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泉五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答案)

福建省厦泉五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B B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B C B B C D B
21.(8分)
(1) 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2) 神经递质(答具体种类例如乙酰胆碱也得分) 激素(答具体种类如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也得分)
(3)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 TSH(或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2分,答受体只有 1分)
(4) 抗利尿 减少
22.(12分)
(1) 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与答案一致得分,否则零分)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网络(与答案一致得分,否则零分)
(2)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2分,如答无机盐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都可得分)
(3) 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
(4) 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2分) 4 组织液 HCO /H CO (答不全没有
分)
23.(8分)
(1) 促进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大 减轻
(2) 化学信号→电信号 辣椒素与 TRPV1结合(1分),使 TRPVl通道打开,QX-314
通过 TRPV1通道进入细胞后阻止 Na 内流(1分),抑制兴奋的产生(1分)
(3) 是否含有 TRPV1(或 TRPV1抑制剂的有无) 家兔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变化
24.(14分)
(1) 脂质和蛋白质 流动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2分,只答出一个 1分) 细胞因子 (激
活的)细胞毒性 T细胞 Ⅵ和Ⅳ(2分,只答出一个 1分) 防御
(3) 主动 抗体
(4) 血清(或血浆、血液)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25.(8分)
(1) 神经—体液 交感 抑制
(2) 适量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 适量 52%酒精 等量的 52%酒精(没写“等量”
零分) 甲组和丙组小鼠的血压基本相同,且明显低于乙组小鼠的血压(2分)
{#{QQABCYaUogiAAAIAAQgCQQGCCACQkgCAASgORBAMIAABCQFABAA=}#}厦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24年巴黎奥运会,我国游泳队运动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肾上腺素B.血糖C.呼吸酶 D.甘油三酯
2.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3.将某种贴剂贴在患儿肚脐处可有效缓解小儿腹泻腹痛。如图所示,贴剂中的丁香酚经扩散最终进入胃壁细胞,刺激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进而促进食物的消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K+–ATP酶是介导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
B.胃蛋白酶在胃壁细胞内合成后可通过胞吐进入内环境
C.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中与H+从胞内排出的方式相同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丁香酚进入胃壁细胞的方式相同
4.进入高原环境,人体可能会产生高原反应,如呼吸困难、发热和尿量减少等。某个体从初抵高原时的不适到完全适应期间,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重返低海拔后,部分个体可能会出现低原反应,俗称“醉氧”,表现为疲倦、无力、嗜睡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内环境温度稳态失衡的表现
B.乳酸能被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
C.“醉氧”的原因是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D.“醉氧”症状的出现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5.上课时老师忽然提问某个同学,这种情况下,该同学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作用。下列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是自主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按照信息传递方向,它们分为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C.它们调控内脏运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
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6.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传出)神经元病。它是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后,产生静息电位
B.以针刺②,渐冻症患者不能感觉到疼痛
C.③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D.若刺激S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该过程不是反射
7.巴甫洛夫曾做过如下实验:①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②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③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 听到铃声,然后喂食,并这样重复多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①中狗分泌唾液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实验②中狗听到铃声不会分泌唾液,此时的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C.实验③中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此时的铃声属于条件刺激
D.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可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8.下图表示某一反射弧的模型,其中有一部位被切断,a为外周段(远离中枢的部位)上的某点,b为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上的某点,且 b的两侧连接电流表。下面推论不成立的是(  )
A.若切断的是传出神经,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2次,肌肉收缩
B.若两电极之间存在突触的结构,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1次或2次
C.若切断的为传出神经,刺激a处,肌肉收缩,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
D.若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刺激a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
9.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在以小鼠为材料的研究中可知,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ect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有利于传送信息
B.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C.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其对K+的通透性上升有关
D.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
10.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其分泌过程的调节较为复杂。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胰液分泌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B.胰液由胰腺分泌后并未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
C.促胰液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种激素
D.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胰液分泌受神经和激素双重调节
11.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需要采用注射而不是饲喂的方法是因为考虑了胰岛素的化学本质
B.二次注射后,血糖最先回升到正常浓度的是②号
C.二次注射以后,③号与④号血糖浓度都回升,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D.二次注射中,实验操作违反了对照原则
12.胃大部分切除的胃肠吻合术患者常会出现滋养性血糖过低症。如图是给正常人(Ⅰ组)、滋养性血糖过低症患者(Ⅱ组)和胰岛B细胞瘤性血糖过低症患者(Ⅲ组)口服75g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B.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进入靶细胞,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
C.Ⅱ组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快于Ⅰ组的原因可能是进食后葡萄糖迅速进入小肠
