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下)质检联盟第一次月考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第2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可利用海风发电,也可实现智能养鱼。此外,该项目还通过培育珊瑚苗圃与种植大型海藻来改善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能降低生态足迹
B. 珊瑚苗圃能提高海洋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C. 大型海藻可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D. 智能养鱼带来的经济效益属于间接价值
2. 广东蕉岭长潭林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着苏铁蕨、金线兰、穿山甲和豹猫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下列保护措施不恰当的是( )
A. 增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
B. 建立保护区,对其种群实施就地保护
C. 分析种间关系,迁出保护动植物的天敌
D. 建立生态廊道,防止其种群遗传衰退
3.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每个层级对应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制造有机物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B. 在食物网中动物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 初级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循环传递
4. 某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序号表示相关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C
B. ①主要指光合作用,②和⑦主要指呼吸作用
C. 能量流经B成分中不同物种的途径是相同的
D. ①过程固定的CO2的量大于②⑥⑦过程释放的
5. 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牲畜养殖场的粪水流入湖泊,增大了有机碳的分解
B. 与夏季相比,冬季湖泊水体的碳排放量会相对减少
C. 适度提高水生动物的比例有助于湖泊对无机碳的固定
D. 清除湖底沉积物有利于减轻水体CO2过饱和的状态
6.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等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B. 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易地保护措施可有效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C. 臭氧层被破坏使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强,可诱发动物发生基因突变
D.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大气污染也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7. 生态农业有多种实例,如①玉米和花生间作,②林下种植药用植物,③种植水生蔬菜减轻水体富营养化,④家畜粪便发酵还田,⑤猪—沼—果(菜)模式,⑥果园放置黑光灯。根据各自特点,可归为以下类型:(甲)立体复合型、(乙)物质循环利用型、(丙)病虫害防治型、(丁)污染治理型。下列匹配关系中,不合理的是( )
A. ①和②—甲 B. ③和⑤—丁
C. ④—乙 D. ⑥—丙
8. 多氯联苯(PCB)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强致畸性,厦门湾海域及其水产动物体内PCB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采样点 不同季节海域PCB平均含量/(μg·kg-1) 不同水产动物肌肉组织PCB平均含量/(μg·kg)
春 夏 秋 冬 叫姑鱼 中华海鲶 斑 鰶 青石斑鱼 火枪乌贼
1 0.025 0.030 0.065 0.072
2 0.025 0.030 0.060 0.080
3 0.062 0.025 0.018 0142 0.12 0.15 0.18 0.01 0.08
A. 海水盐度是影响水产动物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 PCB污染说明海洋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C. 此研究对人类食用水产品的种类和季节有指导意义
D. 在食物网中,青石斑鱼和火枪乌贼处于较高营养级
9. 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描述的是种子可通过风媒传播
B.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述的是生物的行为信息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D.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0. 氮循环对维持地球生命系统和生态平衡具有基础性作用,氮循环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瘤菌可通过Ⅰ过程使大气中的氮进入生物群落
B. 尿素分解菌等微生物能在Ⅲ过程中发挥作用
C. 氮循环是指含氮物质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D. 氮参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11. 南大港湿地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始生态区。近年来,连片围垦导致水道堵塞、水质恶化,原有湿地面积萎缩,鸟类栖息和觅食空间减少。该湿地通过实施“退养还湿、清淤拆堤、生境岛营造、灌丛隔离带构建”等湿地综合修复措施,恢复了往日生机。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 南大港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和调节区域气候等间接价值
B. 连片围垦使物质流动受阻,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湿地综合修复的核心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D. 实施退养还湿能增加鸟类的食物来源并增大种内竞争
12. 某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类群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稻田中蟹的密度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类数的影响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低密度养蟹田 高密度养蟹田 不养蟹常规稻田
浮游动物种类数 33 29 30
底栖动物种类数 6 2 7
A. 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 铲除杂草和清除浮游植物,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 采用“高密度养蟹”模式,稻田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更强
D. 与不养蟹常规稻田相比,稻—蟹农田的综合收益可能会更高
13. 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某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流动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保持合理的沉水植物数量有利于提高鱼、虾和蟹的产量
B. 螺蛳以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为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
