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九上化学期末专项复习(答案)
《燃烧的条件》九上化学专项复习
一、夯实基础
1.(2024八下·泰山期末)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
目的 A.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A.A B.B C.C D.D
2.(社会热点)2024年2月23日,南京一小区因电动车停放处起火引发火灾,大火导致15人遇难,44人受伤.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逃生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B.液化石油罐泄漏时,要迅速打开排风扇
C.图书、档案失火要用水灭火
D.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3.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知道了灭火器的使用。如图所示,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者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C.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4.(2024九上·东莞期末)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
B.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室内着火,马上打开所有门窗
5.(优秀传统文化)《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以下关于火折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折子”中有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要完全密封
C.“火折子”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火折子”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6.(跨学科 语文)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打得大败而逃。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将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若曹操手下的衣服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措施有 (写出一条)。
7.(2017·宜城模拟)下图是物质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示意图,煤粉和木屑燃烧的顺序不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8.(2022九下·邯山模拟)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设计实验乙的目的是 。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9.(2024九上·长沙期末)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众多救援队赶赴灾区抗震救灾。
(1)救援队借助搜救犬寻找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这是利用了分子 的性质。
(2)此次救援最大的困难是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天气。为防冻伤,积石中学的老师组织学生点燃废旧书纸和树枝烤火。“书纸和树枝”为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3)震前的地壳活动,使得水中的硫磺微粒增加而显现淡蓝色的光,这是地震的前兆之一。我们知道硫在空气中燃烧也会发出淡蓝色火焰,请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二、能力发展
10.(2024九下·江汉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有关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可以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C.图3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图4测量试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1.(2024·重庆市)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12.(2024九下·定陶期中)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③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试管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
13.(2024九下·瑞昌期中)火折子堪称古代“打火机”。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再装入竹筒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筒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吹气是为了( )
A.提供其他可燃物 B.使纸卷接触更多空气
C.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D.增强纸卷的导热性
14.(2024八下·肇州月考)如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图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3)热水的作用是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为 。
(4)若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上持续通氧气,水中白磷是否会燃烧 。(填“会”或“不会”)
(5)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除可燃物以外,还有 和 。
15.(2024九上·东莞期末)“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办会理念。
材料1:开幕式主火炬采用甲醇(CH3OH)作燃料,系全球首创。科学家把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液态甲醇和水。甲醇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输和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排放相对清洁的特点。
材料2:会场通过TD-LIP仪器,监测到对PM2.5、臭氧生成起关键作用的氮化合物。后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协同控制空气质量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材料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没有使用传统烟花,而是使用了电子烟花。并将其数字化呈现在场馆内,再通过相应的声音效果,呈现出绚烂的烟花效果。
(1)选用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有 (写一条),亚运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2)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3)PM2.5在空气中含量越 (填“高”或“低”),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4)常见的氯化合物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二氮(N2O)。依据化学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一氧化二氮(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开幕式使用绚烂的电子烟花,其电光源充入的物质是 (填字母)。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16.(2024九下·息县模拟)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a处的白磷燃烧而b处的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什么?
