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人与环境综合检测题(答案)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人与环境综合检测题(答案)


第八单元人与环境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说明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森林茂密,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长年旱灾,赤地千里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北方寒流长期侵袭,植被无法抵御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麋鹿 B.池塘里的鱼 C.一群青蛙 D.一片沙漠
4.我国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处理 B.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C.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D.全民践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5.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6.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间的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 D.羊吃草
7.北方农谚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适合播种,此时影响播种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 D.阳光
8.如图,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它们的相对数量如下图所示.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丙→丁→甲→乙 B.甲→乙→丁→丙
C.甲→丙→丁→乙 D.丙→甲→乙→丁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10.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C.“草盛豆苗稀”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中,螳螂和黄雀属于捕食关系
12.你一定和同学们一起寻找过鼠妇,一般在哪种环境里最容易找到?(  )
A.黑暗干燥的沙土环境 B.黑暗潮湿的土壤环境
C.海边礁石环境 D.太阳底下土壤表面环境
13.2024年6月5日是“中国第10个环境日”,其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可降解的废塑料属于“白色污染”,应减少使用塑料包装袋
B.减少石油、煤炭的燃烧,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
C.骑自行车出行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D.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无需处理即可排入水体
14.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比裸地高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北极熊毛色与冰雪颜色相似 D.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
15.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B.
C. D.
16.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的过度增长 B.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C.农田大量烧秸杆 D.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17.生态农业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达到物质的循环利用,种植﹣养殖﹣废物利用.其中动物粪便、植物秸杆的无害化处理有(  )
A.排入下水道 B.作垃圾填埋
C.用作沼气原料或高温堆肥 D.随便排放
18.2017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导大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生活的是(  )
A. 外出野餐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B.炎热的夏季将空调设置的温度尽可能调成低温
C.去超市购物时自备购物袋,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D.收集已经单面使用过的作业本或打印纸张,继续使用
19.图示人体内吸收、利用及排出水过程,A~D表示人体的系统,a表示人体的器官。据图回答:
(1)[B]:   ;[a]:   。
(2)喝下的水主要通过[ ]   吸收进入C系统后,大部分成为血液中   的主要成分。
(3)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4)综上所述,水对人体生命活动意义重大。珍惜水资源,即是珍爱生命。请谈谈你的行动:   (写一项即可)。
20.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  )
A.森林被大量破坏
B.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制剂的冰箱
C.大量使用化学燃料
D.大量使用农药
二、综合题
21.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8小时就能飞越海拔接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
(1)青藏高原地区海拔显著增高,据图1所示信息可知,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需要克服的两个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为   。斑头雁能够适应这样艰苦的飞行环境与其形态及生理特点有关,表现在其体表丰厚的羽毛可以保温,且在寒冷条件下,斑头雁的   与氧气结合更紧密,肌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分布密集,通过   可为骨骼肌细胞提供更多能量。
(2)斑头雁适于长途飞行与其身体结构密切相关。
①如图2所示,斑头雁的[ ]    上附着发达的肌肉,能牵动两翼快速飞行。飞行中双翼上举,吸入的空气一部分可进入并储存在[ ]    中,两翼下垂,再将这部分气体挤压到[ ]    中,最终排出体外。每呼吸一次能够在肺部进行   次气体交换。([ ]中填图中罗马数字或字母,“__”上填文字)
②下表为几种善飞鸟类的身体量度数据。由此可见,斑头雁具有更大的   ,因此飞行时能产生更强大的托举力。
种类 体长(cm) 翼展(cm) 翼展/体长
岩鸽 29 53 1.83
大天鹅 160 243 1.77
斑头雁 69 150 2.17
(3)有些斑头雁每年会翻越喜马拉雅山,来往于印度和青藏高原之间,这种迁徙行为是鸟类对环境长期   的结果。在迁徙途中它们会一直“嘎嘎”地鸣叫,这是在   , 鼓励落后的同伴,让雁群保持队形。
22.综合应用
周末小明和家人去赤峰红山湖度假区研学游,并记录了所见所感:
今天我和父母一起到红山湖游玩,看到了许多生物。图甲是我拍摄的红山湖美景,图乙是我绘制的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
我最喜欢划船,随着爸爸的号子,我立马用力摇动船桨,将船快速划出,紧张得脸都红了。
下船后,我们来到了红山湖旁边的“农家乐”饭店,品尝了美味的铁锅炖鲤鱼、发面玉米饼…,今天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但我的心情也很复杂,红山湖水位线明显下降,湖周边还有一些旅游垃圾,有人说湖中生物也减少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应该好好保护红山湖,让这里山更青水更绿!