D.Ⅲ组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范围的原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都较少
13.动物经历压力或创伤时,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CRH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和蓝斑核内神经元
B.受到压力或创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体现了分级调节
C.皮质醇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D.机体受到创伤时会迅速产生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催化反应
14.图中的甲、乙分别表示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是传入神经,细胞b是传出神经
B.与甲调节方式相比,乙调节方式作用范围较广泛,但反应速度较缓慢
C.若某动物能进行乙调节方式,则其也能进行甲调节方式
D.细胞c分泌的激素能作用于细胞d,但细胞d分泌的激素不能作用于细胞c
15.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TNF不仅能够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还能够直接与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杀死肿瘤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可能需要抗原或其他相关物质的刺激
B.分泌TNF的细胞大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D.TNF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节肿瘤细胞的相关生理活动
16.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的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既发生在体液免疫中又可发生在细胞免疫过程中
B.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需要受体的识别但不需要ATP水解供能
C.巨噬细胞MHC—Ⅱ可将细菌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D.MHC—II加工及定位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功能的统一性
17.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掀起了冬季旅游热潮,吸引了全国数以亿计的游客。冰城的寒冷刺激与烈酒为游客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饮酒后,人们的多巴胺释放量会减少,同时γ-氨基丁酸(GABA,一种会促进Cl-内流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会增加。下列关于游客们的生理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寒冷刺激下,游客们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活动增强
B.在寒冷刺激下,游客们的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属于条件反射
C.GABA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内外电位差绝对值变大,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D.游客们饮酒后,体内GABA的释放量增加容易引起神经麻痹,应禁止其驾车
18.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人体发热。如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手脚冰凉的现象导致散热减少
B.体温升高到38.5 ℃之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TRH和TSH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
D.体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19.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分泌抗体
B.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可直接被溶菌酶水解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
20.下图为某同学注射疫苗时,缩手反射弧中某突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5-羟色胺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对缩手反射的发生具有调控作用
B.若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神经元A没有产生兴奋
C.乙酰胆碱引起神经元C兴奋的过程体现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
D.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C 神经元的Na+内流大于Cl-内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过程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会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体温调节中枢,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调节相关生命活动。
(2)由图可知,下丘脑可产生和等信息分子,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调节机体的稳态。
(3)若腺体A为甲状腺,垂体产生的激素TSH释放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但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原因是。
(4)下丘脑还有调节水盐平衡的功能。当吃的食物过咸时,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活动,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最终导致尿量(填“增加”或“减少”),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
2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回答下列问题:
(1)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2)新冠病毒不仅能引起小儿急性喉炎,还能引起肺部水肿,其原因是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导致,进而引起组织液渗透吸水。
(3)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人的内环境分别是和,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的含量不同。
(4)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由此可推测头孢类分子是通过,造成乙醛积累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到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最重要的是,
23.辣椒素受体(TRPV1)是位于疼痛感觉神经末梢的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能被辣椒素或高温等活化,进而形成辣或烫的感觉,并使机体产生逃离伤害源的应激反射。当TRPVI激活时,Ca2+、Na 等阳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兴奋,进而产生疼痛感,部分机理如图1所示。已知QX-314是一种Na 通道阻滞剂,其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将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能使人产生持久的痛觉阻滞,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夏季吃辣椒后,人会面部发红,心跳加快,汗腺分泌量增加,并感受到辣的疼痛。该过程中面部发红与图1中神经肽的释放增多有关,推测神经肽的作用可能是。吃辣椒辣得很难受时,喝冷水会(填“减轻”或“增强”)痛觉。
(2)图1中,辣椒素与TRPV1结合,TRPVI通道打开,Na 内流引起感觉神经末梢兴奋,该过程中信号转换形式为。图2中,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使人产生持久的痛觉阻滞,原理可能是。
(3)研究发现,辣椒素能促进家兔产生胰岛素,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辣椒素只通过TRPV1发挥促进机体产生胰岛素的作用,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因变量为。
24.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S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机体对入侵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其中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细胞,Th 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a~g 代表不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囊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性。
(2)图2表示的是免疫过程,物质d、e、f表示,细胞Ⅲ是。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由于(填数字)细胞的存在,使得二次免疫更快更强,人体消灭侵入体内的新冠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3)新型冠状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是我国进行新冠预防接种的主要类型,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抗原性,注射疫苗属于(填“主动”或“被动”)免疫,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
