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古代世界的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罗马时代公寓墙上的广告写到:“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据此,可以得出罗马( )
①契约应用很广泛 ②出租广告较为规范
③可能存在奴隶制 ④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在其《誓言》中写道:“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之事及其他恶劣行为……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
A.反映神创论的影响力 B.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C.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 D.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
3.阿育王(公元前303—公元前232)经过连年的征伐,消灭了实力强大的羯陵伽国,征服了除半岛极南端的迈索尔地区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主要地区。此后,在佛教高僧优波毯多的感召下,阿育王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并向全国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阿育王的这些做法( )
A.利于封建帝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促进了印度教在帝国境内的传播
C.助推了孔雀帝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D.表明帝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性
4.乌尔比安(约170—228)在《告示评注》第77卷中提到古罗马有这种实践及相应处理:出售判决结果的人,或收了购买判决之金钱的人,要为此由总督判处鞭打。该人的行为类似于现代法上的招摇撞骗,它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必然伴随腐败行为。这种做法( )
A.彰显了司法的公正 B.体现了法律条文僵化
C.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D.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我们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刻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可容纳8万观众的圆形大剧场是古希腊代表性建筑
D.以上图片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6.西方学者认为,古代希腊开启了欧洲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希腊城市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 )
A.众多的城邦 B.繁荣的市场
C.发达的交通 D.统一的国家
7.汉谟拉比曾自信地说:“我的话是仔细选择的”,“吃官司受了冤枉的人,让他到我这公正的王的像前,让他读我的碑文,让他倾听我的宝贵的话,让我的石碑给他答案,让他找到与他的官司有关的案子,让他放心”。由此可知,汉谟拉比( )
A.认为其法典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公正性 B.形式上标榜法律的公平和人人平等
C.制定法典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 D.建立了依法治国的君主专制性国家
8.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精巧的花瓶、纸草、亚麻布、珠宝等大量生产和输出……得到了欧洲金矿采出的金子,自叙利亚买进了牲畜、鱼类、酒、香,甚至船只和有轮子的车辆,自南方的努比亚输入了象牙、黄金和鸵毛。这表明古埃及( )
A.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欧亚非各国 B.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动力
C.对外贸易起步早且种类较为丰富 D.与亚非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9.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民主制度看来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材料意在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 )
A.未形成统一的权力中心 B.推崇无政府主义
C.难以实现国家有效治理 D.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10.玄奘对印度的种姓制度曾做如下描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在玄奘看来,7世纪的印度( )
A.种姓歧视走向崩溃 B.社会阶层无法流动
C.农民社会地位下降 D.职业选定唯种姓论
11.公元前139年,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元前133年,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这体现了当时罗马( )
A.民主政治原则得以贯彻 B.贵族与平民矛盾不可调和
C.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 D.人民的主权地位得到凸显
12.阿伊·哈努姆遗址是中亚希腊-大夏王国城市遗址。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B.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C.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13.阿富汗一处公元1世纪的遗址中墓主的装饰品有骑海豚少年金领别针、半裸的女神阿洛狄忒垂饰、雕着女神像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些出土物反映出当时( )
A.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B.希腊文化成为中亚文化主流
C.罗马帝国内部经济联系加强 D.中亚是东西文明的连接地带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疆域辽阔,交通网遍布全国,文书邮传道路畅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书驿传管理系统。秦汉时的丞相府与尚书台只是名义上总理全国邮驿事务的首脑机构。具体负责邮驿事务的中央政府机构,在汉成帝以前是典属国及其属官;汉成帝以后,这一职能被并入大鸿胪;东汉精简机构后,邮驿事务又归太尉府下的法曹掌管。秦汉时,文书驿传的方式按是否使用交通工具,分为以邮行、以次行、轻足行;按使用交通工具的类型,分为以车行、以马行。“以邮行”是指派遣邮人通过设于交通线上的各个“邮”对文书进行递送;“以次行”则是指公文以县为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传递;轻足行指步行。秦汉时还有使用“符信”的凭证制度,汉朝时更严。符信是邮差的身份证明和通行许可证,邮差和驿站的检查者各持一份,邮差经过时将自己的符信与驿站检查者的核对,一致时方可通过。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罗马帝国时期,从奥古斯都设立国家邮驿系统开始,国家邮驿系统就由大区长官负责管辖,他们负责管理罗马一条或者几条的道路以及沿路设的驿站,监督着直接管理每个驿站的承包商的遴选工作。公元2世纪以后,哈德良在大区长官下设立了运输官,开始启用运输官直接管理国家邮驿系统,间接架空了大区长官管理国家邮驿系统的实际权力。罗马帝国文书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沿军用大道每隔一定的短距离配备年轻人(信使)传递消息。第二种是通过“驿站马车”传递信件,一名信使就可以从起始点到终点。第二种方法使得国家邮驿系统后来具备了国家运输这一经济职能,但是这种传递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传递速度,这也说明奥古斯都关心的不是速度问题,而是急件和对情报的及时了解。
——摘编自王玉玲《罗马帝国早期的“国家邮驿系统”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文书驿传制度设立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与秦汉时期的中国文书驿传制度的异同。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中海沿岸各个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现象,早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就已经被学者们注意到了。德国著名古史学家迈耶的《古代史》本来写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叙述。20世纪初出版的《剑桥古代史》的主编伯里也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因此该书写的是西方古代史,却也是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的。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堕落之海”一说源自柏拉图的著名论断。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城邦应远离海洋这个又咸又苦的邻居,……海洋会使城市充斥商人和小贩,培育的灵魂具有易变和多疑的习惯,从而使公民不仅相互之间不信任和不友好,也对全人类不信任和不友好,并由此产生出众多精巧的罪恶。不唯柏拉图对海洋持有消极看法,古希腊哲学家大多倡导城邦的自给自足。为了减少海洋给城邦带来的恶劣影响,他们所构建的理想城邦大多离海岸有一定距离。换言之,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便捷的交通不利于维护城邦的正常秩序。
