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答 案
(命题人:张蕊 负责人:牟富泉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
(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至五单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A B D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C C C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B C D D B C C
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个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亚的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故选B项;中南美洲培育出南瓜,排除A项;非洲的班图人培育出西瓜和棉花,排除C项;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故选A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排除B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势力并没有达到两河流域,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据材料“古代巴比伦国王征税需要借神之名,因此大部分税收都会流入神库。在老百姓眼里,人君若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即不能称为名正言顺……”可知,在古巴比伦中,王权是与神权相结合的,王权从来源到行使过程中,都要以神权之名,故选C项;据材料“人君若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即不能称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人君时……”可知,祭司只是神权的代表,说明国王的统治要借助神权,但并不代表祭司的权力高于王权,排除A项;材料当中,宗教不仅仅是统治手段,它就是统治者本身,如神库、祭司代表等,都是神权发挥作用的表现,这说明古巴比伦是政教合一,而非王权借助神权统治,排除B项;据材料“在老百姓眼里,人君若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即不能称为名正言顺……”可知,民众重视的是王权的合法性,而不是限制王权,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之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进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C项正确;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是泰勒斯的思想,排除A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排除B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解析】据题干“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并结合纲要下册第2课所学可知,他是亚历山大大帝,他积极推广希腊文化,故选A项;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是穆罕默德,排除B项;把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的是古罗马,排除C项;任用波斯人担任主要职务的是波斯帝国,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东非基尔瓦海滩上发现了一些碎片”并结合图片文字说明可知,碎片来源为中国、阿拉伯、阿曼或者波斯湾,这些碎片在材质和做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可以推断出这些地区周边的民生状况,故选B项;虽然有中国瓷器,但材料中没有史料说明这些瓷器是汉代的,故不足以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兴盛”,排除A项;有来自阿拉伯的瓷器,但也有来自中国、阿曼、波斯湾的,故不足以说明国际贸易中心在阿拉伯,排除D项;基尔瓦具有这些地区的瓷器碎片,意味着有贸易往来,但“世界贸易中心”这一说法错误,排除C项。
7.【答案】D【解析】据材料“遭到了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抵抗。在抵抗成功的基础上,英国于1265年召开历史上的第一次议会”可知,英国当时多个阶层联合起来限制君主的权力,故而诞生了议会,这是近代议会制的雏形,是推动民主政治形成的基础,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君主的立法权、军事权和征税权,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英国于1265年召开历史上的第一次议会”是英国议会制的雏形,为议会制奠定了基础,而非“正式形成”,排除C项。
8.【答案】C【解析】紧扣“查士丁尼”“对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的是他的文治”并结合纲要下册第3课所学可知,查士丁尼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故选C项;“控制亚欧商路发展工商业”不合史实,控制亚欧商路发展工商业的是奥斯曼帝国,排除A项;形成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排除B项;创立伊斯兰教的是穆罕默德,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纲要下册第4课可知,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使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融入中华文化圈,故选C项;幕府统治是12世纪源赖朝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后建立的,且古代中国没有幕府统治,排除A项;倒幕运动是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的武装行动,与“模仿”无关,排除B项;明治维新使日本文化具有“欧洲色彩”,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据材料“门下省”“三司”“尚书省”“全国分置十道和十二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宗改革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仿效中国唐朝制度,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丽国王的最高权力的行使会受到御史台和谏官强有力的制约,排除A项;成宗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推动儒家经典传播”属于思想方面,材料属于政治制度方面,排除C项。
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古代埃及和地中海各国……有广泛的贸易往来,与印度、中国也经常有商旅往来,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有专供外国人使用的旅社和仓库,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可知,埃及与地中海、亚洲等地区均有贸易往来,并且商业城市设施完善,说明对外贸易是埃及重要的组成部分,故选B项;与亚非欧等地区均有贸易往来,说明埃及经济得到发展,但材料当中仅呈现了埃及对外贸易,无法表现“政治独立”,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君主专制制度,近代后才受到侵略,排除A项;据材料“埃及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可知,埃及商业确实发达,但没有与其他地区对比,故无法说明“世界先进水平”,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埃及对外贸易范围广泛,说明其对外交往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社会秩序稳定能够为对外贸易提供良好条件,但对外交往频繁不代表秩序“长期稳定”,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 ·伊察遗址”“大金字塔、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可知,材料反映了玛雅遗址有众多的建筑物,这反映出玛雅人创造出辉煌文明,故选C项;材料中反映玛雅创造出辉煌文明,不是埃及人数学领域水平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玛雅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玛雅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推动世界日益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故选D项;全球航路开辟推动了各地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而非覆灭,排除A项;殖民体系完全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图较为准确的绘制了大洲和海洋的分布,深化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故选C项;材料是世界地图,而非美洲地图,与对美洲的殖民奴役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16世纪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各州的直接联系并不密切,排除B项;据材料“16世纪意大利地理学家阿格尼斯绘制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图”可知,改图是在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后绘制,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略
16.【答案】C【解析】略
17.【答案】C【解析】据题干并纲要下册第7课所学可知,欧洲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中国东南沿海经济”不合逻辑,奴隶贸易与中国没有联系,排除A项;“工业资本主义”不合时空,应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英国”不合史实,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中英国为其中之一,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据材料“16—18世纪,英国贩奴船游弋于本国海岸附近,伺机抢劫和买卖人口,并将其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结合所学可知,“白奴”的出现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美洲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故选B项;据所学,“白奴”的出现是因为印第安人锐减,美洲劳动力不足,而非导致印第安人锐减,排除A项;据所学,“白奴”的出现是因为早期殖民活动中需要劳动力,排除D项;据所学,三角贸易主要贩卖的是黑奴,与“白奴”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19.【答案】A【解析】据材料“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可知,15世纪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故选A项;此项是表象,不能反映时代特征,排除C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且也是表象,排除B项;此项只涉及佛罗伦萨对人才的重视,且与材料信息无关,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居住其中人们的身份,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凡是考察过天主教会所赖以建立的教义,并看到教会当今恣肆地离经叛道的人,都会断定它将受到惩罚或被彻底毁灭”,结合时间16世纪,可知这场运动是宗教改革,B项正确;文艺复兴是在14—15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时间不符,排除C项;德国统一是在19世纪,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材料中从《大宪章》到《人权宣言》的共同主题是追求人的权利,因此,这一发展体现了西方对天赋人权的践行,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美国的《独立宣言》反对的是殖民统治,而非专制王权,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只有“宗教宽容”是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排除B项;据材料“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时”可知,材料侧重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而非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排除D项。
22.【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学说,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B项正确;太阳中心说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排除A项;生物进化路由拉马克最早提出,达尔文为公认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广义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排除D项。故选C项。
23.【答案】D【解析】据材料“威廉四世(1830—1837年在位)和他的父辈们一样,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频繁更换首相的人选,挑选自己满意的内阁首领”可知,威廉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选自己的内阁首领,说明英国君主权力仍然很大,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待完善,故选D项;责任内阁对议会负责,非对君主负责,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但是君主立宪成立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完善过程,例如此后的《王位继承法》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832年的议会改革等,使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国王逐渐转变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因此《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1836年—1848年英国爆发了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24.【答案】B【解析】由“设置以帝国法院为最高审级别的法院体系,由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只服从法律,实行法官任职终身制”可得,德意志帝国的司法组织及其职能具有近代民主的特征,故选B项;由“由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只服从法律”可得,其司法权是独立于君权的,所以并不是君权主导司法体系,排除A项;《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并没有专制主义的色彩,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残余浓厚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所述只有关于司法方面的内容,并不能体现三权分立的特征,三权分立成熟完备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5.【答案】C【解析】略
