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部分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乌鲁木齐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西周建立后,对商代的神鬼观念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周公所反复告诫的“天命靡常”,在分析了夏商的兴亡史和周族的发展史之后,找到了争取天命的钥匙,即“敬天保民”。由此
可知,西周重民思想主要是基于()
A.反思商代灭亡的历史教训 B.破除商代固有的神鬼观念
C.论证西周政权建立的合理性 D.商代天命观已经不合时宜
2.南宋以来,政府遭遇行政困难而从社会基层管理层面退缩,以科举制为保障的士绅阶层主动填补国家遗留的权力空间,形成了成熟的地方经济、文化乃至权力网络。蒙元人主中原,国家满足于征收赋役,对民间的生活方式并无多大影响。这表明宋元变迁之际()
A.科举制度因地方治理得到发展 B.中央集权在不断强化
C.基层治理能力因王朝更迭下降 D.基层体制具有连续性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组建政权依据“三三制”: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左派进步人士(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派(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其意义在于()
A.“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政协建设,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发展
B.“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D.促进了中国国民党的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建设
4.下图时空坐标图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图,为了更好的与少数民族交往交融,不同朝代都设置了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或官职,空白处应该填写( )
A.设典属国进行管理 B.负责民族事务的是礼部及鸿胪寺
C.大都护府 D.选派流官进行管理
5.某体系形成“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案例”判断这个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6.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三次改革。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三次议会改革( )
A.逐步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C.基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7.赋税、兵役和劳役是中国古代农民最主要的负担。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纳地税,废除租庸调和杂税、杂役。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按人丁和田亩征收银两。清雍正帝时期,将人头税分摊到田亩中,人头税被废除。这表明( )
A.中国古代人口增长迅速 B.国家对农民人身束缚逐渐放松
C.中国古代垦荒技术进步 D.工商业的发展减轻了农民负担
8.秦朝法律规定,不经养子同意,养父母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到了西晋时期,与亲子一样,养父母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间的血缘关系淡化 B.制定法律已经渗透平等意识
C.传统礼乐制度深受法律冲击 D.法律融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9.目前,我国人民币发行五套。其中,有一套人民币正面主景图案有人民代表、炼钢工人、女拖拉机手、纺织厂、武汉长江大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背面主景图案有天安门、露天采矿、石油矿井等。据此判断,这套人民币的发行时期是在(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0.在秦律中,不仅私有土地受到法律保护,而且一切动产及不动产的所有权,如牛羊、甲盾、钱财以至系羊的绳子,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侵犯所有权的行为都有具体的处理办法。这反映了秦律( )
A.注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B.具有轻罪重刑的特点
C.有效保护了农民个人权利 D.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小
11.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这表现为( )
①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②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③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该章程的颁布( )
A.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B.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
C.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D.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3.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 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中国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14.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
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 B.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
C.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D.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15.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16.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强
17.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
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 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18.中国古代从域外引入非常多的作物,比如汉唐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胡瓜、胡桃等,魏晋时期从海路传入的海棠,宋明从番邦传入的番茄、番石榴等,明清时期传入的洋葱、洋芋等。这些作物的传入
A.推动中西文化深入交流 B.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得益于开明的对外政策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19.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种可以同时纺织许多根线的装置,最初靠水力运转,后又采用蒸汽作为纺纱的动力,这样就需要安装重型设备。于是,有人就将发动机、纺纱机连同工人都集中在一起,搬进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工厂。由此可知,“工厂”制度的创立(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B.使生产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
C.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D.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垄断产
20.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21.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魏晋时期)这种定期市集在长江流域的江北,则称为草市……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故名之,后乃扩大为定期集市。”材料表明草市
A.是专门买卖秣草与燃料的场所 B.都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
C.其出现说明交易场所不受限制 D.拓展了商业活动的空间
22.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有( )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然占据垄断地位 ②形成了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新格局
③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④俄国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元朝起初在南方主要港口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泉州、庆元、广州三处。还制定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对外国商船载货进口,依例抽分,返航时由市舶司发给公验、公凭。这表明元朝(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C.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D.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24.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 )
A.运用科技手段战胜了饥饿对人类的威胁 B.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
C.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D.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进步
25. 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 )
A.食物种类十分丰富 B.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萌生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塞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
——摘编自任其怪、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 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编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二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 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4分)
28.中外选官制度(26分)
材料一 唐自贞观讫开元,文章最盛,较艺者岁千余人,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亦不及百人。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定诗赋、经义取士,国初取士,大抵唐制。糊名制始于唐代,但并未普遍推行。到了宋代,成为定制,《宋史·选举志》说:“初,礼部贡举,设进士、明经、明法等科。”王安石谓: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额。
材料二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1905年9月2日),清廷颁布上谕:“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提倡科学为急务,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著照所请办理。”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并对宋朝科举制度进行评述。(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举制废除的背景及本质。(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录用原则。(8分)一、选择题
1-5:C D B B A
6-10:B B D C A
11-15:D B D C B
16-20:C C D C A
21-25:D C B C B
二、材料分析题
26.10分
(1)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增多。(2′)
解决方法:建设廉租房;政府出资进行城区改造;立法规范房屋建设。(2×2=4′)
(2)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2′=4′)
27.14分
(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粮食耕种出现机械化;近代农业变革思潮的兴起;农业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农业家庭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3×2′=6′)
原因:列强的殖民掠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解决粮食匮乏问题的要求;西方农业科技的传播;政府的推动。(2×2′=4′)
(2)特点:农业转型因时因势;注重立法与制度保障;农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2×2′=4′)
28.26分
(1)变化:科举录取人数增多;科举程序进一步规范;较为重视明经、明法科。(3×2′=6′)
评价: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儒学复兴;增添了政治活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淡化了门第观念;科举人数的增多造成官员队伍庞大(冗官),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3×2′=6′)
(2)背景: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西学东渐的深入;留学等新式教育的发展。(2×2′=4′)
本质:清政府稳定和扩大统治基础,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次自救。(2′)
(3)背景: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国家管理职能有所发展;旧的官僚系统腐败混乱;克里米亚战争的推动;政党政治的发展。(2×2′=4′)
原则:政治中立;公开竞争;分级考试;择优录取;论功晋升等。(2×2′=4′)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