——摘编自陈思伟《微观生态视角下的地中海研究——评地中海史研究》
材料三 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的远距离贸易商脱颖而出,就把欧洲经济力量的重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永远移到了大西洋。由于被剥夺了作为东方贸易主渠道的地位,热那亚成为西班牙的银行家,威尼斯逐渐成为旅游城市,大西洋诸港口则船只往来不断,以其财富声名远扬。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学者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写西方文明的原因。
(2)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城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西汉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统治盛极一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帝国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及其与罗马帝国统治的不同之处。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种姓制度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印度历史上,许多富有改革精神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试图消除或改革这一制度,但没有一个人成功。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被认为是最早反对种姓制度的宗教领袖,他曾抨击种姓制度和与之相联系的婆罗门教,力倡“四姓平等”。但即便是在佛教最盛时代,种姓制度也没有销声匿迹,它不仅仍在一般民众中起作用,而且深刻影响了印度佛教本身,印度佛教教徒也按种姓分成不同的集团。印度历史上统治王朝不断更迭交替,外来文化冲击一次接一次,但种姓制度一直没有灭亡。
——摘编自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 印度学者维兰德拉·辛格指出,印度种姓制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文化)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个体系十分适合早期国家组织治理下的农业生产,因为它严格地区分了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
——摘编自张红《试析印度的原工业化及其中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详解】材料中的出租广告只涉及房屋出租,不能认为契约应用很广泛,排除①;材料中的出租广告涉及时间、地点和承租人等信息,说明古罗马的出租广告较为规范,②正确;由材料“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说明古罗马可能存在奴隶制,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房屋的材质和结构,排除④。故②③组合符合题意,排除ACD项,B项正确。故选B项。
2.C
【详解】据题意可知,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内容是说诊治病人不应该顾忌病人的出身,而是单纯的治病救人,将治病救人与病人的出身、身份等分开,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C项正确;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体现的是理性精神,而非神创论的影响力,排除A项;《誓言》是为了病人服务,并不是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排除B项;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体现的是医生的理性精神,和古希腊民主政治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阿育王在完成帝国统一之后,以佛教为依托,宣布国家停止战争,以法律来治理国家,这有助于推动国家建设,维护帝国社会秩序的稳定,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阿育王完成统一之后的举措,意味着大一统局面已经形成,排除A项;阿育王推崇佛教而非印度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国家的治理层面,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出售判决结果的人,或收了购买判决之金钱的人”可得出,这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必然伴随腐败,要受到惩罚,可见彰显了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司法公正,没有体现法律条文僵化,排除B项;材料中的这种做法不是专门限制贵族特权的,排除C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大权在握,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共和时代宣告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甲骨文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圆形大剧场反映的是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三者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而非夏朝,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而非古代埃及,排除B项;圆形大剧场是古罗马代表性建筑,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开启了欧洲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希腊城市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众多的城邦,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A项正确;当时希腊城市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众多的城邦而不是繁荣的市场,排除B项;小国寡民的特征说明当时交通并不发达,排除C项;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石碑”应该是《汉谟拉比法典》,“吃官司受了冤枉的人,让他到我这公正的王的像前……让他找到与他的官司有关的案子,让他放心”,由此可知,汉谟拉比认为其制定的法典内容适用广泛,具有一定的公正性,A项正确;材料中虽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但未涉及人人平等,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排除C项;君主专制国家是属于人治而不是依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由材料“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精巧的花瓶、纸草、亚麻布、珠宝等大量生产和输出”可知古埃及对外贸易起步早;材料“……得到了欧洲金矿采出的金子,自叙利亚买进了牲畜、鱼类、酒、香,甚至船只和有轮子的车辆,自南方的努比亚输入了象牙、黄金和鸵毛。”体现了古埃及对外贸易种类多,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古埃及手工业生产技术与欧亚非各国进行比较,排除A项;15~16世纪,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与亚非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表明柏拉图对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无视人们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难以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C项正确;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下拥有统一的权力中心,排除A项;柏拉图是在批判希腊的民主制度,不是推崇无政府主义,排除B项;古希腊的民主制下,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可见该记载反映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种姓制度各等级界限森严,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可见在玄奘看来,7世纪的印度职业选定唯种姓论,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种姓歧视走向崩溃,排除A项;社会阶层无法流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农民社会地位的变化,无法得出其地位下降,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①。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根据材料“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可知,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C项正确;“民主政治原则得以贯彻”主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来体现,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排除A项;B项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可得出材料反映中中亚地区的王国受到了希腊文明的影响,因此反映出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开放的特征,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多元性,而是体现了借鉴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阿富汗一处遗址中出现了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反映中亚地区是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主流”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4.(1)历史作用∶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运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密切了各地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有利于民族交融。(答出三点即可)