C. 过度捕捞鱼、虾和蟹会降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 螺蛳的密度降低可能会引起水体恶化,影响鱼类生长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初级消费者,则丙处于第三营养级
B. 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乙→丙或丙→乙→甲
C. 三个物种数量稳定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平衡
D. 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三个物种数量的相对稳定
15. 研究人员对塞罕坝林地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土壤动物类群按食性分为4类,依次为类A(19种)、B类(18种)、腐食性(11种)、杂食性(7种),每个类群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及各土壤层中的平均密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林地类型 每个类群的个体数占比 平均密度/(只·m-2)
A类 B类 腐食性 杂食性 凋落物层 0~10cm层 10~20cm层
落叶松人工林 5% 20% 13% 2.5% 15.68 19.21 13.92
针阔混交林 8% 27% 20% 4.5% 23.20 62.31 33.96
A. 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针阔混交林土壤动物的分解作用更强
B. 在凋落物层中,落叶松人工林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更高
C. 土壤动物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密度差异可体现其生态位的分化
D. 土壤动物对改良土壤的重要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6. 许多生态现象可以用图示的模型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模型为种群衰退型年龄结构,则Ⅰ为老年个体数,Ⅱ为幼年个体数
B. 若该模型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则Ⅲ为生产者,Ⅱ为人类
C. 若该模型为某高山不同海拔的群落,Ⅲ为阔叶林,则Ⅱ可为针叶林
D. 若该模型为森林的能量金字塔,则Ⅲ流向Ⅱ的能量等于Ⅱ流向Ⅰ的能量
17. 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三个营养级一年内能量流动的情况如图所示。分解者消耗的能量忽略不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个营养级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Ⅱ→Ⅰ→Ⅲ
B. 营养级Ⅰ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106kJ
C. 营养级Ⅱ全部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9.5×105kJ
D. 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会全部流向分解者
18. 下表表示对短花针茅草原绵羊放牧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研究结果(表中数值均为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平均载畜量 草原植物固定的能量(×104) 摄入能量(×104) 粪便中的能量(×104) 呼吸作用的能量(×104)
1.3 8.86 3.22 0.95 1.86
2.0 5.28 2.62 0.92 1.39
3.0 3.32 1.86 0.94 0.76
注:此处平均载畜量指每公顷草原每半年所能承载饲养绵羊的头数。
A. 绵羊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B. 平均载畜量相对值为1.3时,绵羊固定的能量相对值为3.22×104
C. 平均载畜量相对值为2.0时,短花针茅草原的能量可被绵羊最充分地利用
D. 平均载畜量相对值为3.0时,短花针茅草原植物供给绵羊的能量最多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红眼树蛙是研究动物行为与生态适应的重要物种,它们通常在夜间进行求偶活动。求偶成功后,雌蛙会带领雄蛙前往约150米外的临时水塘进行产卵。研究人员发现,雄性红眼树蛙的鸣声具有多种功能,如吸引配偶、警告同类和驱赶天敌等,鸣声的持续时间与环境的湿度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的雨蛙、蝾螈等动物与红眼树蛙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_______重叠,表现为_______关系。
(2)红眼树蛙选择在夜间进行求偶活动,可避免_______的威胁,同时减少因白天高温导致的_______流失,有利于保持皮肤正常的功能。雄性红眼树蛙通过鸣叫声向雌性红眼树蛙传递信息,雄性红眼树蛙的鸣声可分为稳定部分和变化部分,其中稳定部分在同种个体间高度一致,而变化部分则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据此推测,雌性红眼树蛙可能通过________部分来辨别本物种的雄性个体,这种传递信息的作用是________。
(3)雄性红眼树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出间断鸣叫,即鸣叫过程中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再继续。这种鸣叫方式与完整鸣叫对雌性红眼树蛙的吸引力相当,从能量利用效率的角度分析,间断鸣叫的进化意义可能是________。
(4)红眼树蛙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原因是_______。
20. 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杂草紫茎泽兰出现在我国某牧区生态系统中,并迅速排挤了原有的一年生优质牧草黑麦草,造成该牧区牧草产量大量下降。研究人员对该牧区两种植物的覆盖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结果可知,紫茎泽兰入侵后其覆盖率呈现_______趋势,而黑麦草的覆盖率呈现_______趋势。结合两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推测紫茎泽兰对黑麦草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2点)。
(2)当地牧民对紫茎泽兰进行了人工拔除以控制其数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的意义是_______。
(3)研究人员提出,可通过引入紫茎泽兰的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试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的潜在风险是_______。
(4)紫茎泽兰具有极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快速生长特性,从而增加植被碳储量。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1. 鄱阳湖湿地是小天鹅重要的越冬地。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湿地水域面积减少,对小天鹅种群产生影响。为探究环境变化对小天鹅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鄱阳湖湿地中小天鹅的种群密度直接由_______(填种群的数量特征)决定。
(2)研究人员分析小天鹅粪便中的植物残渣,得到小天鹅越冬季的食物组成如图所示。
注:水稻、芡实、莲藕为人工种植的挺水或浮水农作物,苔草等均为野生陆生植物。
①根据调查结果,小天鹅的主要食物是_______。越冬中期小天鹅对其他植物的取食比例增加,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②10年前调查显示,小天鹅主要取食生长于浅水区野生沉水植物的芽。对比本次调查结果,推测导致小天鹅食性改变的环境变化主要是_______。