26.【答案】D【解析】186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的排序是英法美德,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1900年则变为美德英法,美德后来居上,超过了英法,这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征,故选D项;英法美德四国都属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工业生产能力排到了世界各国的前列,所以不能说欧美发达国家盛极而衰,排除A项;题干仅体现四个国家工业生产总值的排名,并不能具体体现出发展过程中具体的差距,但是由排名中的英国位于第一到后来美国位于第一,说明美国和英国的差距是变大了的,同理法国和德国间也是一样差距变大,排除B项;1860—1900年间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力出现了飞跃,是有史以来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而不是发展缓慢,排除C项。
27.【答案】D【解析】由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可以看出,本来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制造业产量在世界占比略有下降,而废除了奴隶制的美国和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德国在世界的占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则出现了大幅下降,这说明制度的变革与进步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图中英国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占比都呈现下降趋势,且示意图展示的是四国制造业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情况,而不是其工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题干仅体现四国制造业产量在世界中的占比情况,并不能体现出其政治地位,且美国在1900年还不是世界霸主,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四个国家制造业产量在世界的占比情况变化,并不能体现整个世界,所以也就不能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排除C项。
28.【答案】B【解析】据材料“公社内的每个人都要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规定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规定,这一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脱离了社会现实,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了公社内部规定,不能说明公社内部矛盾激化,排除A项;据材料“四年后公社却宣告破产了”可知,公社失败是自主破产,而非政府镇压,排除C项;据唯物史观可知,根本原因主要是内部原因,而经济危机属于外部原因,排除D项。
29.【答案】C【解析】据材料“其科学性和经典性举世公认。但是在第二版出版时,马克思仍对某些地方进行了修改”可知,《资本论》二版出版的时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说明马克思与时俱进的品质,故选C项;据所学,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理论指导是指《共产党宣言》,而非《资本论》,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资本论》内容的改进,没有涉及剩余价值学说,排除B项;据材料“《资本论》在欧洲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可知,材料中《资本论》被认可主要是在欧洲,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排除D项。
30.【答案】C【解析】“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说明法国还有存在的意义,“公社革命所要消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有其存在的历史依据”也说明资本主义还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巴黎公社革命最终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故选C项;巴黎公社革命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而不是生产力发展受阻的结果,排除A项;巴黎公社仅代表工人的利益,并未代表农民的利益,排除B项;巴黎公社确实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但这与题干信息和题目主旨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特征: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不同种姓在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均不平等;种姓和职业世袭;种姓之间界限森严。(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封君与封臣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封君与封臣之间有一定的依附关系(或契约关系)。(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协调了封建贵族内部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导致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契约观念为后来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以人体各部分来比喻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嘴巴,刹帝利是双上肢,吠舍是双腿,首陀罗是双脚,贱民则不属于人身上的任何一部分”可知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据材料一“基本上只能是刹帝利阶层的人士,来担任国家的决策和管理人员,婆罗门阶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影响力,而其他等级的老百姓是绝对不能够染指政坛的”可知不同种姓在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均不平等;据材料一“不同阶层的人士只能从事该阶层相应的工作职位,双方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阶层”可知种姓和职业世袭;种姓之间界限森严。
(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以采邑为中介,形成领主与附庸的军事关系,领主向附庸提供采邑,附庸效忠领主并进行出征;在庄园内部,领主向他的佃户提供份地,同时享用后者的劳役或货币报酬”可知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封君与封臣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据材料二“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有一定的依附关系(或契约关系)。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封君封臣制是欧洲封建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当时,人与人之间不论在社会生活或私人生活中,个人的联合将成为社会的纽带”可知协调了封建贵族内部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据材料二“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为国王的主要臣民同时也是他的附庸,这种观念不可避免地被移植到政治领域”可知导致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据材料二“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因此,欧洲封建主义虽然压迫穷人,但它确实给我们的西欧文明留下了我们现在依然渴望拥有的某种东西”可知契约观念为后来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32.【答案】