结合所学知识和小明的记录,完成下列问题:
(1)红山湖属于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乙还缺少的部分是   和   。这个生态系统里面鱼的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波动,但其所占的数量和比例是    的,其中影响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个),如果某段时间红山湖管理处往水体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短期内虾的数量会明显   。
(2)小明一听到爸爸的号子声,立马用力摇动船桨,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个基本特征:   。他们一家人在“农家乐”饭店,品尝的铁锅纯鲤鱼和玉米饼这两种食物所涉及的两种生物,它们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   、   。
(3)红山湖水位线明显下降,湖周边还有旅游垃圾,湖中生物减少,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请你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点建议:   
23.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此期间,科研工作者和农业技术人员投身产业扶贫一线,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1)李玉院士倡导的“北耳南扩”“南菇北移”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木耳、蘑菇等食用菌都属于   ,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能利用秸秆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2)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合理密植,以充分利用   ;利用5G技术遥控无人机进行施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   。这些措施都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
(3)农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巡查中发现一株植株高大、稻穗饱满的水稻,他猜测这与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有关。他想通过观察,以比较该株水稻与其它水稻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是否存在差异,应如何操作?
24.我们的家乡﹣﹣威海,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环境因生物的存在而生机盎然,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了威海的生态.生于斯,长于斯,你对家乡的生态情况了解多少呢?
(1)威海三面环海,其浅海中有生物779种.海岸线曲折且具有众多河流的入海口,浅海水域水温起伏大,导致了威海浅海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2)威海市的地貌为低山丘陵,山丘基本被山林覆盖.目前,威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9.2%,远远超过山东省21.4%的平均水平.森林促进了   ,是威海市雨量充沛的重要原因之一.
(3)威海市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是日本黑松.日本黑松具有耐盐碱、耐干旱的特点,其针形叶受力面积小,适于在海风大、盐碱度高、沙质的海滩种植.以日本黑松为主要树种的威海市沿海防护林,抵御了海风的肆虐,防止了土壤的沙化.以上事实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   .
(4)威海市园林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已选育乡土野生优良树种为主,以引进适应性较好外来树种为辅,从而增加园林植物的种类,实现园林的生态化.上述做法的目的是:提高园林生态系统的   能力,从而更好地维持其生态平衡.
(5)威海市的主要粮油作物有小米、玉米、花生等,还种植有高粱、大麦、黑豆、绿豆、赤豆、小豆等传统杂粮,这些作物供人们食用的器官主要是   .
25.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 (cm) 农业模式 生物种类(种) 食物网复杂程度 (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18世纪,瑞典分类学家林奈把线虫、蚯蚓、血吸虫等无脊椎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这类动物除能够蠕动外,请再列举两条共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科学家利用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发现了细胞凋亡现象及其机理,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将一块土壤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依据是   。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中食物网的关键组成成分。若图中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植食性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从上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的最终去向不包括   。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农业模式为   ,依据是   。
(4)“果—菌—肥”有机农业是以废弃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或菌袋来培养香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进行还田。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农业的优势体现在   。研究发现,长期施用有机肥后,植食性线虫的数量会减少。有人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有机肥的施用引起捕食性线虫的增加导致的。请帮助完善下面实验过程来验证该假设。
a.在同一地点选取两块成分相似的土壤,先分别测定两块土壤中   初始数量;
b.   ,另一地块不作处理;
c.一段时间后统计该类线虫的数量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2.【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4.【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7.【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9.【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0.【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1.【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3.【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1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7.【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18.【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19.【答案】(1)呼吸系统;皮肤
(2)A消化系统;血浆
(3)肾脏
(4)工业用水要加大循环使用力度,农业用水要改漫灌为滴灌,生活用水要节约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排泄及其途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肾的结构和功能
20.【答案】B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21.【答案】(1)温度和空气含氧量;血红蛋白;呼吸作用
(2)Ⅱ龙骨突;B气囊;C肺;2;翼展比
(3)适应;信息交流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作用的实质;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2.【答案】(1)淡水(湖泊);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相对稳定;温度、水分;减少
(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3)不乱扔垃圾/在湖周围放置保护环境的警示标语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3.【答案】(1)真菌;分解者
(2)光照;无机盐
(3)取两株水稻相通部位的叶片制成临时切片,在相同物镜和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观察叶片的结构
24.【答案】(1)基因
(2)生态系统(或生物圈)的水循环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4)自我调节
(5)种子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5.【答案】(1)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直接使用
(2)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土壤中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4)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捕食性线虫;一块地施加有机肥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www.21cnjy.com)
2 / 11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