(3)研究人员调查小天鹅能量流动的情况,结果如表所示。小天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kJ·d-1。小天鹅摄入的能量不能全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原因有_______(答出两点)。
指标 日均摄入总能量 日均排便中的能量 日呼吸消耗的能量
能量值/(kJ·d-1) 2489.88 453.06 1564.19
(4)近年来,小天鹅等水鸟越来越多地前往农田、藕塘觅食,人鸟冲突进一步加剧。为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保护越冬鸟类,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
A. 使用语音驱鸟器,减少鸟类进入机场区域
B. 在稻田和藕塘周围架设电网,阻止水鸟取食
C. 加大鄱阳湖生态补水,实施生态修复项目
D. 有序推行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E. 在水鸟频繁活动区域设立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
22.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拥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其生产者不仅包括红树植物,还涵盖了多样的藻类等其他生物。红树林具有保护海岸线、碳汇作用、旅游和教育等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红树林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常见的红树植物有海榄雌、秋茄树和桐花树等。海榄雌容易占据贫瘠的沙质裸地,使沙质裸地发生_______演替。桐花树是红树林群落演替中期阶段出现的树种,推测其竞争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
(2)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浮游藻类的作用_______。浮游藻类积累有机物的速率小于红树植物的,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
(3)土壤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活动转化等过程固定和储存大气中的CO2,这一过程称为土壤碳汇作用。红树林提供旅游、教育资源和发挥碳汇作用,这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价值。研究人员调查了几种红树林土壤的功能,结果如表所示。其中碳汇能力最高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依据是_______。
土壤类型 固碳总量/(t·hm-2) 碳排放量/(t·hm-2)
黏质滨海潮滩盐土 121.13 3.84
壤质滨海盐土 101.55 5.00
灰黏壤质冲积土 104.79 4.48
灰砂质冲积土 86.96 3.97
海土 132.43 3.56
23.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发生野猪下山“捣乱”的事件。研究人员在某地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记录野猪的相对多度(种群在群落中个体数目的多少),以及调查野猪的食物关系,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记录活动的野猪,通过电脑软件识别野猪身上的斑纹来统计野猪的数量。在调查过程中,由于部分野猪________,所得估算值偏小。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2点)。
(2)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2018—2022年野猪种群的_______使相对多度增大。从密度制约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2点)。
(3)分析图2可知,在食物网中野猪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野猪与褐家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4)在野猪“捣乱”严重的地区,适时限量猎捕是有效控制野猪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方式。限量捕猎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原因是_______。
2024—2025学年高二(下)质检联盟第一次月考
生物学 参考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第2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答案】
【答案】CD
【15题答案】
【答案】ACD
【16题答案】
【答案】AD
【17题答案】
【答案】ABD
【18题答案】
【答案】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态位 ②. 种间竞争
(2) ①. 白天捕食者 ②. 水分 ③. 稳定 ④. 有利于生物种群繁衍
(3)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在自然选择中更具优势
(4)红眼树蛙的存在能够增加物种数目,使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变大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上升 ②. 下降 ③. 生长速度更快、资源竞争能力更强
(2)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紫茎泽兰的天敌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还可能攻击其他本地植物或动物,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紫茎泽兰可能对引入的天敌产生抗性,导致生物防治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加剧紫茎泽兰的扩散
(4) ①. 有机物 ②.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1题答案】
【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 ①. 芡实、苔草、蓼子草 ②. 气温较低,苔草大量枯萎,为满足能量需求,小天鹅需选择更多种类植物为食 ③. 由于湿地水域面积减少,导致沉水植物生长区域减少,从而迫使小天鹅改变食性
(3) ①. 472.63 ②. 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一部分以呼吸散失 (4)CDE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群落的物种组成 ②. 初生 ③. 桐花树比海榄雌更能适应红树林特殊环境
(2) ①. 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储存起来 ②. 红树植物高大能获得足够的阳光,因而光合作用更强,而浮游藻类由于被遮挡吸收光能有限因而光合作用较弱
(3) ①. 直接和间接 ②. 海土 ③. 海土类型中固碳总量最大,而碳排放量最低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没有被拍摄,或者没有在照射区域活动,也可能是个体差异较小导致无法区分 ②. 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干扰较小,可以避免因标记或捕捉而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次,红外相机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监测范围也较广
(2) ①.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②. 食物充足、繁殖能力强、人类活动减少导致其栖息地增加以及天敌数量较少
(3) ①. 二、三、四、五 ②. 捕食和种间竞争
(4)限量捕猎可以有效调控野猪的种群数量,进而可以实现野猪对其他物种的调控作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