(1)背景:众多城市的兴起;封建主对城市经济加强控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封建领主阻止农民离乡;城市市民阶层力量增强。(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及力量;促进了宪政理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众多城市的兴起;据材料一“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觊觎城市的财富,越来越贪婪,他们对城市居民肆意敲诈勒索,收取赋税,严重地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可得封建主对城市经济加强控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据材料一“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常常阻止农民离乡”可得封建领主阻止农民离乡;据材料一“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市民阶层进行了争取自治的斗争”可得城市市民阶层力量增强。
(2)据材料一“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据材料二“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可得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及力量;据材料二“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可得促进了宪政理论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3.【答案】(12分)
【示例】
机器大工业阶段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其典型特征是: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文化大众化、社会近代化等得到进一步发展。(4分)
论证: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了广阔的市场,而手工业生产却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而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则大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与此同时,工业革命逐渐由棉纺织部门扩展到其他部门。19 世纪中期,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工厂普遍建立起来,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完善,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流行,社会文化等也加速向近代转型。工业革命还逐渐传导到其他国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8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评分细则】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阐述;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首先分析世界近代资本主义进程中的阶段特征,据材料“资本主义走过了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阶段......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并结合所学得出,工场手工业阶段为世界近代资本主义进程中的萌芽时期,采用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生产方式;据材料“产业工人的出现......机器大工业阶段......劳动的社会化”得出,机器大生产阶段为世界近代资本主义进程的成熟时期。其次,选择任一时期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先阐明工场手工业或者机器大工业的特征,并结合工场手工业或者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影响多角度进行具体阐述。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 2022-2023 学年 图 2)透过这些碎片及其来源可知( )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问 卷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卷面分值:100 分 )
(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至五单元))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从公元前 8000—前 7000年起,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个
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西亚培植出小麦和南瓜 B.东亚培育出水稻和粟 1组:表面光滑,呈淡绿色,属于昂贵秀美的中国陶瓷
C. 中南美洲培育出西瓜和棉花 D.非洲培育出玉米和甜高梁 2组:蓝色图案,黑色几何图案,来自阿拉伯
2.请看下表:埃及前王朝(约公元前 4000一前 3100年)考古文化
3组:没有上釉的粗陶,布满浮雕图案,来自阿曼或波斯湾其他地区
时间 上埃及 下埃及
A. 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异常兴盛 B. 非洲或印度洋周边的民生状况
公元前 4000 年 阿姆拉特(涅伽达文化 I) 奥马里 A(?) C.基尔瓦可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 D. 阿拉伯是亚非欧贸易的中转站
3500 7.英王亨利三世统治时期擅自删改《大宪章》条款,这一行为遭到了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抵抗。公元前 年 早期格尔塞(涅伽达文化Ⅱ) 奥马里 B(?)
在抵抗成功的基础上,英国于 1265年召开历史上的第一次议会。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公元前 3300 年 晚期格尔塞(涅伽达文化Ⅱ) 晚期格尔塞(马阿迪) A.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君主失去了立法权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 C. 议会制度正式形成 D. 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
A.文明兴起 B.建立完善官僚系统 8.在希腊——罗马时代末期,查士丁尼是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在他统治期间因他的文治和武功
C. 实现统一 D.势力达到两河流域 使拜占庭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对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的是他的文治。这里的
3.在古代巴比伦,国王征税需要借神之名,因此大部分税收都会流入神库。在老百姓眼里,人君 “文治”主要是指( )
若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即不能称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人君时,一般均有庄 A. 推行以文治国方针和控制亚欧商路发展工商业
严隆重的游行。由此可知,古代巴比伦政治的特点是( ) B.形成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
A.祭司凌驾于王权之上 B.借助宗教统治 C.在位期间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C. 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 D.民众限制王权 D. 创立伊斯兰教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4.古希腊时期,某哲学家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之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进 9.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