17.(2024九上·福州期末)探秘“燃烧”。
(1)点燃一根“神奇”蜡烛,吹灭火焰后会自动复燃。原因是烛心的镁粉继续氧化放热,重新引燃蜡烛。熄灭该神奇蜡烛的合理操作是 (写一点)。
(2)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辩证认识“黑烟”
①蜡烛燃烧过程,伴随产生对环境不利的黑烟,此黑烟主要成分是 (填物质名称)。
②松烟制墨法是利用松枝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而制墨。
(4)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C2H8N2+ N2O4=2CO2↑+4H2O↑+ N2↑。
(5)根据以上信息,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写一点)。
18.(2024八下·海阳期末)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实验甲中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中产生气体为10mL时,则B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为 mL,检验B管中生成的气体,可将 伸入气体中。
(2)实验乙中瓶底放少量水,目的是 。
若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②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③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留的水太少。
(3)实验丙中,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4)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探究,根据图回答问题:
A.白磷燃烧 B.酒精与水混合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
①如图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其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E.分子质量 F.原子质量
③小明将图C装置改进成如图D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但是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请解释原因 。
三、挑战突破
19.(2024八下·济宁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20.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21.(2023九下·景德镇期中)白磷和五氧化二磷都具有毒性,某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改进装置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实验时先打开弹簧夹,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烧瓶中白磷周围产生火星;实验后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残留的白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热水的作用只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B.过氧化钠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生成氧气
C.为了吸收白磷,需要将注射器活塞继续向左推
D.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
22.(2023九上·平顶山期末)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②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D.实验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3.(2024·顺义模拟)用如图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
甲乙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的现象是 。
(3)若要研究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甲中的X可以是 。
A.白磷 B.红磷
(4)水的作用是 。
24.(2024·成都模拟)具支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应用广泛。
Ⅰ.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1具支试管内装有细铜粉,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为30 mL。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反复缓慢推拉注射器。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完毕具支试管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缓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
(3)Ⅱ.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先用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将加装气球的具支试管放入盛有60℃热水的烧杯内,观察现象;然后将注射器内的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继续观察现象。
气球的作用是 。
(4)右边具支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通过该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为 。
(6)Ⅲ.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3装置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 ;
(7)小红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加热至硫粉燃烧,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加热高锰酸钾,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此时观察到硫粉处的现象是 。硫粉燃烧结束,此时应 ,再熄灭酒精灯直至恢复至室温才能将导气管从烧杯内移出。
(8)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9)小李同学觉得该实验装置可能导致溶液倒吸,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
25.(2024·明光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主题开展了以下相关活动。
活动一:认识燃烧
(1)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分别做过木炭、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上述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点是____(填字母)。
A.剧烈反应 B.产生气体 C.发光放热 D.氧化反应
(2)活动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
②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的热水中
⑤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⑥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实验分析】
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步骤③中,证明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
(4)能看到白磷燃烧的实验步骤是 。
(5)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6)【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活动三:再探镁的燃烧
相关资料表明: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 。
(7)根据上面的资料,你对燃烧的新的认识是 。
(8)若将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则a的取值范围是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蜡烛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占据部分被消耗点氧气的体积,会产生误差,错误;
B、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应控制着火点为唯一变量,而实验中氧气的有无也是变量,错误;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过程中没有气体参与,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D、蜡烛燃烧会消耗氧气,通过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验证判断;
D.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断设计实验。
2.【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目的是防止烟气损伤呼吸道,伏低身子前进是因为烟气上升。这样有利于安全逃生。A正确;
B、液化石油罐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星或明火会燃烧将会发生爆炸,打开排风扇 可能会产生电火花而发生爆炸,B不正确;
C、当图书、档案失火时,为防止图书、档案损坏,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留下痕迹。C不正确;
D、室内起火,不能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D不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室内火灾的逃生方法来分析;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火星或明火会发生爆炸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是气体易会发,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来分析;
D、根据根据室内着火自救的方法来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且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对准火源喷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留下痕迹,不损害图书,所以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留下痕迹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水能导电,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防止触电,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木柴燃烧更充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室内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使空气流通,使火势更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
