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年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根据材料“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可知,材料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和生活理念都是以人为中心,体现了人本思想,B项正确;AD二项均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D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德”“孝”“礼”“仁”“正”等,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概念,材料信息无法完整反映,排除C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从“尊王攘夷”到“用夏变夷”,可见周边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感,即华夏认同增强,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礼崩乐坏开始,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谈及思想的争鸣,材料强调的是华夏文化的影响力,排除A项;“未闻变于夷者”,指没有听说用周边文化来改革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图1中洛阳龙门北魏时期的弥勒造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的特点,图2中南宋时期的弥勒造像则仿照的是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由此可见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渐本土化,融入中华文化中,C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不同时期佛教造像的特点,并非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列举了杭州一个造像为例子,但不能说明南宋时期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排除A项;北魏到南宋弥勒造像的不同不能体现佛教内部的思想流派,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以及周边的朝鲜、日本和中南半岛诸国,印度、中亚地区不属于儒家文化圈,故①②③正确,故选C项。
5.B
【详解】材料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在古代西亚地区流行了数千年,故①④正确,②错误;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故③错误;故选B项。
6. C
【详解】①是古埃及文明,而人首飞牛石雕是苏美尔文明,排除A项;②是古西亚文明,而《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化,属于东亚,排除B项;④是古印度文明,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文明代表,排除D项;③是阿拉伯文明,融合东西方的文化遗产,“悬诗”是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故选C项。
7 A
【详解】材料“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体现的是对神的否定和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古希腊文化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材料与宗教观念无关,且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宗教,排除B项;材料与重视关注现实生活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文学的主题,排除D项。故选A项。
8. D
【详解】据材料“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亨利四世实力弱小……恩赐给他一个赦罪的吻”可知,卡诺莎之辱表现了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材料强调基督教在政治上势力强大,而非经济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王权和教权之间的矛盾而非合作,排除B项;1077年,资产阶级还未产生,排除C项。故选D项
9. B
【详解】据材料可知,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又吸纳了基督教文化,还融入生活方式中,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B项正确;多元起源指来源多元化,材料反映拜占庭文化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排除A项;创新发展指产生新的内容,材料反映拜占庭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排除C、D项 。故选B项
10. C
【详解】据材料“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可知,殖民征服打断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印第安文明与白人文明的先进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文化的破坏,不能说明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美洲文化被终止发展与欧洲殖民者有关,但没有明确说出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进行野蛮屠杀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 A
【详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排除B项;波斯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C项;巴尔干半岛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材料题干论及游牧民族军事入侵农耕世界,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最终融入文明体系中。3—6世纪,游牧民族匈奴凭借武力不断扩张,内迁后在中原建立政权,B项正确;罗马帝国并不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排除A项;大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排除C项;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美国的跨族婚姻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而且不少美国白人在人口普查时干脆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民族族群界限,加速了族群融合,A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美国跨族婚姻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题干不是反映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而是反映跨族婚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符合主旨,排除;故选A。
14.C
【详解】根据“大海的深处,泥泞的沙里,躺着被人遗忘的锁着铁链的尸骸……在死沉沉的黑暗里,他们从黑漆漆的巨浪里,大声叫唤:‘我们是证人!’”可得出其反映的是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土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黑奴贸易,排除A项;材料与三角航程、维权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依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居杀,人口数量减少,而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知欧洲人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殖民活动直接导致移民潮的到来,D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土著居民人口数量的减少,但没有体现灭绝,A排除;题干的主旨说明欧洲人的殖民活动造成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这反映了殖民活动的罪恶性和残酷性,而非推动大洋洲的发展,B排除;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最终结果,排除C项; 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生命签证”可以看出二战中中国坚持对犹太难民进行了人道主义救助,“生命签证”是实证何凤山救助难民的实物史料C项正确;A项与主旨不符,排除;二战期间的难民产生于欧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7. (1)民本思想;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2分)
(2)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任答2点4分)
18.(1)数学:《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科学;
医学:《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等。(2分)
贡献: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任答1点2分)
(2)对土著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任答2点4分)
(3)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谚文;大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4分)
(4)要注意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注重吸纳其他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分)
19.(1)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多从事劳工;勤俭节约,吃苦耐劳。(4分)
贡献: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2分)
(2)史料类型:图片史料。(2分)
史料价值: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19世纪下半叶美国社会对中国人的歧视现象。(2分)
(3)原因:华工勤奋;文化隔阂;种族歧视;国家综合国力的弱小。(任答2点4分)
20.观点: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
阐述: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殖民扩张进行,欧洲人移民北美。奴隶贸易将大量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加,欧洲殖民者扩大了对美洲的侵略,大量移民涌入。19世纪中叶后,大量华工赴美,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二战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美国从亚非拉地区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每个移民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形成多元的美国文化,不同的文化在美国吸收融合,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结论:美国就像一个大熔炉把不同民族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因此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试卷第1页,共3页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
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传统美德
B.以人为本C.核心思想
D.教育理念
2.在春秋时代,尚存在着“尊王攘夷”的呼声。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夷夏”高下之分,己经不
足辨。孟子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强调,战国时代
A.百家争鸣出现
B.礼崩乐坏开始
C.华夏认同增强
D.汉化胡化并存
3.图1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象。图
2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
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图1
图2
A.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
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C.佛教传播过程中渐趋本土化
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
4.以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伦理基础的国家和地区就属于
“儒家文化圈”,包括下图中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5.“苏美尔地区盛产芦苇和黏土而缺乏木材、金属等原材料。因此,黏土泥板和芦苇杆就成了本
地特有的书写工具。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划,几个笔划组成一
个文字。”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②这种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
③那尔迈调色板是该文字的代表
④这种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
正确的是
A.①一一人首飞牛石雕一一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B.②——
《源氏物语》一一借鉴吸收中华文化
C.③一一“悬诗”一一融合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D.④一一《几何原本》一一崇尚理性和思辨
7.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
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作深受雅典人的
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文化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宗教观念影响逐渐式微
C.人民重视关注现实生活
D.神话传说成为文学主题
8.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双方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亨利四
世实力弱小,不得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行宫向教皇请罪,他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
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他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本质上体现了
A.西欧基督教在经济上势力十分强大
B.欧洲王权和基督教教权之间的合作
C.欧洲资产阶级和天主教教会的矛盾
D.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
9.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
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
文化
A.多元起源,彼此借鉴
B.融合多元,独具一格
C.推陈出新,影响深远
D.开放包容,创新发展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0 条评论