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最有名的一句话)
前期的维特根斯坦认为现实世界中的原子事实存在着逻辑结构。在命题中那种逻辑结构就是一种图像,而且图像与它描述的对象逻辑结构型式一致。命题世界包含一切逻辑上的可能性,现实世界只是其中之一。为了避免语法形式错误导致的混乱,他认为人们必须使用符合逻辑句法的语言。唯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有限度的。一旦超出语言逻辑的范围,如构成命题本质的逻辑形式、一切传统的形而上学命题、伦理学命题和美学命题等,语言就不能表达。但理智的本性却有想要说出它的冲动,所以对这些不能说的东西最好保持沉默。
唯特根斯坦所说的逻辑实际上包含两种意义的逻辑,一是命题之间所含的逻辑关系即命题逻辑,一是现实世界存在的事实间的逻辑关系即事实逻辑。他认为事实命题所反映的逻辑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可能的命题逻辑中只有一种与事实逻辑相符。他想通过对命题做逻辑分析找出符合事实逻辑的命题。从本知论哲学角度来看,并不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事实逻辑;命题逻辑所反映的观念之间的关系都是人的意识有意或潜意识思维活动的结果,这种逻辑关系也是主观的。一部分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符合数学原理,是意识将观念附着在数学逻辑上的结果。所以,通过对命题做再多的逻辑分析,至多能得出命题是否符合同一思维原则,不能得出命题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结论。唯特根斯坦把原子事实当作客观实在,他就必须将观念与原子事实对照,只有通过事实的检验才能说明命题逻辑具有他所认为的客观实在性,而不是仅通过语言逻辑分析就可确定命题逻辑关系的实在性。
>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最有名的一句话)
维特根斯坦想通过语言逻辑的局限性搁置形而上学问题,这是一种逻辑理由很不充分的说法。他说语言有限度,我们不知道他说的限度到底指的是什么限度,因为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是意识间的沟通工具。如果他说的限度指的是意识所感知的范围,那他这个话题就没有意义,因为感知之外的人们就不可讨论它。他指的应该不是语言表达意识活动的局限性,因为语言的作用就是用来表达意识所感知的结果。逻辑形式、形而上学、伦理学和美学命题虽然存在着争议,但毕竟人类还是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了,人们也可以正常地沟通交流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他也认为人性的冲动使人将它讲出来。所以他说的语言局限性所指的应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问题,他没表达清楚以至使语言成了问题的替罪羊。他说的形而上学等几类问题都是思维的抽象对象,不同于他所说的对应于原子事实的实物对象。这类抽象观念不像实物对象那样有广延,有广延的实物能找到稳定的参照对象,易归纳总结出统一的大家易于认可的逻辑关系。对抽象观念间的关系人们目前还难以得出统一性的结论,可以将之归入有待继续研究的未知领域。
他的对不可说的事保持静默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做法。对未知领域人类应该保持好奇心去感知它、研究它和探讨它,不能因为问题研究太困难就避而不谈。况且今天的人类没有研究出结果,不等于以后的人类不能研究出令人信服的结果。所以,唯特根斯坦的对形而上学等几类问题保持静默的做法是一种对待问题的驼鸟态度。
对思辩的形而上学问题正确的态度不是搁置不论,而是应勇于探索,应该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清除那些形而上学的伪问题。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倡的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是以同一律为核心的思维方法。同一律要求思维过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致。为了一致就必须执行苏格拉底所说的辩论前须明确概念的定义,用较清楚易懂的简单概念说明较模糊难懂的复杂概念。伪问题大都违反同一律,是采用各种诡辩法制造出的假大空伪问题,大都属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问题。如中哲们热议的大都是这样的假大空伪问题,如没有定义的道和仁等。你如果要求他们先给定义,中哲们一般就会气急败坏。你再坚持,他们就只有落荒而逃,因为中哲们的哲学水平尚处在古希腊的智者诡辩的时代。黑格尔以诡辩法形成的观点大都也属这样的伪问题。他的理论就是从存在和不存在是一回事开始推导的。他对存在没有定义。说两个对立的概念是一回事就明显违反思维逻辑同一律。他以此导出的一系列论点只能是形而上学的废话。所以黑格尔的诡辩理论决不是什么博大精深,而是真正的假大空伪。我们只要用同一律对其辩证,黑哲们就只能以你不懂黑格尔的精神胜利法去安慰自已。其它人的如时间、空间和上帝的有限、无限等问题也同属这类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用同一律去辩证,通过辩证界分清出知识的未知领域,以避免有人通过诡辩法用假大空伪的言论糊弄他人,留下真问题供人们继续研究探索。真正的形而上学问题只会启示人们去探索发现,从而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如贝克莱的不死的量的幽灵问题对微积分理论发展的启示作用,休谟的因果问题对康德哲学产生的促进作用等等。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不仅放弃了事实逻辑和命题逻辑共有逻辑形式的理论,而且放弃了命题的图像论,并强烈攻击逻辑原子主义的形而上学学说。他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理论理系,而只是对日常语言规则的研究。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观点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反智言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