A、"火折子"能燃烧,说明“火折子”中有可燃物,正确;
B和C:燃烧需要氧气,“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要保持火折子与氧气接触,故B错C对;D、燃烧要求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故选B。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答案】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充足的空气(氧气);洒水降低温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同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将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氧气),使火势更旺;衣服不慎着火,可以通过洒水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答案为: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充足的空气(氧气);洒水降低温度。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答案】达到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解:控制变量法,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达到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8.【答案】(1)
(2)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与氧气点燃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但没有通氧气前,白磷没有燃烧;通氧气后能燃烧,说明该实验乙是为了探究燃烧需要氧气这个条件的;
故答案为: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着火点高,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
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1)白磷与氧气点燃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但没有通氧气前,白磷没有燃烧;通氧气后能燃烧,说明该实验乙是为了探究燃烧需要氧气这个条件的。
(3)铜片上的红磷着火点高,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9.【答案】(1)在不断地运动
(2)可燃物
(3)S+O2SO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救援队借助搜救犬寻找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这是利用了分子在不断运动,使搜救犬可以闻到幸存者的气息;
故答案为:在不断地运动;
(2)积石中学的老师组织学生点燃废旧书纸和树枝烤火。书纸和树枝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所以“书纸和树枝”为燃烧提供的条件是可燃物;
故答案为:可燃物;
(3)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
故答案为: S+O2SO2 。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书纸和树枝具有可燃性以及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硫燃烧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根据图1实验现象的对比,不能排除是否是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错误;
B、根据图2实验现象的对比可知,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程度越剧烈,正确;
C、水不可燃、酒精可燃,根据棉球是否燃烧,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而不是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错误;
D、试管中氧气的体积约为,实验结束后因试管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应左移20mL,而注射器的刻度为10mL,无法完成实验,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对比实验应控制唯一变量;
B.根据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D.根据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综合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a处物质能燃烧,为着火点低的白磷,不符合题意;
B、 红磷未燃烧,着火点高于80℃ ,不符合题意;
C、 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D、 c处白磷因不接触氧气不能燃烧,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分析;
B、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分析;
D、根据水中白磷不燃烧是未接触氧气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①中是白磷,氮气,③中是红磷,氧气,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故不能作为对比实验,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叙述, ②中的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②、③的不同条件是白磷和红磷,其它条件相同,故可以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是可燃物,着火点、氧气同时具备才能燃烧,气球是缓冲作用来解答。
13.【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火折子中,纸卷属于可燃物,打开竹筒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吹气是为了使纸卷接触更多的空气(或氧气),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与空气(氧气)接触
(3)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氧气);4P + 5O22P2O5
(4)会
(5)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氧气)接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为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写: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均为可燃物,温度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白磷隔绝氧气,故还可以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氧气)接触,故填写:与空气(氧气)接触。
(3)热水除了可以提供热量,同时,还可以隔绝空气(氧气),使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填写: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氧气);红磷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2P2O5,故填写:4P + 5O22P2O5。
(4)热水中的白磷上之所以没有燃烧,是因为接触的空气(氧气)太少,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上持续通氧气,水中白磷接触氧气,自然会燃烧起来,故填写:会。
(5)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除可燃物以外,还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与空气(氧气)接触,故填写: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氧气)接触。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解答。
(1)图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为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写: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均为可燃物,温度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白磷隔绝氧气,故还可以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氧气)接触,故填写:与空气(氧气)接触。
(3)热水除了可以提供热量,同时,还可以隔绝空气(氧气),使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填写: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氧气);红磷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2P2O5,故填写:4P + 5O22P2O5。
(4)热水中的白磷上之所以没有燃烧,是因为接触的空气(氧气)太少,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上持续通氧气,水中白磷接触氧气,自然会燃烧起来,故填写:会。
(5)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除可燃物以外,还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与空气(氧气)接触,故填写: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氧气)接触。
15.【答案】(1)安全高效(合理即可);隔绝可燃物
(2)
(3)高
(4)组成元素相同(合理即可);+1
(5)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由题中可知,选用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为:甲醇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输和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排放相对清洁的特点;关闭燃料阀门,能隔绝可燃物,从而灭火。
故填: 安全高效(合理即可) ; 隔绝可燃物 ;
(2)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3)PM2.5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则说明空气污染指数越大。
故填:高;
(4)由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均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相同,1个分子中均含有1个氮原子等;
一氧化二氮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0,解得x=+1。
故填: 组成元素相同(合理即可) ;+1;
(5)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的光,则可在电光源充入稀有气体,故选c。
故填:c;
【分析】(1)根据甲醇的性质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液态甲醇和水书写方程式;
