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2024-2025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无答案)
高二年级生物
2024年11月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打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 )
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构成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不变的
C.稳态的维持只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有关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依次是(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脑干、大脑
C.小脑、大脑、脑干 D.脑干、小脑、大脑
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4.为研究钙离子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科学家在突触前神经元加入钙离子阻断剂,刺激突触前膜后,分别检测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结果可得出的推论是( )
A.实验组突触前膜电位变化是由突触前钙离子流动引起的
B.对照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是钠离子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所致
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需要钙离子
D.钙离子阻断剂阻断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
5.人依靠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刺激。在暗处,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经通道进入胞内。光照时,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关闭,膜电位发生改变,这种电位变化传到视杆细胞突触部,影响此处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B.光刺激使视杆细胞的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
C.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
D.递质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
6.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恒定不变的
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几乎所有细胞上
7.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具体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8.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患者1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患者2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
A.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分泌TSH
B.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分泌TSH,导致其TSH高于正常值
C.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是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
D.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可为判断病变部位提供参考
9.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 B.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C.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
10.某小组为研究小鼠肾交感神经对体内水和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组通过手术将小鼠一侧肾交感神经切除,一段时间后检测并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排尿量和尿中钠的量。下列叙述或推测不正确的是( )
A.调节小鼠尿量的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能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B.小鼠肾交感神经对体内水和钠含量的调节机制可能是神经-体液调节
C.对照组小鼠无需进行任何实验处理,只需直接检测排尿和排钠量即可
D.若实验组小鼠排尿和排钠量增多,推测肾交感神经可促进水和钠的重吸收
11.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与痒觉产生有关,敲除GRPR基因或者用神经毒素把脊髓内表达GRPR的神经元“杀死”,小鼠不再对致痒物表现出挠痒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胃泌素释放肽后,会促进小鼠挠痒行为的产生
B.胃泌素释放肽与GRPR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信号
C.致痒物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脊髓内形成痒觉
D.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消除小鼠瘙痒症状
12.输氧时,需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该调节方式属于( )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
13.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 )
A.抗体 B.抗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14.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这项功能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1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抗体、淋巴因子不都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B.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使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兴奋
C.冬天,人体产热增多,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动态平衡
D.神经-体液调节络是机体维持血糖、血浆pH值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16.(10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36只、葛根膳食纤维、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2只小白鼠作为甲组,另外24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小白鼠,再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葛根膳食纤维5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等量蒸馏水,连续灌喂17天。期间各组小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17天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组别 实验开始时(mol/L) 17天后(mol/L)
甲 5.08 5.06
乙 17.97 17.44
丙 18.04 6.57
(1)补全实验步骤b:______。
(2)实验结论为:______。
(3)研究发现,饲喂葛根膳食纤维的小鼠,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α-葡萄糖苷酶(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酶之一)活性较低,肝糖原水平比较高。据此判断,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______。(答两点即可)
(4)该研究给我们防治糖尿病有什么启示?
17.(12分)科研人员对“肥胖与雄性动物生殖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请回答问题:
(1)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对雄性动物生殖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雄激素分泌的______调节机制。睾丸酮是一种重要的雄激素,可通过______运输,到达______细胞,启动减数分裂,促进精子的形成。
