞行试验。两栖飞机AG600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对制造该飞机的铝合金材料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已知铝合金粉末除含铝、铜外,还含镁和硅中的一种或两种;
②硅不能与盐酸反应,铜、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③铝、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得到相同的气体,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足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NaAlO2,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铝合金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镁;
猜想二:该铝合金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硅;
猜想三:该铝合金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    。
【设计实验】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①取10 g铝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滤渣质量为a g     铝合金粉 末中还含 有硅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入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剩余质量为b g 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 ①取10 g铝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滤渣质量为c g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铝合金 粉末中 还含镁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实验拓展】10 g该铝合金粉末中,铝的质量为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g。
19.(8分)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载了“火法炼锌”。兴趣小组模拟“火法炼锌”加热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与木炭粉的混合物,实验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炉甘石与木炭粉的混合物,反应后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ZnCO3高温煅烧会分解得到氧化锌和二氧化碳。
【猜想假设】猜想一:锌;猜想二:氧化锌;猜想三:碳酸锌;猜想四:以上两种或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填空:(有关试剂足量,物质完全吸收或反应)
实验 1 2 3
操作
现象     测得生成 0.2 g H2 反应后装置C质量增加4.4 g,装置D无现象
结论 猜想一正确 固体中一定含有    固体中一定含有   
【实验结论】猜想四正确。
【交流讨论】
(1)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1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2)实验3中装置D的作用是           (写一点)。
【实验拓展】
(1)若模拟“火法炼锌”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产生、溶液不变浑浊,请写出“火法炼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成分中各成分质量比为    。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10分)铜铁合金常用于制作手机CPU的屏蔽罩、散热板、卡槽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将8 g该铜铁合金样品粉末加入16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还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回收处理(如图所示):
(1)16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实验中把不饱和滤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计算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m的值为    。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银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银,铁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
5.C 6.C 7.A
8.C 【解析】A.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要注意变量的控制,即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三种金属表面积相同、质量不相同,选项说法错误;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与稀盐酸不反应,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选项说法错误;C.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实验中三支试管中盐酸的浓度与质量要相同,选项说法错误。
9.D
10.A 【解析】由图像可知,固体完全反应后,没有新的固体生成。A.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没有固体生成;B.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C.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有固体生成;D.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有固体生成。
11.A 制作铁锅(合理即可)
12.B 置换反应
13.C 在空气中灼烧(合理即可)
14.(5分)(1)相互刻画 大
(2)洗净并擦干
(3)3(或三) +1
【解析】(1)相互刻画可以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合金比其成分金属的硬度大。
(2)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为了防止菜刀生锈,菜刀用后应该洗净并擦干。
(3)NaClO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在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推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15.(6分)(1)物理 密度
(2)导热 混合物
(3)2C+Fe3O43Fe+2CO2↑(2分)
16.(6分)(1)试管 隔绝氧气,防止氧气溶于水中 AC
(2)水 氧气浓度较大
(3)未能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合理即可)
【解析】(1)教材实验中,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为试管,仪器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防止氧气溶于水中;试管A内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试管B内的铁钉只与水接触,试管C内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最终只有试管A内的铁钉生锈,所以对比AC中的实验现象可知,铁生锈与水有关。
(2)改进实验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并且产生的氧气带有水分,而U形管内及右侧干燥管内的干燥剂可以吸收水分,所以U形管左侧的光亮铁丝a同时接触氧气、水,很快生锈,右侧的光亮铁丝b只接触氧气,不生锈,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图2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氧气浓度较大。
(3)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所致,图2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不足之处是未能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17.(6分)(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有气泡产生
(3)O2
(4)3NaOH+FeCl3Fe(OH)3↓+3NaCl(2分)
(5)H2O
【解析】(1)工艺生产中粉碎固体或将液体雾化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酸浸”中稀盐酸与铁、氧化铁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3)在反应4FeCl2+4HCl+X4FeCl3+2H2O中,反应前有4个铁原子、1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4个铁原子、1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X中含有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O2。
(4)“沉铁”过程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aOH+FeCl3Fe(OH)3↓+3NaCl。
(5)“煅烧”过程中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故“煅烧”得到的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H2O。
18.(8分)【查阅资料】2Al+2NaOH+2H2O2NaAlO2+3H2↑(2分)
【猜想假设】镁和硅
【设计实验】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NaOH溶液 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拓展】10-a-c+b(2分)
19.(8分)【实验探究】有气泡产生 锌(或Zn) 碳酸锌(或ZnCO3)
【交流讨论】(1)锌、碳酸锌与酸反应都会生成气体,都有气泡产生
(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或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实验拓展】(1)2C+ZnCO3Zn+3CO↑(2分)
(2)13∶25(或25∶13)
20.(10分)(1)16(1分)
(2)蒸发溶剂(或加入硫酸亚铁固体)(1分)
(3)解:设8 g该铜铁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CuSO4Cu+FeSO4(1分)
56  160
x  16 g(1分)
=(1分)
x=5.6 g(1分)
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70%(1分)
答: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设、答全对得1分)
(4)8.8(2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