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每周测验 考查范围:7.19(含解析)

第九周——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每周测验 考查范围:7.19(含解析)

第九周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每周测验
1.蜣螂能将牛粪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蜣螂是生态系统中的(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B.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C.该图中含有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D.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一些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 D.③④⑦
5.下列对“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最先进入到鼠体内
B.此食物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若有毒物质积累,猫头鹰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
D.此食物链中植物的数量最少,猫头鹰的数量最多
6.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假如它们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丙
B.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
7.下图是某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和蜘蛛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无分解者也能保持相对稳定
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蝗虫→青蛙→猫头鹰
8.益阳秀峰公园植被丰富,其间有松毛虫、蝴蝶、蜻蜓、野鸭、灰喜鹊等多种动物,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园中的樱花树、松毛虫等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
B.捕捉蝴蝶与蜻蜓对该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植物→松毛虫→灰喜鹊→细菌
D.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数量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会导致乙的数量增加
10.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①>②+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11.如果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h表示无机环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
A.A B.B C.C D.D
12.我国古代就发展出“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即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桑树可以为蚕提供食物和能量
B.蚕沙可以为鱼提供物质和能量
C.桑树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塘泥
D.该生产方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13.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生理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沿着乙→丙→丁→甲流动的
B.乙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C.甲通过生理过程①将系统外的能量输入到系统内
D.过程③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传递
1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不易被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某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其体内存留的农药相对含量如下表所示,由这些生物组成了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物 a b c d
体内存留农药相对含量 0.06 8 1.23 78
A.生物b被生物d捕食,说明生物d更高等
B.生物d作为生产者,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C.这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a→c→b→d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循环流动的
15.图中的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与狐构成竞争关系的动物是______。
(2)请写出图二中四种生物所构成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图三的A、B、C、D四种生物所代表的角色在图一中没有呈现出来的是______(填字母)。
(4)若图三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不同生物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则③代表的生理活动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蜣螂是腐生动物,靠分解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蜣螂的作用是分解者。
故选:C。
2.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故选:C。
3.答案:D
解析:水稻属于生产者,昆虫属于消费者;图中只有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青蛙和鸟都吃昆虫,二者是竞争关系。
4.答案:D
解析:①淡水中的衣藻是植物为生产者;
②高山上的油松是植物为生产者;土壤中的细菌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分解者;
④朽木上的蘑菇是真菌,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为分解者;
⑤树上的麻雀是动物为消费者
⑥河边的青蛙是动物为消费者;
⑦土壤中的蚯蚓靠分解落叶来生活,是分解者;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是动物为消费者
⑨鲜艳的大丽花是植物的器官,不能称为生产者。
所以属于生产者的是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和⑦土壤中的蚯蚓。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植物,A错误。
B.“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植物)和消费者(鼠、猫头鹰),B错误。
C.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因此若有毒物质积累,猫头鹰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C正确。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因此个体数量最少的是猫头鹰,数量最多的是植物,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 A.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所以图中食物链是甲→乙→丁→丙,甲属于生产者,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故B正确。
C.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生产者,故D正确。
故选A。
7.答案:A
解析:A、青蛙捕食蜘蛛,同时青蛙和蜘蛛都以食草昆虫为食,所以青蛙和蜘蛛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A正确;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分解者只是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B错误;C、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但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所以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C错误;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所以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公园内的动物、植物属于部分生物成分,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联系的,捕捉蝴蝶与蜻蜓对该生态系统会产生影响,B错误。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保护区内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植物→松毛虫→灰喜鹊,细菌是分解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
D.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D.图中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捕食甲,所以乙的数量增多;甲捕食丁,丁的数量减少导致丙的数量增加,D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①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①远远小于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错误。
B.①表示初级消费者、②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除了③流向分解者、④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所以①>②+④,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C正确。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正确。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物质循环由a生产者→b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会被c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返回h环境,再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即ab、a→c、b→c,c→h、h→a。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桑树是生产者,蚕可以通过摄食桑叶,获得有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其中的能量从而获得生命活动的动力,因此桑树可为蚕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确。
B.蚕沙是蚕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有机物,鱼以蚕沙为食,可以从中获得物质和能量,B正确。
C.桑树从塘泥中获得无机盐和水分,其中不含能量,桑树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能,C错误。
D.“桑基鱼塘”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即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塘泥肥桑,促进了物质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利用,D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甲表示二氧化碳、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因此图中乙一丙一丁一甲不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A错误;
B、乙生物属于绿色植物,并不是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例如:根尖,B错误;
C、乙通过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将系统外的能量输入到系统内过程,C错误;
D、过程③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传递,乙和丙均被丁分解,产生③二氧化碳,所以丁是分解者,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生物b被生物d捕食,不说明生物d更高等,如鼠被蛇捕食,不能说明蛇更高等,A错误。
B.生物a(不是生物d)作为生产者,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体内存留农药相对含量最少,属于生产者,这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a→c→b→d,C正确。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流动不能循环,而物质是能够循环的,D错误。
故选C。
15.答案:(1)5;鹰和蛇
(2)丙→甲→乙→丁
(3)D
(4)呼吸作用
解析:(1)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图一中的鹰、蛇和狐都以鼠为食,存在竞争关系。(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二中丙数量最多,即丙位于第一营养级,丁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是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3)图三中D代表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一中没有呈现出来的是D分解者。(4)图三中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C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ABC作为生物成分,时刻都在进行③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