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大捷(三河大捷名词解释)

1858年12月,心情糟糕的曾国藩、胡林翼收到一个好消息,鲍超、多隆阿率一万湘军在二郎河挡住了陈玉成攻势,太平军放弃进入湖北,已经回到皖北进行休整、补充。二郎河之战,鲍超、多隆阿扭转了安徽局势,湘军结束了大溃败,稳住了阵脚。前不久,湘军在三河镇战败,6000精兵全军覆没,大将李续宾阵亡沙场。

三河之战,胡林翼说:“军兴以来,从未有之惨败”,曾国藩还几天吃不下饭,因为他的弟弟曾国华被陈玉成打死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若三河之战的指挥官是鲍超而不是李续宾,湘军能打赢陈玉成吗?笔者认为,湘军一样会惨败,但鲍超不一定自杀,他也许能突围而出。

湘军,晚清时期的“私人武装”,并非是曾国藩一个人的,而是分成许多个派系,曾国藩直属兵马并不是很多。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曾国藩开始在长沙创办湘军,后受不了地方官嘲讽,将训练基地转移到衡阳。此时,曾国藩麾下湘军并不多。

>三河大捷(三河大捷名词解释)

严格意义上讲,此时曾国藩的直属湘军主要是杨载福、彭玉麟率领的水师,塔齐布率领的陆军,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罗泽南、李续宾也训练湘军,他们投靠曾国藩,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后追随胡林翼。1856年,罗泽南在武昌被韦志俊打死,这支湘军由李续宾率领。

从战斗力上来看,李续宾所部最强,也是率先打出“湘军”旗帜作战,而非“湘勇”的队伍。太平天国长江中游三大重镇,武昌、九江、安庆,前面两座城池都是被李续宾拿下。

极盛时期,李续宾所部约9000人。三河之战时,李续宾连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并留下一千多兵马驻守。三河攻坚战时,湘军阵亡一千余人,渡河后再留下一千人给弟弟李续焘。如此,跟英王陈玉成直接正面硬刚的湘军,总计6000余人。对湘军而言,局部战场投入6000余人,也是非常多了。

三河大捷(三河大捷名词解释)

湘军能征惯战,李续宾也是悍将,王闿运《湘军志》中说他是第一悍将,比后起之秀曾国荃、鲍超、多隆阿等还要勇猛。学者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却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要知道,三河之战前,李续宾拿下武昌、九江,被授予浙江布政使,加巡抚衔,半只脚踏入封疆大吏之列。

至于鲍超,许多人都这么评价:“一生大小战斗500余场,身受108处伤,从未遭遇失败。”可知,鲍超是一个猛人,一个悍将、虎将。但是,即便是鲍超取代李续宾,也改变不了三河之战的结局,湘军还是会惨败。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反驳,陈玉成不是鲍超的对手,陈玉成、李秀成一看到鲍超的旗帜就绕道走,不敢过招。果真如此的话,胡林翼直接让鲍超上,太平军都望风而逃,用不了14年,清朝就可以扑灭太平天国了。从三河之战分析,鲍超改变不了局面,还是会失败。

三河之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湘军进行“运动战”,而不是拿手好戏“堡垒战”,是速战速决,而不是持久战。其次,湘军孤军作战,援军短期内到不来。再次,胡林翼在家“丁忧”,无法协调各部行动。最后,陈玉成、李秀成密切配合,都拼尽全力。

鲍超取代李续宾,如果麾下是这6000精兵,他也许可以逃过一劫,就算损失惨重,至少保住了性命。如果是“霆军”,此时兵力3000余人,结果跟李续宾是一样,要么自杀,要么被太平军斩首。

湘军孤军冒进,又没有队友配合,还是搞速战速决,鲍超没有机会赢。二郎河之战,鲍超挡住了陈玉成、李秀成攻势,并不是他一人搞定,而是有多隆阿协同作战,还有胡林翼在调控全局。此外,李秀成不卖力,他保存实力,陈玉成只好撤兵。要知道,陈玉成所部连续作战,没有时间休整、补充,鲍超、多隆阿则是满血状态。

1860年1月,陈玉成再次与湘军大战,胡林翼指挥4万大军东征,鲍超被陈玉成围困在小池驿。太平军奋勇拼杀,“霆军”几乎要崩溃。此战,鲍超之所以躲过一劫,主要是两个原因。首先,多隆阿、唐训方率6000兵马冲入营垒,与“霆军”换防,让鲍超去休息。

再则,胡林翼调兵遣将,让金国琛等率1万兵马攻击太平军粮食运输线,陈玉成后方兵力空虚,只好撤兵返回。如此,许多人就说,鲍超率3000“霆军”击败了陈玉成,实在是搞笑。要知道,两个月后,陈玉成就摧毁了“江南大营”,东征江浙了。

若是没有胡林翼调控全局,就鲍超一人在皖北孤军作战,与陈玉成、李秀成军团激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时,陈玉成、李秀成是铁了心要消灭这支湘军,两广“老兄弟”也悉数上阵,湘军是难逃一劫。要知道,“老兄弟”战斗力可不一般,鲍超也斗不过他们。

1861年6月,安庆会战时,刘玱琳率1500“老兄弟”守卫赤岗岭第一垒。鲍超率一万“霆军”发起进攻,却没能前进一步,湘军死伤惨重。后来,曾国藩决定“招降”后面三垒,刘玱琳孤军作战,湘军用大炮攻击,才摧毁营垒。

陈玉成、李秀成决心一战,鲍超孤立无援,四面受敌,他一样会失败。但是,鲍超不是李续宾,他不会自杀,而是选择突围而出。三河之战,李续宾败亡,还是有些部将能突出重围。例如,周宽世突围后,再次招兵,在宝庆之战中挡住了石达开的进攻。

综上所述,三河之战,就算鲍超取代李续宾,湘军还是会惨败。如果鲍超没有自杀,他可以选择突围而出,回到舒城、桐城,聚集留守的士兵,然后与多隆阿进行布防。那么,为何陈玉成没有机会拿下鲍超、多隆阿?很简单,湘军是集团式作战,胡林翼协调各部行动,陈玉成要对付的劲敌很多,鲍超只是其一而已。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