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作业反馈
化 学 学 科
时间:50分钟 总分:50分
#注意事项: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科学强国,科技兴邦。下列研究课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研究
B.“长征”系列火箭燃料选择与研制
C.“天问一号”探测器控制程序设计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供氧方法
2.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含量体积分数约为78%的物质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3.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
A.O2 B.2O C.2O2 D.O2-
4. 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
B.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 SO2排放是导致酸雨原因之一
D.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5.下列各项中,体现铜的化学性质的叙述的是 (▲) A.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 把铜在熔炉中加热到1083℃能熔成液体
C. 熔化的铜在模具中可铸成铜器
D. 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装入铁粉 C.量取液体读数 D.倾倒液体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
B. “Cu”可以表示铜原子,也可以表示铜元素
C.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
D. 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8.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D.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
9.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化学。下列化学观念错误的是(▲)
A.微粒观 B.元素观
①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②气体容易压缩说明分子之间间隔大 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②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分类观 D.结构观
①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河水都属于混合物
②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①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②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
①
②
③
④
)10.下列实验对应的目的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B.实验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
C.实验③的目的是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实验④通电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为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11.(10分)化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与生活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该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生活中常在食品袋中充入氮气防止食品腐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中展现硝烟弥漫的战场,显示烟火效果所用的药品是镁粉和高氯酸钾(KClO4)。两者混合遇热后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从而引燃镁粉,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高氯酸钾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或“氧化物”)
②镁条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化学与环境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5)1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6)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______(写一条)。
(7)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______ 。
Ⅲ.化学与能源
部分环保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做燃料,它是一种理想的车用替代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较完全,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发生猛烈撞击时,储气罐中的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撞击气袋,此过程中氮气发生的微观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9分)学习化学应学会“见著知微,见微知著”。
(
图
1
图
2
D
)(一)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______ 。
(2)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1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
(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2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如图并回答问题:
(3)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____周期,铝元素属于 ____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4)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
(5)C粒子是 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6)A、B、C、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三)下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7)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变化Ⅰ中分子体积变小
B.变化Ⅱ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变化Ⅱ中分子个数和原子个数都变多了
13.(7分)暑假雨后的一天,一大早小王就和爸爸一起给农田里的玉米施肥。在施肥过程中,小王闻到了一种刺激性气味,而且发现越到中午这种气味越强烈。在阳光照射下他不小心撒在干燥土壤表面的肥料过了一会儿后竟消失了。小王很好奇,记住了化肥的名称是碳酸氢铵,回到学校后,他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白色粉末状晶体,有氨味,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成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出问题】碳铵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
①在试管内加入少量的碳铵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需要注意: (写出一条即可)。
②闻气味。
③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一会儿后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 。
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 。
⑤将干冷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到只有水珠生成,而没有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碳铵消失的过程属于 变化。
【反思与评价】
在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施用碳铵化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升】某固体加热消失,对此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一定是化学变化
一定是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14.(14分)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图:
(1)实验A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________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保实验A成功,现在容积为200mL的集气瓶里装进20mL的水,再在烧杯内装入至少_____mL的水,才能观察到理想的实验现象。若实验结束后,测定结果少于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A装置进行改进,如下图。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条);
(4)实验B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____推断水的组成的.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在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_____。
(5)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查阅资料可知:
Ⅰ.铜丝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Ⅱ.蔗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某同学用C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支撑装置略去)来测定蔗糖的组成.先用酒精灯在玻璃管铜丝处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同时不断反复拖拉注射器活塞,再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进行加热.观察到玻璃管中蔗糖处留下黑色的固体,内壁有水珠.
①实验结论: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②实验原理:与______(填A或B)实验相同.
③反思:上述实验过程中,先对铜丝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拓展:Cu在空气中长时间露置会与氧气和空气中另两种常见物质发生反应而生成铜锈[化学式为Cu2(OH)2C03],生成铜锈时参加反应的空气中的另两种物质是______和______。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