(3)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
(4)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5)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据此分析;是物理性质。
16.【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 处白磷燃烧而 c 处白磷不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a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b处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 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 c 处白磷与氧气隔绝,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分析】(1)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2)根据探究燃烧条件知识分析。
17.【答案】(1)罩上杯子(合理即可)
(2)2Mg+CO22MgO+C
(3)炭黑等;不完全
(4)1;2;3
(5)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支持(合理即可)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点燃一根“神奇”蜡烛,吹灭火焰后会自动复燃。原因是烛心的镁粉继续氧化放热,重新引燃蜡烛。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熄灭该神奇蜡烛的合理操作是用水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熄灭的目的,或者在火焰上方罩上杯子来隔绝氧气。
(2)、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CO22MgO+C 。
(3)、辩证认识“黑烟”
①蜡烛完全燃烧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而蜡烛燃烧时产生火焰,焰心中的氧气含量少,故内部的蜡烛不完燃烧会产生炭黑,因此蜡烛燃烧伴随有黑烟产生,黑烟具有可燃性,故黑烟主要成分是炭黑。
②松烟制墨法是利用松枝“不完全”燃烧而制墨。
(4)、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2CO2↑+4H2O↑+3N2↑ .
(5)、根据以上信息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故我们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来理解灭火法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2)根据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镁和单质碳来解答;
(3)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来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5)根据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来解答。
18.【答案】(1)5;带火星的木条
(2)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①②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ACF;气球膨胀,受到浮力作用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电解水实验中在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根据图示可知A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多,则A中为氢气,B中为氧气,A中气体为10mL,则B中气体体积为5mL,故填:5;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填: 带火星的木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的熔化物,为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则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①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铁丝可能无法燃烧,会导致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①符合题意;
②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铁锈阻止了铁与氧气的接触,会导致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②符合题意;
③铁丝燃烧时集气瓶中留有水的量不影响铁丝的燃烧,不会导致铁丝不能燃烧,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
(3)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燃烧,该实验中白磷与红磷都是可燃物,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后红磷、白磷都与氧气接触,热水能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4)①A、红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该装置密闭,对比反应前后天平的状态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符合题意;
B、酒精与水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无法用该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题意;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该装置不密闭,反应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出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则该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不符合题意;
故填:A;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则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故填:ACF。
③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气球膨胀,受到浮力作用,装置对托盘的压力减小,则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故填:气球膨胀,受到浮力作用。
【分析】(1)根据电解水知识分析;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析;
(3)根据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分析;
(4)根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电解水实验中在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根据图示可知A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多,则A中为氢气,B中为氧气,A中气体为10mL,则B中气体体积为5mL。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故填:5;带火星的木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的熔化物,为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则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
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①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铁丝可能无法燃烧,会导致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②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铁锈阻止了铁与氧气的接触,会导致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③铁丝燃烧时集气瓶中留有水的量不影响铁丝的燃烧,不会导致铁丝不能燃烧。
故选:①②。
(3)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实验中白磷与红磷都是可燃物,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后红磷、白磷都与氧气接触,热水能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①A、红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该装置密闭,对比反应前后天平的状态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酒精与水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无法用该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该装置不密闭,反应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出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则该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A。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则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故选:ACF。
③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气球膨胀,受到浮力作用,装置对托盘的压力减小,则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故填:气球膨胀,受到浮力作用。
19.【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步骤Ⅱ中, 打开K2,通入O2 ,A中红磷与B中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是A中红磷温度没达到着火点,没有满足燃烧的条件,红磷不会燃烧,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受热温度达到着火点,满足燃烧的条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A正确;
B、步骤Ⅱ中,A、B中红磷都与氧气接触,但是A中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A中红磷未燃烧,B中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B中红磷燃烧,从而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
C、步骤 I验证燃烧的条件需要与氧气接触, 步骤Ⅱ验证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则步骤 Ⅲ 验证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步骤Ⅲ中,若将装置B中红磷换成木炭,因为木炭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即燃烧需要可燃物,故C正确;
D、要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对比实验变量是氧气,其他条件要相同,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对比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分析解答。