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下列主张属于这位哲学家的主张是( ) 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
A.“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次“模仿”指的是( )
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A. 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 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5.“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 10.下列表格为高丽王朝成宗时期(982—997年)的政治改革内容。据此可知,成宗改革( )
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事业”
是指( ) 设门下省(总管国家各项事务)、
A.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并东征 B.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C D 中尚书省(总管全国官吏)和三司. 把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 .任用波斯人担任主要职务
6.1948年,在东非基尔瓦(东非沿海最南端,也是最发达的城市)海滩上发现了一些碎片(见
第 1 页 共 4 页
央(总管全国财政),尚书省下 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 欧洲贸易中心的逐渐转移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设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 C.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发展 D.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形成
部和工部等六部 16.殖民强盗科尔特斯宣称:“我来是凭刀剑和盾牌取黄金的,不是像农夫跟着犁跑的!”这表明西
方殖民者意在( )
地全国分置十道和十二州,各道由 A. 开拓市场 B.侵占土地 C.掠夺财富 D.传播宗教
方中央派遣的节度使总管军民行政 17.奴隶贩子们载着大量劣质商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海岸,这是奴隶贸易的“出程”。在非洲
海岸用低劣的货物“交换”黑奴,然后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这叫“中程”。在美洲用黑奴换取
大权 金银和工业原料,返回欧洲,这叫“归程”。该“贸易”( )
A.促进君主权力强化 B.造成地方分裂割据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B. 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罪恶
C. 推动儒家经典传播 D.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C.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 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11.古代埃及和地中海各国,尤其是和君土坦丁堡及意大利各城市有广泛的贸易往来,与印度、中 18.16—18世纪,英国贩奴船游弋于本国海岸附近,伺机抢劫和买卖人口,并将其运到美洲,卖
国也经常有商旅往来,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有专供外国人使用的旅社和仓库,埃及的很多 给种植园主。被贩卖的白人处境常与黑奴相差无几,故有称其为“白奴”的说法。“白奴”的
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表明古埃及( ) 出现( )
A.经济发展巩固了政治独立 B.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A. 导致印第安人锐减 B. 深受新航路开辟影响
C. 商业发展达世界先进水平 D.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C.促成了“三角贸易” D. 诱发了早期殖民活动
12.在尤卡坦半岛北部,考古工作者在奇琴 ·伊察遗址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如大金字塔、 19.1403年至 1404 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
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这些建筑物证明了古代( ) 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
A.埃及人数学领域水平高 B.阿兹特克人文化的神秘 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
C. 玛雅人创造出辉煌文明 D.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读是( )
13.16世纪以来,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欧洲出现商业 A. 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B. 赞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革命和价格革命。这表明,全球航路的开辟( ) C. 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D. 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A.导致多元文明覆灭 B.使殖民体系完全确立 20.1513年,马基雅维利预断:“凡是考察过天主教会所赖以建立的教义,并看到教会当今恣肆地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 离经叛道的人,都会断定它将受到惩罚或被彻底毁灭。”16世纪,在德国发生了使天主教会“受
14.下图为 16世纪意大利地理学家阿格尼斯绘制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图,该地图( ) 到惩罚”的运动。这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德国统一
21.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时,勾勒出一条发展脉络:《大宪章》——洛克的思
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
一发展脉络体现了西方对( )
A. 专制王权的制约 B. 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天赋人权的践行 D. 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22.有学者认为:“牛顿与上帝分了工,上帝管世界的设计与创造,牛顿管世界的运行。”之所以说
“牛顿管世界的运行”是因为他创立了( )
A. 太阳中心说 B.生物进化论 C.经典力学体系 D.广义相对论
23.在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过程中,当宪法危机产生时,威廉四世(1830—1837年在位)和他的
父辈们一样,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频繁更换首相的人选,挑选自己满意的内阁首领。这表明英国
A.便利了对美洲的殖民奴役 B.加强了各洲的直接联系 ( )
C. 深化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D.推动了环球航行的实现 A. 责任内阁集体对君主负责 B. 宪章运动导致君主权力扩大
15.16世纪末 17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 C.《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D.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待于完善
第 2 页 共 4 页
24.1877年 1月,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签署了经议会批准的《法院组织法》,该法规定:设置以帝国 C.美国政府的血腥镇压 D. 经济危机的爆发