(2)同∶管理系统完备;建立了以国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重视对邮驿的监督。(答出两点即可)
秦汉∶驿站、道路的维修责任属于地方郡县长吏;邮亭都承担文书驿传的任务;传递方式多样;注重时效性。
罗马帝国∶驿站维修的真正承担者是当地居民;驿站有大、小之分,规模、提供的服务都不同;邮传方式比较简单;轻视时效性。
【详解】(1)历史作用∶ 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运行;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秦汉时疆域辽阔,交通网遍布全国,文书邮传道路畅通”可分析出密切了各地间的政治经济联系;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民族交融。(答出三点即可)
(2)同∶ 根据材料“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书驿传管理系统”可分析出管理系统完备;根据材料“交通网遍布全国,文书邮传道路畅通”可分析出建立了以国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根据材料“符信是邮差的身份证明和通行许可证,邮差和驿站的检查者各持一份,邮差经过时将自己的符信与驿站检查者的核对,一致时方可通过”可分析出重视对邮驿的监督。(答出两点即可)
秦汉∶ 根据材料“邮驿事务又归太尉府下的法曹掌”可分析出驿站、道路的维修责任属于地方郡县长吏;根据材料“公文以县为单位”可分析出邮亭都承担文书驿传的任务;根据材料“文书驿传的方式按是否使用交通工具,分为以邮行、以次行、轻足行;按使用交通工具的类型,分为以车行、以马行”可分析出传递方式多样;结合材料可分析出注重时效性。
罗马帝国∶ 根据材料“运输官直接管理国家邮驿系统”可分析出驿站维修的真正承担者是当地居民;根据材料“哈德良在大区长官下设立了运输官,开始启用运输官直接管理国家邮驿系”可分析出驿站有大、小之分,规模、提供的服务都不同;根据材料“一名信使就可以从起始点到终点”可分析出邮传方式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奥古斯都关心的不是速度问题”可分析出轻视时效性。
15.(1)原因:地中海沿岸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将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希腊、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响巨大;同时周边环境则影响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地理环境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地中海沿岸各个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现象”可知,地中海沿岸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根据材料“德国著名古史学家迈耶的《古代史》本来写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叙述”可知,将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根据材料“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因此该书写的是西方古代史,却也是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的”可知,希腊、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2)认识: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不同地理环境对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响巨大;同时周边环境则影响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地理环境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根本原因等方面谈认识。
16.(1)特点:依赖军事征服建立帝国;实行奴隶制度;各地经济贸易联系密切;对征服地区的政治经济实施有效控制;压迫和剥削被征服地区人民等。
(2)原因:加强专制皇权,削弱相权;打击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专卖,集中财权;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开疆拓土,打击匈奴,强化边疆管理与稳固;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不同之处: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详解】(1)特点:根据“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得出依赖军事征服建立帝国;根据“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得出实行奴隶制度;各地经济贸易联系密切;根据“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得出对征服地区的政治经济实施有效控制;根据“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得出压迫和剥削被征服地区人民等。
(2)根据“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专制皇权,削弱相权;打击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专卖,集中财权;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开疆拓土,打击匈奴,强化边疆管理与稳固;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汉朝与罗马帝国在通知上的不同之处是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17.(1)原因:种姓制度以古印度农业发展模式为根基;种姓制度适应了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对其神圣性的诠释;种姓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评价:种姓制度的长期实施,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较好地协调了神权和王权(世俗权力)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行业劳动力的数量;推动了印度本土宗教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固化,阻碍了阶层流动;使印度农业文明难以孕育革命性的变化;导致社会不公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的思想解放。(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这个体系十分适合早期国家组织治理下的农业生产,因为它严格地区分了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以古印度农业发展模式为根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适应了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从理论角度分析,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对其神圣性的诠释;从群众基础看,种姓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评价:根据材料“种姓制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文化)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可知,种姓制度的长期实施,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种姓制度较好地协调了神权和王权(世俗权力)的矛盾;种姓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行业劳动力的数量;种姓制度推动了印度本土宗教的发展;从局限性看,种姓制度限制阶层流动,种姓制度使印度农业文明难以孕育革命性的变化;种姓制度存在明显的等级歧视,导致社会不公长期存在;种姓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的思想解放。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