(4)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中。当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可能引发,这种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疾病还包括。
25.卡塔尔世界杯于2022年11月正式开幕,来自六大洲的32支球队汇聚卡塔尔,为全球球迷带来64场足球盛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足球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会有一些紧张的表现,如呼吸紧促、心跳加快等,这是调节的结果,人在剧烈运动时,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此时(“促进”或“抑制”)肠胃蠕动。
(2)交感神经也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研究发现酒精是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升高血压的。请以健康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请补充完善实验思路,并写出预期结果和结论(可选择的物质或药物有:生理盐水、52%酒精、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激活交感神经的药物)。
①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标号为甲、乙、丙;
②甲、乙、丙三组小鼠的处理如下:
甲组:先灌胃,再灌胃;
乙组:先灌胃适量的生理盐水,再灌胃;
丙组:先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将三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血压值。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则假说成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B B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B C B B C D B
1.C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液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作为调节物质,它直接分泌到内环境中,再由体液进行运输,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
B、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血糖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
C、呼吸酶参与细胞呼吸,是细胞内的蛋白质,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符合题意;
D、甘油三酯可以通过内环境运输,因此甘油三酯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①表示的过程是营养物质被消化系统吸收,②表示内环境中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过程表示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④⑤表示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
【详解】A、图示①过程表示营养物质被消化系统吸收,②过程表示内环境中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过程表示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A正确;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等物质从内环境进入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内环境,B正确;
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C正确;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分析题图,丁香酚顺浓度梯度进入胃壁细胞,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且通过H+-K+-ATP酶把K+转运进胃壁细胞,同时把H+转运出胃壁细胞,促进胃酸的分泌,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详解】A、H+–K+–ATP酶是介导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并提供能量,A错误;
B、胃蛋白酶在胃壁细胞内合成后可通过胞吐作用进入胃腔,胃腔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H+从胞内排出时,pH由7.3变为0.8,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也为主动运输,C正确;
D、丁香酚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二者的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乳酸浓度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乳酸浓度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以及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机体供氧逐渐充足。
【详解】A、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内环境温度稳态失衡的表现,A正确;
B、在高原反应过程中,无氧呼吸产生的部分乳酸可能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B正确;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而发应的不适应。“醉氧”症状的出现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C。
5.B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正确;
B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它们一般调控内脏器官等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所以又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B错误,C正确;
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该同学心跳加快、加强,兴奋性升高,D正确。
故选B。
6.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为脊髓反射模式图,根据Ⅲ上有神经节可判断S是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①为传入神经,能传导兴奋;②为传出神经,也能传导兴奋;M是效应器,能作出一定反应。
【详解】A、①是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
B、②是传出神经,渐冻症患者的传出神经元病变,不能传导兴奋,即使能产生和传导兴奋,也因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导至突触后膜,因此以针刺②,渐冻症患者不能感觉到疼痛,B正确;
C、③指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但神经递质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细胞,其发挥作用被降解或突触前膜回收,C错误;
D、刺激S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M,使M发生轻微收缩,该过程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B。
7.B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实验①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就有的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实验②中狗听到铃声不会分泌唾液,此时的铃声属于无关刺激,B错误;
C、实验③中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此时的铃声由无关刺激转化为了条件刺激,C正确;
D、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可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正确。
故选B。
8.A
【分析】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详解】AC、a为外周段(远离中枢的部位)上的某点,b为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上的某点,若切断的是传出神经,则与a相连的是效应器,刺激a处,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肌肉收缩;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b处,兴奋先后传递到电流表的左端和右端,因此电流表偏转2次,由于切断的是传出神经,肌肉不收缩,A错误,C正确;
B、若两电极之间存在突触的结构,若右端为感受器,左端为效应器,兴奋在细胞间传递具有单向性,那么刺激b处,兴奋只能传到左端,不能传到右端,电流表偏转1次;若右端为效应器,左端为感受器,兴奋可以从左传到右,那么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2次,B正确;
D、若切断的是传入神经,则与a相连的是感受器,刺激a处,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肌肉收缩,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神经元即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详解】A、神经元的轴突较长用于发送信息,A正确;
B、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成多个神经末梢,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B正确;
C、从题中知,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使钾离子通道减少,通透性降低,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觉醒时间延长,由此可推测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K+通透性降低有关,C错误;