法院为最高审级别的法院体系,由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只服从法律,实行法官任职 29.《资本论》在欧洲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其科学性和经典性举世公认。但是在第二版出
终身制。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版时,马克思仍对某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说明( )
A.君权主导司法体系 B.具备近代民主特征 A. 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家剥削秘密
C. 专制主义残余浓厚 D.三权分立成熟完备 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资本论》得到全世界无产者公认
25.1785年,有律师为阿克莱特辩护时指出:“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 30.“19世纪 70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公社革命所要消灭的资本主义生
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 产方式,还有其存在的历史依据。”这说明巴黎公社( )
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段辩护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特 A. 是生产力发展受阻的结果 B. 代表了工人和农民的利益
点是( ) C.最终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D. 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尝试
A.科学理论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B.手工工场日趋专门化
C. 工艺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创新 D.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6.下表为 1860—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排序表,从中可以得出( )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时间 排序 材料一
古印度以人体各部分来比喻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嘴巴,刹帝利是双上肢,吠舍是双腿,首陀罗
1860年 英、法、美、德 是双脚,贱民则不属于人身上的任何一部分。婆罗门阶层的后代必然是婆罗门阶层,他们即使犯了
1880年 美、英、德、法 严重的罪行,也不可以被判处死刑。基本上只能是刹帝利阶层的人士,来担任国家的决策和管理人
员,婆罗门阶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影响力,而其他等级的老百姓是绝对不能够染指政坛的。不
1900年 美、德、英、法 同阶层的人士只能从事该阶层相应的工作职位,双方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阶层。
A.欧美发达国家盛极而衰 B.各国工业发展差距缩小 ——摘编自颜刚威《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
C.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缓慢 D.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二
27.下表是 1860年和 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图中变化 封君封臣制是欧洲封建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当时,人与人之间不论在社会生活或私人生活
说明( ) 中,个人的联合将成为社会的纽带。“以采邑为中介,形成领主与附庸的军事关系,领主向附庸提
供采邑,附庸效忠领主并进行出征;在庄园内部,领主向他的佃户提供份地,同时享用后者的劳役
或货币报酬。”“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为国王的主要臣民同时也是他的
附庸,这种观念不可避免地被移植到政治领域。”有学者说:“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强调
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因此,欧洲封建主义虽然压迫穷人,但它确实给我们的西欧文明
留下了我们现在依然渴望拥有的某种东西。”
——摘编自郭佳丽《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相比,中古时期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的显著不同,并分析其影响。(8分)
A.各国工业均呈上升趋势 B.美国发展成为世界霸主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材料一
28.1825年,英国人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新和谐公社”,内设工厂、农场和学校,他规定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觊觎城市的财富,越来越贪婪,他们对城市居民肆意敲诈勒
公社内的每个人都要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四年后公社却 索,收取赋税,严重地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封建领主,包括主 教、修道院院长,为
宣告破产了。“新和谐公社”尝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了维护自身利益,常常阻止农民离乡,因为他们也感到了威胁,不想让城市政治体得到更多的权力。
A.公社内部矛盾的激化 B.脱离了社会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市民阶层进行了争取自治的斗争。
——摘编自姚一丹《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第 3 页 共 4 页
材料二
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 它从各个角度
对封建制度发起了冲击。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
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
——摘编自冷霞《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意义。(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迄今,资本主义走过了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手工业生产包括
了从家庭手工业和手艺开始到手工工场雇佣劳动为止的一切工业形式。工场手工业阶段采取了分工
的形式,大批传统农民成为工人、成为工匠。但其依旧采用手工技术,这与小商品生产很接近,同
时,它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工人的出现,使工人群众严重依附于资本,已与未来的工厂阶段接近。机
器大工业阶段区别于以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劳动的社会化。比如,为巨大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
行生产,在购买原料及辅助材料上同国内各个地区及各个国家存在密切的商业联系,庞大企业造成
生产与人口集中,人口流动性形成,工人需求增大和开化水平提高等,这些都表征着国内生产日益
社会化,也预示着生产参与者日益社会化。
——摘编自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近代资本主义进程中的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特征,并根据
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阶段特征概括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第 4 页 共 4 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