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第三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第三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乐平市第三中学高二生物月考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4分)
1. 目前,2025年的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已经公布,主题是“Closing the early warning gap together”(共同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这一主题聚焦于全球协同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挑战,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数据共享和公众教育,提升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有着显著影响,为保护环境,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等低碳生活能减小生态足迹
B. 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的措施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 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 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 某同学运用图1所示计数板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 根据抽样和计算获得数据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建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B. 使用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立即计数
C. 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D. 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
3.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
B. 过度放牧可能很快导致土地荒漠化,使草原生物群落演替为荒漠生物群落
C.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D. 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4. 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逐渐变成茫茫大漠。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地图上“消失”,毛乌素沙漠变成了毛乌素森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演替为森林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B. 荒漠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呈现随机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在沙漠演替为森林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组分越来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D. 人类活动改变了毛乌素荒漠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 如表为研究人员对某地区长毛兔种群进行调查的数据结果。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组成 幼年组 亚成年组 成年组Ⅰ 成年组Ⅱ 小计
雄性/只 10 27 10 5 52
雌性/只 8 20 10 7 45
合计/只 18 47 20 12 97
组成百分比% 18.56% 4845% 20.62% 12.37% 100%
性别比例(♀∶♂) 1∶1.25 1∶135 1∶1 1∶0.71 1∶1.16
A. 如果调查该长毛兔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B.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长毛兔种群年龄结构不属于稳定型
C. 该种群不同组别的性别比例均不同,说明调查数据不合理
D.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种群数量特征外,还有环境因素
6. 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怜蝴蝶双飞舞,只作庄周一梦看”,蝴蝶婚飞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 “螟蛉有子,蝶赢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
C.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荷塘中的一滩鸥鹭是一个种群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
7. 下列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桃花盛开慢的原因是接收到了化学信息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传递
C. 某种鸟类通过点头追求配偶,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D 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措施
8.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B. 碳达峰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
C. 与食用牛肉相比,吃蔬菜会缩小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低碳生活
D. 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减缓温室效应需要各国配合
9.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 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C. 对于濒危植物,最为有效的保护是建立植物园
D.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10. 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
B. AB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C. 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
D. 图示过程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11. 雀鳝原产自北美,是一种大型的凶猛淡水鱼类,会攻击并摄食其他鱼类。如图表示雀鳝与另一种水生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关系:N表示种群现有数量,K表示环境容纳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1时雀鳝与甲的种群增长速率均达到最大 B. 雀鳝和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C. t1~t2,动物甲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的K值比雀鳝的大
12. 某科学家对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96×105J/(cm2·a)
B. 植食性动物摄取食物的过程不存在种间信息传递
C. 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0.85%
D. 枯枝落叶层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实现物质循环
二、多选题(每道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道题4分,共16分,答错得0分,没答全得2分)
13. 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是b
B. 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
C. 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a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D. 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
14. 生殖对策指生物繁衍后代时所面临的各种抉择。r—对策是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以更多的能量用于高生殖率来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策。K—对策是处于较稳定环境、以较少的能量用于生殖,而用较多的能量用于自身个体生长的生物对策。下图是两类不同生殖对策的物种在群落演替中的消长情况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B. 生物在群落中相对比例出现差异的原因是r—对策生物的出生率越来越低造成的
C. 根据生殖情况,银杏和大熊猫均属于K—对策的生物类群
D. 与r—对策种群相比,一般情况下K—对策种群受干扰后恢复能力较弱
15. 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B. 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
C. 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一定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
D. 共同生活在河口泥滩潮间带的不同生物之间均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16.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⑤如果表示Ⅱ的粪便中的能量,则属于Ⅱ同化的能量
B. 图中所示Ⅱ的能量流动去向缺少呼吸作用的途径
C. 能量沿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
D.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
三、非选择题(60分)
17. 图1为某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①~⑧代表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填组成成分);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2)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图1中的①过程外,还有部分微生物的_____参与其中。
(3)图2中A表示_____的能量。B比A少的原因是_____。
(4)如图3所示的食物网中狼与野狗属于_____关系。若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狼增重1千克,至少消耗牧草_____千克。
18. 在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_____。
(2)红树林中的鱼、虾、蟹、水禽和候鸟等消费者的存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繁殖季节,林里的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的作用。
(3)若潮间带受到轻微污染,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
(4)现种植某种植物,能大量吸收红树林土壤中的汞元素,但需对其定期收割并实施无害处理,原因是_____。
(5)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我国已建立了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保护。
19. (一)土壤中农药分解主要是依赖土壤的物理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探究准备: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较大容器若干个、灭菌仪器、检测仪器、喷壶、敌草隆(一种除草剂)等。
(1)探究步骤:
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两组,编号A、B,将A组进行_____;B组不进行灭菌处理。分别向A、B两组容器内的土壤上喷施等量的无菌农药敌草隆,测定A、B两组土壤中敌草隆的平均含量(M),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六周以后,检测A、B两组容器中敌草隆的剩余量并计算各组农药剩余量的平均值(NA、NB)。
(2)结果预测:
①当M=NA,M>NB时,说明农药的分解仅是微生物分解的结果。
②当M>NA,M>NB,NA=NB时,说明_____。
③当_____时,说明_____。
(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若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的方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_____和目测估计法。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_____的特性。
(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_____。
20. 下图1表示某地利用生态学相关原理,将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进行有机整合而形成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表2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a、b、c三个种群构成一条食物链。图3为净化养殖塘内河水的复合式生态床技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代表能量关系,箭头_____(填序号)不能成立。
(2)将秸秆直接制作成饲料中的能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秸秆投入沼气池后再制成饲料中的能量。与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相比,该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在维持相同的产出能力时,所需投入的化肥和精饲料更少,其原因是_____。
(3)表中a、b、c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该食物链中能量从生产流向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种群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363.5
34.5 235
b 18 4.5
2
C 123 50
6.5 25.5
(4)图2中,生态浮床中部分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的作用。生态浮床中的曝气机可不断曝气,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乐平市第三中学高二生物月考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4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二、多选题(每道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道题4分,共16分,答错得0分,没答全得2分)
【13题答案】
【答案】ABC
【14题答案】
【答案】ACD
【15题答案】
【答案】CD
【16题答案】
【答案】ACD
三、非选择题(60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化能合成作用 (3) ①. 初级消费者同化 ②.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呼吸散失
(4) ①. 捕食、竞争 ②. 41.7
【18题答案】
【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 ①.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②.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 ①. 自我调节 ②. 负反馈调节
(4)避免死亡后会通过分解者的分解,汞元素再度进入水体中
(5) ①. 间接 ②. 就地
【19题答案】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2) ①. 农药的分解仅是物理分解的结果 ②. M>NA,M>NB,NA>NB ③. 农药的分解是物理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
(3) ①. 取样器取样法 ②. 记名计算法 ③. 趋暗、趋湿、避高温
(4)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
【20题答案】
【答案】(1)2、12
(2) ①. 大于 ②. 该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
(3) ①. a→c→b ②. 16.27%
(4) ①.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②. 可促进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分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