D、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KCNQ2/3表达量下降,使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延长,要想缩短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可以通过促进Hect神经元KCNQ2/3的表达实现,故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D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详解】A、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的高级神经中枢,而胰液分泌属于内脏活动,A错误;
B、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分泌后通过胰管进入小肠,B正确;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不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分泌的,C错误;
D、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分泌存在激素调节,但并没有证明存在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从图示可看出,该实验设计了五组,第一次注射时,①号为对照组,第二次注射时,⑤号为对照组。首次注射胰岛素后,实验组出现了低血糖症状,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二次注射时,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②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③号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④号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详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饲喂后在消化道中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药效,因此只能注射,A正确;
B、二次注射时,②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B正确;
C、③号注射的是肾上腺素,④号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二者都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C正确;
D、二次注射,进一步证明相关物质的作用,实验操作没有违反对照原则,D错误。
故选D。
12.C
【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抗衡,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详解】A、人体内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之外,还有肾上腺素,A错误;
B、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错误;
C、Ⅱ组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快于Ⅰ组的原因可能是进食后葡萄糖能够迅速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C正确;
D、Ⅲ组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范围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C。
13.D
【分析】分析题意,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都有对应的调节轴来调节,符合该调节轴的激素,即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根据图示,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和蓝斑核内神经元,A正确;
B、受到压力或创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轴线,体现了分级调节,B正确;
C、皮质醇含量升高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该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
D、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激素,激素含量在体内较少,其作用是调节而非催化,D错误。
故选D。
14.B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图中细胞a是传出神经元,细胞b是传入神经元,A错误;
B、甲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乙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与甲神经调节方式相比,乙体液调节方式作用范围较广泛,且反应速度较缓慢,B正确;
C、若某动物能进行乙调节,即体液调节方式,则其未必能进行甲神经调节方式,如单细胞生物就不存在神经调节方式,C错误;
D、细胞c分泌的激素能作用于细胞d,但细胞d分泌的激素未必不能作用于细胞c,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的分泌,且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甲状腺,D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详解】A、细胞因子(如TNF)由免疫细胞等经抗原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调控免疫应答的功能,A正确;
B、TNF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错误;
D、根据题意,TNF能够直接与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杀死肿瘤细胞,说明TNF作为信号分子与受体特异性结合,调节肿瘤细胞的相关生理活动,使其死亡,D正确。
故选C。
16.B
【分析】在特异性免疫中唯一不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受刺激活化后能够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详解】A、图为巨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摄取、加工和呈递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可发生, A正确;
B、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首先通过巨噬细胞膜上受体的识别作用,然后通过胞吞作用吞噬,胞吞作用需要消耗能量ATP,B错误;
C、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MHC-II将吞噬处理的细菌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正确;
D、MHC-II加工及定位过程涉及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膜等膜结构的相互联系,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B。
17.B
【分析】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上述器官的产热和散热实现的。
【详解】A、寒冷刺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活动增强,导致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A正确;
B、寒冷刺激下,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会引起人体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
C、由题意可知,GABA是一种会促进Cl-内流的神经递质,GABA作用于突触后膜,Cl-内流,使膜内负电位绝对值更大,导致膜内外电位差绝对值变大,因此,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正确;
D、由题意可知,饮酒后,人们的多巴胺释放量会减少(兴奋性降低),同时GABA(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会增加,从而容易引起神经麻痹,此时,应禁止其驾车,D正确。
故选B。
18.C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A、在体温的上升期,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手脚冰凉,导致散热减少,A正确;
B、体温升高到38.5℃之后的持续期,体温恒定,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
C、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TSH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C错误;
D、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需要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的参与,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D正确。
故选C。
19.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
【详解】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a抗体,A错误;
B、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错误;
C、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C错误;
D、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因此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素材,结合发病机理示意图,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B
【分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详解】A、来自大脑皮层的兴奋可使神经元B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对缩手反射的发生起调控作用,A正确;
