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试卷
历史
(试题范国:1-53页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2023.4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把答案直接涂写在答题卡上,答
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本人姓名、考场、考号等信息填写完整或把条形码粘贴
在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
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答题框内。
1.如下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士族衰落
北强南弱·渴望和平
民族交融·杨坚建国
A.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
B.孝文帝汉化政策
C.南方经济的发展
D.宋朝结束五代十国
2.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
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3.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
太宗
A.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B.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C.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4.唐朝诗人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
汗,以覆我国都。”其中的“天可汗”是指
B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5,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
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
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
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6.右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
(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这
件文物展现出唐朝
①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②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密切
③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④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水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如: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女
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等。《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唐朝妇女“其俗夫人挎衫束带乘马
驰走,与丈夫无异。”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传人的胡服。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
唐朝
A.妇女地位高于男性
B.经济繁荣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开放的社会风气
8.右图是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这些文物
反映了
A.随葬物品多种多样
B.罗马铸币技术高超
C.大食人、黑人地位低下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黑人俑
D.唐朝与阿拉伯、欧洲、非洲等都有交往
9.“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
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①唐玄宗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下列是他统治期间的史实,叙述有误
的是
A.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大一统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D.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