20.【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分析】本题必须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我们先分析一下不同的药品分别处于的环境: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
【解答】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实验2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是与氧气有关,同样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不会继续燃烧,故A错误;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B正确;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而不是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燃烧条件,人们往往认为可燃物在水中不能燃烧.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21.【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热水有三个作用:一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二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三是隔绝氧气,故A错误;
B、把注射器内的水推入具支试管内,观察到烧瓶中白磷周围产生火星,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使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而燃烧,故B正确;
C、要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入烧瓶吸收残留的白磷,必须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溶液才能倒吸到烧瓶中,所以需要把注射器活塞往右拉,抽取烧瓶内的空气,从而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故C错误;
D、白磷在热水中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燃烧,把注射器内的水推入具支试管内,使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通入热水中,白磷才会燃烧,说明通过实验装置可以判断此实验是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热水既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又可以提供热量,还可以隔绝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题干信息 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烧瓶中白磷周围产生火星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往右拉注射器,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左边烧杯内的溶液进入烧瓶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实验现象及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2.【答案】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图示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使得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通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23.【答案】(1)
(2)通前乙中白磷不燃烧,通后乙中白磷燃烧
(3)AB
(4)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控制变量法,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通O2前乙中白磷不燃烧,通O2后乙中白磷燃烧。
(3)若要研究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甲中的X可以是白磷或红磷。
(4)20℃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结合题意分析。
24.【答案】(1)试管内的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氮气/N2
(2)铜与氧气充分接触,氧气完全反应
(3)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4)
(5)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前,白磷不能燃烧,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后,白磷燃烧
(6)
(7)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继续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
(8)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9)在导管口装上一个倒扣的漏斗,漏斗下边缘与水面平齐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的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空气的主要气体是氧气和氮气,实验完毕,具支试管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或N2)。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缓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铜与氧气充分接触,氧气完全反应。
(3)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4)右边具支试管内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前,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能燃烧,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6)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时,能够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粉燃烧结束,此时应继续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防止因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压降低,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内,引起试管的炸裂。
(8)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9)小李同学觉得该实验装置可能导致溶液倒吸,改进措施是在导管口装上一个倒扣的漏斗,漏斗下边缘与水面平齐。
【分析】(1)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缓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铜与氧气充分接触,氧气完全反应。
(3)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5)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6)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7)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时,能够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粉燃烧结束,此时应继续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防止因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压降低,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内,引起试管的炸裂。
(8)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9)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改进措施在导管口装上一个倒扣的漏斗,漏斗下边缘与水面平齐。
25.【答案】(1)A;C;D
(2)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打开K1,关闭K2
(5)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白磷不燃烧,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
(6)氧气化学性质比二氧化碳、氮气更活泼,镁主要和氧气反应
(7)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8)3.3<a<4.6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 木炭、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A、C、D正确; 镁、铁燃烧不产生气体,B错误。
(2) 装置甲中发生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
(3) 在步骤③中,当二氧化碳排出时证明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打开K1,关闭K2 ,使白磷接触氧气,能看到白磷燃烧。
(5) 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白磷不燃烧,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 。
(6)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 是由于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镁主要与氧气反应。
(7)由所给资料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8) 2.4g镁全部与氮气反应生成物质量为,若全部与氧气反应生成物质量为,若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
2Mg+CO2 =2MgO+C
48 44
2.4g x
48:44=2.4g:x
x=2.2g,生成物固体质量为2.2g+2.4g=4.6g,若将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则a的取值范围是 3.3<a<4.6 。
【分析】(1)根据木炭、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烧分析;
(5)根据要证明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需有白磷燃烧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的对比实验分析;
(6)根据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分析;
(7)根据燃烧不一定需氧气参与分析;
(8)根据2.4克镁完全与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固体质量确定a的取值分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