B、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来自神经元B的抑制作用大于来自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作用,B错误;
C、乙酰胆碱(化学信号)引起神经元C兴奋(电信号)的过程实现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
D、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来自神经元B的抑制小于来自神经元A的兴奋,即C神经元的Cl-内流小于Na+内流,D正确。
故选B。
21.(1) 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2) 神经递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TSH(或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4) 抗利尿 减少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1)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过程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调节相关生命活动。
(2)由图可知,下丘脑可以在神经调节中分泌神经递质起作用,也可在体温调节中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进行调节,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调节机体的稳态。
(3)图乙中垂体产生的激素TSH释放进入血液,随血流达到全身各个部位,由于甲状腺细胞上存在TSH的受体,故TSH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4)A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B为垂体,C为抗利尿激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C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
22.(1) 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2)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3) 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
(4) 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 4 组织液 HCO /H CO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1)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激素等含量)和理化性质(渗透压、pH 和温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2)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其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加,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增多,出现肺水肿。
(3)肌肉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肌肉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结合图示可知,乙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需要乙醛脱氢酶的催化,据此推测,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鉴(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②血浆 pH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参与调节的缓冲对最重要的是 HCO3 /H2CO3。
23.(1) 促进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大 减轻
(2) 化学信号→电信号 辣椒素与TRPV1结合,使TRPVl通道打开,QX-314通过TRPV1通道进入细胞后阻止Na 内流,抑制兴奋的产生
(3) 是否含有TRPV1(或TRPV1抑制剂的有无) 家兔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变化
【分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1)分析题意,夏季吃辣椒后,人会面部发红,心跳加快,汗腺分泌量增加,该过程中面部发红与图1中神经肽的释放增多有关,推测神经肽的作用可能是促进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大;由题干信息“辣椒素受体(TRPV1)是位于疼痛感觉神经末梢的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能被辣椒素或高温等活化”可知,喝冷水会减轻痛觉。
(2)辣椒素与TRPV1结合,TRPVI通道打开,Na 内流引起感觉神经末梢兴奋,该过程中信号转换形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使人产生持久的痛觉阻滞,原理可能是辣椒素与TRPV1结合,使TRPVl通道打开,QX-314通过TRPV1通道进入细胞后阻止Na 内流,抑制兴奋的产生。
(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辣椒素是否只通过TRPV1发挥促进机体产生胰岛素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TRPV1(或TRPV1抑制剂的有无),因变量是家兔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变化。
24.(1) 脂质和蛋白质 流动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因子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Ⅵ和Ⅳ 防御
(3) 主动 抗体
(4) 血清(或血浆、血液)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Ⅰ是抗原呈递细胞,Ⅱ是细胞毒性T细胞, Ⅲ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Ⅳ是记忆T细胞,Ⅴ是B细胞,Ⅵ是记忆B细胞,Ⅶ是浆细胞。
【详解】(1)新冠病毒囊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是胞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2)图2中有g抗体产生,说明存在体液免疫,还有被感染的细胞,说明有细胞免疫;物质d、e、f均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由于记忆细胞(VI记忆B细胞和IV记忆T细胞) 的存在,当遇到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更快更强,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人体消灭侵入体内的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属于外来异物,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3)注射疫苗属干主动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多次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力。
(4)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当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
25.(1) 神经—体液 交感 抑制
(2) 适量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 适量52%酒精 等量的52%酒精 甲组和丙组小鼠的血压基本相同,且明显低于乙组小鼠的血压
【分析】通常来说人的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他们支配共同的内脏器官,但中枢部分不同,周围神经节的部位和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中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相互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节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对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详解】(1)足球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会有一些紧张的表现,如呼吸紧促、心跳加快等,这些过程涉及反射弧结构和体液运输的化学物质,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人在剧烈运动时,人处于兴奋状态,此时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压上升,此时会抑制肠胃蠕动。
(2)若要验证“酒精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升高血压的”,则实验的自变量应是交感神经是否正常发挥作用,因变量是血压值的变化,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设计如下:
①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标号为甲、乙、丙;
②甲、乙、丙三组小鼠的处理如下:甲组:先灌胃适量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再灌胃适量的52%酒精;乙组:先灌胃适量的生理盐水,再灌胃等量的52%酒精;丙组:先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将三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血压值。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中丙组是空白对照组,甲组用药物抑制交感神经,因此灌胃52%酒精时,小鼠的血压不会升高,结果与丙组相同;乙组没有用药物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因此当灌胃52%酒精时,小鼠的血压会升高,结合三组的实验结果,则可以验证酒精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升高血压的。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