(2)研究发现,瘦素(Lep)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下丘脑Kp神经元可分泌吻素(Kp),并可表达丰富的瘦素受体(LepR);下丘脑GnRH神经元不表达LepR,却表达丰富的Kp受体(KpR)。请在虚线框中完成Lep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的过程图。
(3)科研人员发现肥胖雄性大鼠体内瘦素含量并未下降,为进一步探究肥胖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选取若干只健康雄性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分别测量两组大鼠体内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各种有关物质的相对含量
LepR Kp KpR GnRH
对照组 1.14 0.82 0.78 0.65
实验组 0.76 0.48 0.76 0.23
据表可知,实验组的______含量均显著下降,综合(2)(3)信息可知,肥胖通过抑制______基因的表达,对“下丘脑——垂体—睾丸”的分泌产生影响,最终降低生殖功能。
18.(12分)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多巴胺传递愉悦感。吸食可卡因易成瘾,并导致脑组织损伤、情绪不稳等大量生理心理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多巴胺是一种______。如图1所示,神经元细胞内的多巴胺储存在图中的①______内,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释放到______,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______,使人产生愉悦感,随后多巴胺会被______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可卡因进入人体后会______转运载体的作用,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______。最终由于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必须摄入更多可卡因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导致成瘾。
(2)为研究毒品成瘾能否遗传给后代,科研人员利用可卡因自身给药成瘾模型大鼠进行实验。让雄性大鼠通过触动踏板来自主获得可卡因注射,并不断增加踏板任务难度,通过测量踏板压力衡量大鼠对可卡因的渴求程度(觅药动机)。将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大鼠(F0)分别与未接触过可卡因的正常雌鼠交配,产生后代(F1),检测F1成瘾行为,结果如图2。
图2
①图2结果说明,父本大鼠可卡因成瘾可增加其后代成瘾风险。判断依据是______。
②寻求毒品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科研人员提出假说“成瘾的遗传取决于亲代动物是否有主动寻取毒品的行为,而非可卡因是否成瘾”,并设计图3所示实验。
图3
组别 父本大鼠给药方式 父本大鼠表型 后续操作 检测指标
1 自主获取可卡因 成瘾 分别与正常雌鼠杂交获得F1 F1踏板压力
2 自主获取生理盐水 不成瘾
3 被动注射可卡因 成瘾
4 被动注射生理盐水 不成瘾
若结果为______,则假说成立。
(3)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大鼠的后天获得性行为更容易影响后代。这对人类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提示?
19.(12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电突触
1896年,科学家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1959年,科学家首次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同步记录螯虾腹神经节内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
图1
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图2
(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______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______,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
(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
化学突触 电突触
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 ①______
传递方向 ②______
传递速度 ③______
(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的传递不应该是化学传递,而是电学传递”的假设。
(4)19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
(5)请结合材料信息,提出一个关于电突触能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20.(12分)哺乳动物幼崽的母亲依恋行为是生命历程中的第一种社会行为,近期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该行为的调控机制。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母亲气味作为刺激,使幼崽的相关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______传导,经过综合处理最终使幼崽表现出母亲依恋行为。
(2)基因T表达产物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合成必需的酶。为探究5-HT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影响,取一对基因T缺失突变杂合小鼠(+/-)进行杂交,利用杂交子代幼鼠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图1,在测试盒子的两侧分别放置来自幼鼠母亲的巢穴物品(A)和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B),幼鼠放置在中间空白处,统计幼鼠在两侧的停留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说明______。
图1 图2
②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研究人员对①操作进行了改进:将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替换为其他雌鼠的巢穴物品,其余处理均相同。所得实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改进的目的是______。
(3)母亲气味可激活幼鼠脑中的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5-HT)和催产素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催产素)。研究人员提出假设:5-HT能神经元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调控需通过催产素能神经元。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幼鼠和试剂分别为______(填字母序号),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
a.基因T缺失纯合突变体 b.催产素受体基因缺失纯合突变体
c.5-HT d.催产素
21.(12分)长期高强度压力应激刺激会导致机体出现情绪障碍和代谢疾病。以大鼠为材料,研究了压力应激反应中血糖调节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通过______系统调节有机物的代谢,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2)压力应激刺激下,血糖浓度会明显升高,其意义是______。
(3)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基底纹状体床核前侧(aBNST)介导了压力应激反应。为探究aBNST中哪种神经元(GA或Ca)的激活介导了高血糖反应,将携带光敏感蛋白-2基因(ChR2)的病毒注射到大鼠aBNST中,使ChR2只在GA(或Ca)神经元表达,再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5min使相应神经元兴奋,检测血糖水平,结果如图。
①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给予压力应激刺激 B.不给予压力应激刺激
C.注射携带ChR2的病毒 D.注射不携带ChR2的病毒
E.不进行注射 F.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
②图中结果显示,______,这表明aBNST中的GA神经元介导了压力应激反应中的高血糖反应。
(4)aBNST中GA神经元可投射到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ARC)。在(3)的实验中,研究者还发现,实验组血清中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善压力应激反应中血糖调节的机制示意图(在方框中填写结构名称。在括号中选填“+”或“-”,“+”表示促进或刺激,“-”表示抑制)。
(5)长期压力应激可诱发糖尿病。请依据本研究提出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